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喻言
“腫瘤防治,贏在整合”。4月12日,2025中國抗癌協會西南整合腫瘤學大會在重慶舉行,數百名腫瘤專家齊聚現場,帶來腫瘤診療策略與研究成果,共同探討腫瘤防控“方案”。
西南整合腫瘤學大會主會場。
本次大會共設有1個主會場,50個分會場,以“局部精準施策,整體和諧共治”為主題,聚焦區域腫瘤防控、學科前沿探索、指南建設推廣等多個領域,通過學術報告、專題研討、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動腫瘤學科的多元整合與協同發展。
活動現場,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分享了“甲基化與基因突變聯合檢測的肺癌無創早篩技術”項目,該項目有望使肺癌預警提前3至5年。
“肺癌治療手段、效果預后與負擔費用與發現時間(臨床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目前,臨床上推薦低劑量CT掃描檢測,但它有個致命弱點,只有當癌細胞聚集成肉眼可見的團塊時才能被發現。”項目核心成員趙毅介紹,通過液態活檢技術,可檢測血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體液樣本中的甲基化指標,可以更早發現細胞癌變或實現腫瘤風險預警。
專家現場腫瘤診療策略與研究成果,探討腫瘤防控“方案”。
目前,該產品已基本完成基礎研發,處于轉化研究階段,后續將按計劃推進產品的初試樣品制備、中試檢驗檢測、商業及市場驗證等,“有望3至5年面向廣大市民。”趙毅說。
“手足綜合征是腫瘤患者在進行腫瘤治療過程中,引起掌趾感覺喪失性紅斑綜合征,是一種特異性的皮膚毒性反應,發病率為6%至64%不等。”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紹永介紹,手足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致使患者不得不減低藥物劑量、縮短治療周期甚至停藥,增加疾病復發風險。
為解決這一臨床問題,劉紹永及研發團隊以《肘后備急方》中“黃連解毒湯”為基礎,不斷改進劑型和制作工藝,研發二黃潤膚膏,減輕局部炎癥反應,促進局部皮膚黏膜修復,達到治療手足綜合征的目的。目前,該產品已在臨床應用多年,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
此外,在西南產學研大會分會場,《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規范》專著正式發布。該書共十四章,重點介紹了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流行現狀,及癌癥篩查的整體流程、篩查人群的選擇、主要篩查癌種、篩查方法等內容,將指導醫護人員科學、系統為公眾開展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助力推動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規范共識形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