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鹵煮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幽門螺桿菌是消化系統相當常見的致病元兇,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感染。這是是胃癌的主要誘因之一,長期以來威脅著人類健康。我國形勢同樣嚴峻,家庭Hp感染率超七成,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必要性愈發凸顯出來。
2025年以來,受到全球胃癌防控政策變化以及數家藥企在新藥新療法上的突破,A股幽門螺桿菌(Hp)板塊有所活躍。像東方海洋(002086)、亞太藥業(002370)等公司年內漲幅都在10%以上,生產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干混懸劑的奧賽康(002755)年內則是暴漲46.97%。
奧賽康年內股價趨勢圖 來源:iFinD,筆者整理
這折射出資本市場對幽門螺桿菌板塊的高度關注。但新藥新療法距離鋪開并證明自己的確比傳統四聯療法優秀尚需很長時間,而傳統藥物和檢測產品其實行業格局和需求端并無明顯變化。
一、政策環境呵護,新藥爆發前夜?
圍繞幽門螺桿菌防治,美國胃腸病學會(ACG)在2024年發布了最新建議。在這版指南里,傳統的抗生素聯合治療仍然是主流治療方案,耐藥性較低的四聯療法逐漸取代了因人群對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藥物耐藥率攀升而逐漸式微的三聯療法。
幽門螺桿菌感染常用治療方案 來源:頭豹研究院
不過沉寂多年的Hp治療領域終于迎來了一絲曙光,新藥物新療法在不斷冒頭。一些新的抗生素+益生菌等聯合療法正在實驗中,理論上來說有望在進一步降低耐藥性的同時提高治療效果。
丹諾醫藥咱們可以重點關注,其于去年年底宣布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新藥TNP-2198成功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優于傳統的鉍劑四聯,根除率超過90%。今年1月遠大生命科學宣布獨家負責TNP-2198在國內的商業化推廣,證明了市場對這款藥的看好,畢竟有望改寫30多年來幽門螺桿菌領域無獲批上市新藥的尷尬歷史。
聯用藥物也在不斷取得突破,羅欣藥業(002793)去年10月官宣旗下抑酸劑新生代產品替戈拉生片獲批Hp適應癥,臨床實驗結果顯示聯用效果優于作為對照組的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科拓生物(300858)曾宣稱旗下植物乳桿菌產品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抑制幽門螺桿菌,抗Hp效果已進入臨床驗證階段;而均瑤健康(605388)則與大學合作開發了一款號稱對防治Hp具有一定功效的卷曲乳桿菌產品,當然實際效果如何筆者就不多做評論了。
這些突破離不開政策和環境上的多方呵護,2023年印發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和《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中均明確提出要推動全民篩查,預防如Hp等與癌癥發生相關的細菌。受此推動,上海數據交易所去年9月牽頭建立了幽門螺桿菌數據空間,為相關藥物和診斷試劑的研發提供數據支持。省級組織的大規模篩查也在陸續落地,像江蘇省去年把幽門螺桿菌納入了幾層醫療體系篩查重點,長三角多地都在推進類似政策。
二、傳統藥物賽道擁擠
無論如何,這些新藥新療法從臨床實驗走到商業化鋪開畢竟需要時日。現階段而言,真正能為相關上市公司貢獻業績的還是傳統的“2種抗生素+1種鉍劑+1種質子泵抑制劑”的四聯療法相關藥物。
亞太藥業(002370)作為消化系統藥物的主要廠商之一,產品矩陣包含多種質子泵抑制劑(PPI),既有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這樣問世多年的“老藥”,也有泰妥拉唑這樣的新型質子泵抑制劑。2024年,公司剔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影響后虧損2,800萬元–4,000萬元,對比同期減虧41.98%-59.39%。由于幽門螺桿菌相關用藥只是消化系統藥物的一部分,業績情況并沒有單獨披露。
此外,像華納藥廠(688799)、特一藥業(002728)、漢商集團(600774)、昂利康(002940)、新華制藥(000756)旗下也都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PPI產品。而且還陸續有公司在布局PPI業務,像悅康藥業(688658)就在2024年公告稱子公司的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獲得了注冊證。
而鉍劑方面,華納藥廠是一線龍頭,占據國內市場三成以上的份額。膠體果膠鉍膠囊是其拳頭產品,多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但自從納入集采范圍后,華納藥廠的產銷量情況分析表就不再納入這款鉍劑了。筆者認為,這固然有蒙脫石散等新產品鋪開的因素,但更主要因素恐怕是銷售額受影響較大的緣故。
華納藥廠2024H1報告,來源:公司公告
不光鉍劑,質子泵抑制劑和抗生素也同樣面臨集采壓力。自從2020年第三批藥品集采涵蓋多種PPI藥物之后,PPI市場容量當年首次出現負增長。抗生素就更不用說了,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廣譜抗生素用途多樣,故而受到了集采的重點“照顧”,談判后納入的核心品種平均降價五六成之多。
2016-2022年國內質子泵抑制劑市場銷售情況 來源:公開資料,中康產業研究院
除了集采壓力之外,其實Hp耐藥性問題也確實影響了傳統治療方案的效果,所以疫苗的必要性愈發凸顯出來。A股疫苗龍頭智飛生物(300122)和康希諾(688185)等廠商都有申請幽門螺桿菌疫苗相關專利的新聞,不過研發進度尚無可靠眉目,短期內也不存在有類似產品成功實現上市的可能性。
三、檢測滲透率不高,居家自檢產品廠商業績遭質疑
藥物治療之外,檢測產品怎么樣?畢竟相較于半數以上的患病率,國內平均檢測率還不到10%,還有挺大的滲透空間。對Hp的檢查診斷手段很多,從侵入性胃鏡活檢到非侵入性的尿素呼氣試驗等不一而足,潤達醫療(603108)就披露稱子公司正在研發幽門螺桿菌呼氣檢測儀。
而檢測試劑盒也是非侵入式檢測的一大類,這類產品門檻有限而廠商眾多,競爭態勢可想而知。凱普生物(300639)、之江生物(688317)、濟民健康(603222)等廠商均有相關產品或經第三方檢測業務開展Hp檢測服務。而且這個賽道在變得愈發擁擠,康為世紀(688426)在去年底獲得了Hp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注冊許可證,這是國內第一張基于糞便樣本的幽門螺桿菌耐藥基因檢測產品;東方海洋(002086)也在今年3月份剛剛公告稱子公司艾維可生物自主研發的幽門螺桿菌(Hp)檢測試劑盒(脲酶法)正式獲批上市。
因為Hp與消化道癌癥有較高的關聯性,所以癌癥早篩產品自然也瞄上了這個細分賽道。2022年初時港股諾輝健康(06606)推出了居家自檢產品“幽幽管”且自稱銷量不俗,2023年中報披露當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2.07億元,同比大增147.4%!不過要提請讀者注意的是,諾輝健康自2023年起深陷財務造假質疑,2024年更是因會計師事務所質疑年報數據導致未能披露年報并停牌至今,這個銷售數字是否含水分留待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諾輝健康關于延遲刊發2023年年度業績的公告 來源:公司公告
總之,多年未見新意的幽門螺桿菌診療似乎迎來了新療法新藥物的曙光,有望改變這個領域長期以來深受耐藥性干擾根治率的窘境。不過從臨床走向商業化推廣畢竟需要時日,是否能取代傳統四聯方案也還需要時間驗證。從現階段而言,無論是傳統藥物還是檢測產品都應用成熟門檻有限,激烈競爭之下并沒有哪家廠商有跑出頭的可能性。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