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美方頻繁對華加征關稅,截至目前,累計比例已高達125%。對于這種單邊貿易保護的霸凌行徑,中方強硬反擊,宣布對美實施對等關稅反制。然而,距離125%關稅生效不到1天時間,就在國際社會聚焦中美關稅博弈之際,印度商工部長戈亞爾卻拋出“機遇論”,宣稱“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加速印度制造業崛起”。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直言:“印度若以為能借此取代中國,無異于在臺風天放風箏。”
一、印度“機遇論”的幻覺與現實撕裂
戈亞爾的“機遇論”核心邏輯在于:中美關稅戰將迫使跨國企業加速“去中國化”,而印度憑借人口紅利和改革政策可承接產業轉移。但這一論斷與印度當下的制造業現狀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2024年印度制造業占GDP比重僅為14.3%,遠低于中國的27.4%;其工業勞動力中僅有12%接受過系統技能培訓,而中國這一比例高達48%。更嚴峻的是,印度出口結構仍以初級產品為主,2024年機械電子產品出口僅占總出口額的23%,且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印度手機組裝廠80%的零部件需從中國進口。
這種結構性缺陷在關稅戰中暴露無遺。美國對印度商品加征的“對等關稅”使印度輸美電子設備成本激增26%,直接導致塔塔集團等企業暫停擴建iPhone代工廠的計劃。
印度政府寄予厚望的“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遭遇重挫,原定2025年承接全球25% iPhone產能的目標已推遲至2030年。諷刺的是,當印度試圖通過降息800億美元救市時,其制造業PMI仍跌破榮枯線至49.6,顯示出政策傳導機制的失靈。
二、印度的戰略困局與“關稅陷阱”
在美國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都征加關稅之后,印度無疑是最“受傷”的那個,原因很簡單,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占其出口的18%,尤其是電子制造、汽車零部件和制藥三大支柱產業,印度對美的依存度均超過了30%!
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生效后,印度汽車零部件出口驟降17%,藥品利潤空間被壓縮至2.8%,直接威脅到200萬產業工人就業。莫迪政府雖緊急降息并推出1萬億盧比減稅計劃,但面對美國要求開放農產品市場和數字主權的苛刻條件,其“以退為進”策略已陷入兩難。
若接受美方要求,將沖擊5億農民生計并喪失數據主權;若強硬對抗,則可能失去價值320億美元的對美順差。這種困境折射出印度“騎墻策略”的致命缺陷。盡管印度試圖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分散風險,但其2024年對東盟出口增速僅3.2%,遠低于中國的9.8%。
更關鍵的是,印度工業體系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難以切割:從特種鋼材到光伏玻璃,從原料藥中間體到5G基站組件,印度67%的工業中間品需從中國進口。即便在關稅戰白熱化階段,中國仍宣布擴大對印度棉紗、水產品等商品的進口配額,這種“以柔克剛”的外交智慧,恰恰凸顯印度戰略回旋空間的局促。
三、結構性短板下的“替代幻想”破滅
印度若想真正承接制造業轉移,需突破三重“天花板”:
1. 基礎設施瓶頸:印度港口貨物平均滯留時間達84小時,是中國的7倍;其鐵路貨運成本每噸公里0.12美元,比中國高40%。
2. 制度性成本:復雜的勞動法使企業解雇員工需政府批準,商品服務稅(GST)仍保留5檔稅率,導致合規成本占企業營收的8.3%。
3. 技術代差:在半導體、工業機器人等54個關鍵領域,印度技術儲備落后中國10-15年,其國產28納米芯片良率不足30%,而中國已實現14納米量產。
這些短板注定印度難以復制中國“全產業鏈”模式。以電子產品為例,即便印度能承接部分組裝環節,其本土化率仍不足35%,而深圳-東莞產業帶可實現98%的零部件本地化采購。更嚴峻的是,美國關稅政策正演變為“數字禁運”——谷歌已刪除14萬家中國企業的GMS服務,這種技術封鎖若施加于印度,其尚未成熟的數字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
四、歷史的鏡鑒與未來的抉擇
當前貿易戰已超越傳統關稅范疇,進入“算法關稅”“數字壁壘”等智能博弈階段。中國的反制之所以精準有力,源于其完備的工業體系(41個工業大類齊全)、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以及每年800萬理工科畢業生的創新紅利。
反觀印度,其試圖通過“去美國化”構建自主供應鏈的設想,正被現實擊碎:與美國談判陷入僵局的同時,歐盟碳邊境稅(CBAM)又對其鋼鐵出口加征21%附加費,多重壓力下,印度2025年經濟增速恐跌破6%。
歷史經驗表明,在中美博弈白熱化階段,印度企圖借此上位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就像1980年代的日本,曾試圖通過“前川報告”重塑全球分工,但最終卻因脫離亞洲合作而一敗涂地。
現如今,印度若將中國遭遇的關稅戰視為自身制造業崛起的“機遇”,恐將重蹈覆轍。正如中國外交部強調的:“貿易戰沒有贏家,唯有堅持開放合作、維護多邊體系,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對于印度而言,與其在“替代幻想”中蹣跚,不如與中國攜手推動WTO改革,在數字經濟、綠色貿易等新規則制定中爭取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這才是突破困局的真正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