過去我們認品牌,看的是歷史和光環:
BBA是鐵三角,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是“準豪華”,剩下的基本沒人看。
但現在,這套判斷標準正在失效。
最新的銷量排名顯示——
有些曾經的“豪華頭部”,已經跌出公眾視野;
而一些新勢力,正悄悄取而代之。
以今年1-2月為例,雖然BBA的地位還算穩固,但二線豪華早已不復當年風光。
就拿雷克薩斯來說,頭兩個月總共賣了24145輛;
而理想汽車,同期銷量高達5.67萬輛,幾乎是它的兩倍!
至于沃爾沃和凱迪拉克,更是慘淡:
今年前兩個月分別只賣了20055輛和16809輛,連問界都不如。
至于路虎、林肯、捷豹、英菲尼迪,就更別提了,銷量一個比一個難看。
從整個市場占比來看,二線豪華已經很難再擠進主流舞臺,輝煌不再,難以回頭。
更無奈的問題還在于——
嚴格意義上講,這些“二線豪華”,現在真的還能算是豪華品牌嗎?
說句不好聽的,我真覺得有點懸。
就拿雷克薩斯來說吧,經典車型ES200,搭載的不過是一臺2.0L自吸發動機,性能參數放在今天,真談不上亮眼。
可就是這么一臺車,前幾年竟然能賣到將近30萬,關鍵還得排隊、加價……
那時候很多人真是咬牙買單,心想:“好歹是臺雷克薩斯,開出去有點面兒。”
可如今呢?
優惠動輒就是8萬、9萬,終端裸車的字眼直接寫進了海報里,當年那點“高級感”,現在是一夜掉光了漆。
圖片加載中…
再看沃爾沃XC60,指導價掛著39.69-45.89萬元,光聽起來還挺有派頭。
可真正到終端一看,優惠直接砍到24.9萬起,連一些國產高端電車都比不過。
不少人第一次看到售價時,腦子里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車到底是要停車了,還是換代了?”
說白了,參考這些定價,你要說小米、極氪、甚至小鵬是豪華品牌,我覺得都沒問題。
因為剔除低價的1-2款車,別人的售價真的和你的優惠價差不多。
關鍵是它們的銷量還更高,市場認可度還更好。
不過說來也奇怪——
為啥BBA能扛住?它們就有點“搖搖欲墜”了呢?
仔細想想,其實邏輯不復雜。
首先,就是BBA的品牌濾鏡太強了,這不是二線豪華能比的。
奔馳寶馬奧迪這仨字母,放在車頭就是一種“面子符號”。
很多人買車時壓根就不管參數,問的第一句話永遠是:“這個價能不能上個寶馬?”
甚至連不懂車的爸媽,聽到“我買了輛奔馳”,也會覺得你混得還不錯。
其次,BBA一直在進化,二線豪華卻在原地打轉。
寶馬i3、奧迪Q4 e-tron、奔馳EQE這些新車型,雖然也不完美,但至少在主動迎接電動化和年輕人。
你再看凱迪拉克和林肯,主銷的還都是老一套那幾款油車——
設計沒變、配置沒跟上、智能化更是短板嚴重,怎么看都像是在“吃老本”。
圖片加載中…
最后,它們也會打價格戰,但打得起。
現在去4S店,BBA也會優惠,甚至有些車優惠幅度也不小。
可重點在于——它們打完價格戰,品牌力還在;而二線豪華一降價,直接降成了“誰都能買的車”。
你看個ES200終端才20出頭,你還會覺得“有逼格”嗎?
可同樣20多萬買個寶馬3系,別人只會覺得你買得值、買得精。
所以說,不是二線豪華不會降價,而是它們一降價,就把底褲也脫了。
而BBA,就算優惠,也總有辦法維持“高端”的幻覺——這,就是差距。
更無奈是——
bba強大的品牌力,可以讓很多人無視國產新能源車,照樣下單。
但二線豪華能做到嗎?說實話,還真不行。
因為這年頭,你想花個二十多萬買車,選項太多了。
前有小米SU7、極氪001,后有問界M7、蔚來ET5,智能化拉滿、配置堆滿、體驗新鮮…
最重要的是——看起來也挺高級的。
這時候你再給他推薦一輛凱迪拉克XT4,沃爾沃S60,或者雷克薩斯ES200,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這不就是一臺看起來老、開起來沒驚喜、價格還不便宜的傳統油車嗎?”
說到底,現在的二線豪華,既沒有“面子”,也沒有“里子”了。
一方面,做不到像國產新能源那樣有科技感;
另一方面,也沒有BBA那種品牌張力,自然就很尷尬了。
總的來看,二線豪華并沒做錯什么。
但問題是,市場變了。
BBA 來到了它們之前的位置,國產新能源車又以更強的產品力殺出來了。
這樣一來:
左邊的“面子”沒了,右邊的“里子”又不夠——銷量自然就挺不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