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經常會被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春、仲春和晚春,不同的階段氣溫條件不同,魚情千差萬別,所以說春季釣魚的精髓就是“變化”。魚情永遠都是隨著水溫變化而變化的,位置、深淺、朝向、風向等等全都有關,因為魚類有逐溫、逐氧的特性,總是什么位置更舒適就在什么位置。
一、朝向問題
春季選擇釣位在朝向的選擇上變化是最大的,如果按照春季的三個階段來區分,早春、仲春階段一定要釣向陽,這是因為這是高水溫的區域,水溫更高、水草最先發芽、食物更加豐富,不管是取暖、覓食還是繁殖,都離不開水溫更高的向陽方位。到了晚春階段時,氣溫已經開始飆升了,經過仲春階段的持續升溫,水溫變得不那么冷,所以朝向的選擇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在晚春階段不管是陰涼還是向陽差別并不大,也是到了晚春階段時,得益于水溫的總體升高,陰涼位置總算開始出魚了。不過向陽釣畢竟有點熱,所以此時更多的釣友會選擇釣陰涼。
二、風向問題
刮風對水體的影響主要是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降低水溫,第二是提升水中的溶氧,因為刮風促進了水體跟空氣的接觸。溶氧跟氣壓有關,跟水草分布有關,跟水溫的高低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說如果水溫比較低時,水中一定不會出現缺氧的現象,因為水溫跟溶氧是成反比的。如果水溫比較低,那么魚兒對溶氧的要求肯定也不高,所以水溫低時一般是釣避風為主。當晚春階段水溫上來之后,溶氧就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了,所以建議釣逆風的方位。逆風也要看風力大小,風大的話拋竿、看漂會受到影響,魚兒也會在深水區域,所以風力太大的話還是應該找個避風的位置。
三、地形
晚春始終還是釣魚的旺季,只是進入晚春階段時鯽魚的繁殖期已經過了,所以這是釣大魚的階段。其實從晚春到初夏階段,是除了鯽魚、鯉魚之外其他魚類的繁殖期,所以各種大魚都相對好釣。繁殖期前后,水溫不高不低,那么大魚的覓食愿望會非常強烈,從地形的選擇上還是建議多找找魚道地形。大魚的覓食范圍較大,經常會路過魚道地形。鏵尖、灣子兩側、寬 變 窄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晚春白天魚情好,晚上的魚情更好,而且此時的晚春氣溫十分舒適,蚊蟲數量還不算太多,如果是夜釣的話同樣建議選擇魚道地形,不過一些淺水灣子、大小水面想兩處等淺水地形依然可選。
四、深淺
俗話說春釣灘,意思是春季釣淺水,春季除了早春階段太冷之外均可以釣淺水。多少釣友認為,仲春階段是釣淺水的最佳階段,這是鯽魚靠邊覓食、繁殖的階段。晚春階段其實同樣是釣淺水的階段,只是不如釣鯽魚那么淺那么近而已,因為體力正常的大魚是不會輕易到太淺的區域的,總體上比夏秋季節還是要淺一些,因為大魚會在晚春、初夏進入繁殖期,跟鯽魚把魚卵產在水草莖稈上不同,大魚的魚卵一般是附著在暖和的淺水砂石之上。還要注意天氣的影響,如果風不大釣逆風,可以適當釣淺一些。如果小雨天出門,同樣更適合釣淺水。如果漲水之后,更適合釣淺水。如果釣渾水,也可以適當釣淺一些。
如果選擇晚上守釣大魚,應該還會更淺一些,當到處漆黑一片時,大魚才更敢到淺水覓食,千萬不要釣深水。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