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交通委機關黨委與城投公路黨委在G1503浦東樞紐段工程現場舉行“黨建賦能匯聚力量 共建融合創新發展”黨建聯建活動,今年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18個項目集中簽約。
兩年前,為推動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加快規劃建設、強化運行質效、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市交通委機關黨委與城投公路黨委開展了“交通強市 開路先鋒”黨建聯建,共推10個共建項目集中簽約。共建項目中,S16蕰川高速、外環西段抬升、G318中段、G320出省段、油墩港青浦段等項目順利完成開工目標,G228金山段、奉賢新建段、漕寶路快速路中春路節點、G318滬青平公路方廳水院段實現通車目標。
兩年來,城投公路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年度投資額均達到170億元以上。
G1503公路和周鄧快速路浦東樞紐段遠航路跨線橋正式建成通車
如今政企雙方新一批共建項目再啟動,全力推進漕寶路快速路、G1503浦東樞紐段工程、G15嘉金段改擴建、油墩港航道整治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加強高速公路精細化治理,圍繞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交通強市建設再啟新程。
據悉,黨建聯建活動現場所在的G1503浦東樞紐段工程也于近日迎來重要節點,遠航路跨線橋正式建成通車,預計年底將實現主體結構貫通(除聞居路處托換基坑),建成后將成為浦東樞紐對外交通主通道,進一步強化浦東樞紐的集疏運體系。
圍繞雙方今年合作,在思想建設方面,城投公路黨委將做強做實新時代國企黨建理論研究與實踐基地,由市交通委機關黨委繼續指派一批實踐指導員,深化城投公路“公心鑄路”黨建工作站建設。雙方將繼續開展聯組學習,同步實施工程全周期政治監督。
在規劃建設方面,將推進S7越江前期、全生命周期運行養護、“智慧工地”等研究。計劃今年推進白鶴內河港區(水域部分)5月開工、蘇州河白玉路橋新建工程6月開工、S5滬嘉高速(中環-滬嘉嘉閔聯絡線)功能提升工程8月開工。全力推進漕寶路快速路新建工程、G1503浦東樞紐段工程、G15嘉金段改擴建工程、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等。確保今年相關交通項目完成投資不低于170億。
在運營養護方面,將深化探索大蘆線等高等級內河航道建運一體化,推進G1503東段、同三段、S36、S2綜合整治專項養護。繼續開展超載、超限車輛整治,啟動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拒超配套改造。
在民生實事方面,將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黨群服務站的政治功能和治理功能,開展貨運司機等群體關愛行動。完善隨申辦市民云“滬閘通”小程序,覆蓋大治河西樞紐二線船閘、蕰藻浜東樞紐船閘,提升內河船舶通行效率。
統籌自然資源,促進工程有效投資
當交通工程的新建、擴建遇到既有樹木,如何兼顧通行與生態保護的需要?工程規劃和推進過程中常涉及占用林地、綠地、基本農田、水系等多重資源要素的協調,同時面臨工期緊、任務重、關注度高等壓力,因此自然資源的統籌對工程推進至關重要,直接影響項目投資額的完成。
在G320公路(松江金山區界-北松公路)改建工程實施中,由于原先既有道路較窄,而交通流量較大,亟待改建擴容。為最大程度保留道路周邊樹木原貌,市交通委相關處室會同城投公路和各參建單位,確定“應保盡保、就近移栽”的原則,通過“一樹一方案”明確每棵樹的搬遷位置,就近移栽和搬遷414棵、原位保留1722棵香樟樹。G320松江段也因此成為上海市首個將行道樹保護作為工程重點的公路項目。
為確保用地審批等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更好統籌工程推進和環保要求,市交通委相關處室、單位與城投公路同題共答,采用掛圖作戰的方式協調推進。除了G320松江段以外,S16蕰川高速(G1503公路-省界)新建工程在《上海市森林管理規定》新規發布實施后首批成功辦理占用林地行政許可,為同類項目推進提供了參考案例。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松江段共116畝占用林地全部落實還林地塊,青浦段390畝林地均完成占林許可認定,結合后續工程推進,共將促進后續86.4億元項目資金的有效投資。
S16蕰川高速新建工程
構建技術支撐,提升地下道路品質
2024年12月31日,北橫通道最后一處出口匝道江蘇路二級出口匝道通車,標志著北橫通道主線含所有匝道均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此前,北橫通道主線曾經13次穿越軌道交通,總計下穿89處108棟各類建筑(含百年歷史保護建筑),11次上跨和穿越蘇州河,用一次次穿越打破了多項全國紀錄,堪稱盾構穿越的“百科全書”。
近年來,城投公路共參與市交通委共5項科研課題,其中,依托北橫通道下穿軌道交通工程,開展大斷面盾構下穿運營軌道交通保障方案研究,便是課題之一。該項課題成果為形成超大盾構“微擾動”穿越技術,大規模利用城市深層地下空間,打造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相關技術也將應用于南北通道的建設中。目前,南北通道浦西段與越江段涉及總投資額約172億元,已順利取得規劃土地意見書批復,為開工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除了超大盾構“微擾動”穿越技術的推廣應用,針對隧道預制拼裝、降碳減碳的研究也在同步深化。在市交通建管中心的牽頭下,城投公路將在諸光路隧道、武寧路地道等盾構隧道預制拼裝、明挖隧道整體式裝配基礎上,開展地下道路預制裝配全產業鏈技術研究,構建相關的碳核算及評估體系。該課題相關的隆昌路越江隧道計劃于今年8月進行浦東段盾構始發。
蘇州河白玉路橋效果圖
保障通行安全,加強設施精細治理
對現有交通秩序的維護,是政企聯手的另一個聚焦點,超載、土方車“跑冒滴漏”等現象是影響道路通行安全較為突出的矛盾之一。2023年以來,在市交通委執法總隊牽頭下,城投公路與交警部門聯合行動,對超限渣土車夜間違法進入高速公路進行嚴查,從收費站入口控制超載渣土車。今年3月完成大修的外環隧道,除了對隧道結構、路面進行了加固和修繕,也特別引入了智能管控平臺,并在浦東出入口設置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覆蓋10車道,加強取證,嚴控超載行為。
在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方面,政企攜手還完成了G1503同三段、G15嘉金高速上跨滬杭鐵路防拋網等設施加固,以及東海大橋橋墩過度沖刷區域防護工程,都為提升設施安全韌性進一步筑牢了基礎。
從建設一條路、管好一條路,再到用好一條路,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保障通行安全,更好發揮既有設施功能,也是交通部門和相關單位將探索努力的方向。
2025年2月16日晚,復興東路隧道正式開放非機動車通行,這是上海首條夜間電動自行車越江隧道。在“水陸聯動”慢行過江的首次創新探索的背后,是統籌出行便捷度與安全保障,對既有道路設施資源的深度“挖潛”。作為這條隧道的建設主體和運行主體,城投公路在市交通委與交警部門的指導下,根據設施條件,利用雙管雙層隧道可避免“機非混行”的特點,對隧道及周邊慢行交通設施一并改造,制定適用于電動車通行風險的隧道應急處置預案,順利完成復興東路隧道夜間開放電動自行車通行準備工作。
原標題:《18個項目集中簽約,市交通委機關黨委與城投公路黨委啟動新一輪共建項目》
欄目主編:徐晶卉
來源:作者:文匯報 史博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