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由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起的烏克蘭問題會議在法國巴黎舉行。歐洲多國代表以及歐盟與北約領導人等出席會議。與會方認為,未來俄烏簽訂停火協議后,一支強大、裝備精良的烏克蘭軍隊將是確保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首要因素。會后,馬克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法英兩國近期將派代表團前往烏克蘭,研究制定未來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模式。俄羅斯不同層級的官員多次明確表達過,俄羅斯不會接受北約或歐洲國家往烏克蘭派兵。
歐洲這幫國家,不僅開會開的“勤快”,連語言的藝術也被他們玩明白了。英國首相斯塔默在“自愿聯盟”線上會議結束后,宣布了一個大消息,聲稱歐洲組建“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的計劃“已經進入行動階段”。然而,別聽斯塔默說得好像歐洲第二天就要出兵烏克蘭一樣,他所謂的“行動階段”,實際上是指歐洲各國將派遣將領于下周齊聚倫敦,準備就在烏克蘭部署軍隊、艦船和飛機“維和”的可能性進行兵棋推演。
斯塔默(資料圖)
美國《華盛頓郵報》證實,兩國正討論在烏部署海空力量而非地面部隊,試圖規避與俄軍直接沖突的風險。但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任何北約軍事人員進入烏克蘭都將被視為參戰行為。面對北約的軍事挑釁,俄羅斯采取強硬反制措施,連續對烏克蘭后方軍事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導致多名北約軍官喪生。現場目擊者稱,爆炸引發二次殉爆,30多名身著便衣的北約教官和烏克蘭軍官當場死亡。俄羅斯情報部門證實,死者中包括法國國防部高級顧問皮埃爾·杜蘭德。
法國《費加羅報》援引幸存者口述稱,襲擊發生時,雇傭兵們正在召開作戰會議,俄軍導彈“像長了眼睛一樣”穿透屋頂,瞬間引爆室內存放的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最終確認的死亡人數為87人,其中63人來自法國外籍軍團退役士兵,另有112人重傷。這場襲擊不僅摧毀了烏克蘭南部最重要的雇傭兵據點,更讓法國損失了自俄烏開戰以來單日最高數量的軍事人員。俄軍此次精準打擊法國雇傭兵,正是向歐洲傳遞明確信號:繼續援烏的成本,將遠超英法政府的承受能力。
烏克蘭被轟炸(資料圖)
現在俄烏雙方、俄羅斯與歐洲都相互沒有信任感。即便在美國調停下,俄烏能夠實現短暫停火,但是并不意味著能夠實現徹底停戰。只要雙方談不攏,將立馬再次開打。而一旦歐洲這些北約軍隊進入烏克蘭成為事實,屆時將難免與俄軍爆發正面沖突。俄羅斯如果同意歐洲國家組建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豈不是引狼入室。現在,趁著這些歐洲國家還在討論具體細節之際,俄羅斯要做的就是痛擊正在俄烏前線打仗的所謂西方“雇傭軍”。
俄羅斯媒體覺得,對北約軍官的襲擊行為展示了他們堅決的態度,這讓英國首相斯塔默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英國《每日郵報》的一位記者就說:“斯塔默簡直就是個神經病,正把我們引向核戰爭。”英國《旁觀者》也提到,現在烏克蘭的朋友們還在耗時間,而烏克蘭其實已經沒有那么多時間可以浪費了。但即使如此,斯塔默依然堅持要派遣北約維和部隊前往烏克蘭。
俄羅斯無人機(資料圖)
目前戰局對烏克蘭極為不利,激烈戰斗依然在持續,烏軍正遭受巨大損失。這些被俘的烏軍士兵大多是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動員的新兵,且幾乎沒有接受過訓練,這反映出烏軍出現了一定的結構性調整。在部分前線區域,烏軍炮兵如今每天最多只能發射10發炮彈,彈藥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目前烏克蘭已經失去了戰場的主導權,俄羅斯方面正專注于規劃進攻的目標,不再過多顧慮抵抗力度的問題,畢竟俄羅斯軍隊的推進似乎不可阻擋。至于北約的所謂“增援”,依然遠在天邊,看不到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