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彭國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我們知道醫院有急診,但很多人對急診的真正含義和受理范圍存在誤解。有人認為只要覺得病得急、病得重,就可以去急診。實際上,急診有其特定的受理范圍和優先級,正確理解這些有助于我們更合理地利用急診資源。
急診是指緊急救治和搶救。急診的存在保證了我們在突發疾病、受意外傷害時,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專業、科學的救治。
急診醫學科(室)或急診醫學中心是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
一、急診不是夜間門診
與側重于疾病診斷、長期治療調整、健康管理及預防保健的門診不同,急診也有特定的受理范圍。急診主要受理以下幾類情況:
生命危急情況:如心臟驟停、窒息、嚴重創傷、大出血等,需要立即進行搶救。
急性病癥:如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嚴重感染、中毒等,病情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
慢性病急性發作: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需要及時治療以避免嚴重后果。
突發意外傷害:如交通事故傷、墜落傷、燒傷等,需要緊急處理。
例如突發的不明原因的各種疼痛、其他的難忍受的痛苦、各種動物咬傷、突發的嚴重的心理精神問題等也在急診的受理范圍內。
二、急診也有優先級?
如果大量非急診患者占用了急診資源,致使急診資源不能得到合理使用,醫院“看病難”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因此延誤危重病人的救治。
為了將有限的急救資源更好地用于搶救急危重癥患者,2019年5月1日起,北京20家設有急診的市屬醫院啟動“急診分級”就診工作。就診前先分級,改變以往“先來后到”的就診順序,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級候診。
急診有四個分級,將患者分為“瀕危、危重、急癥和非急癥”1-4級分級管理,遵循從重到輕、從病情迅速變化到相對穩定的原則,合理安排患者就診順序,優先處理較重病人。
對于3級、4級患者,在候診區等候時,會有專門的醫務人員定期進行巡視,對候診患者的病情及潛在的危險進行動態評估,可根據最新的評估情況再次分級,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1級患者
病情瀕危、隨時可能危及生命,即刻進入復蘇室或搶救室進行搶救。如心跳呼吸驟停、休克、明確的心肌梗死、癲癇持續狀態、體溫>41℃、收縮壓<70mmHg、血糖<3.33mmol/L等。
2級患者
病情危重或迅速惡化、存在生命危險,10分鐘內進入搶救室進行救治。如嚴重呼吸困難、昏睡、急性腦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動性或嚴重失血等。
3級患者
病情急、存在潛在的生命威脅,先于4級非急癥患者優先診治。如急性哮喘、吸入異物、吞咽困難、持續嘔吐、胸腹痛、輕中度外傷、輕中度出血等。
4級患者
為非急癥,病情程度一般,根據指引順序就診,等候時間較長。如無危險特征的輕微疼痛、不需要縫合的小的擦傷、穩定恢復期患者復診、僅開具醫療證明等。
三、如何正確使用急診?
了解急診的受理范圍:只有在符合急診受理范圍的情況下才去急診就診。
配合醫生評估:就診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病情評估,提供準確的信息。
理解優先級:理解急診的優先級原則,耐心等待醫生的安排。
非急診情況選擇門診:對于非急診情況,盡量選擇門診就診,避免占用急診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