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電、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混合型強對流天氣來襲,大家除了要留意預警、減少外出,還應警惕可能出現的雷暴哮喘。
一晚超6000次雷電
幾百名雷暴哮喘患者涌入醫院
4月11日凌晨開始,重慶多地迎來雷暴天氣。據上游新聞報道,截至11日早上6點,重慶當天雷電活動次數超過6000次。隆隆雷聲中,重慶各大醫院急診科也經歷了異常繁忙的一夜。
“醫生,我喘不上來氣,感覺快窒息了……”4月11日凌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短短4小時共接診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
截至當天清晨5點,經過緊張的通宵急救,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全部轉危為安,大部分患者已離院,僅少量患者留院觀察。
圖源: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而據重慶市中醫院急診ICU南橋寺院部主任羅真春介紹,從凌晨1點到4點,該院急診科同樣接診了120多名雷暴哮喘患者。
雷暴哮喘:看不見的“呼吸殺手”
“雷暴來臨前的氣流會把花粉送入云層,閃電和水分讓花粉爆裂成肉眼難見的微粒,這對哮喘患者堪稱致命打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變態反應科陳如沖教授向記者介紹,對于哮喘患者而言,最常見的誘發因素是空氣中的過敏原。
雷電、霉菌、塵螨等是導致哮喘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廣東如果持續出現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這也會讓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增加。陳如沖解釋,雷暴來臨前的冷空氣氣流把花粉顆粒帶入云層,云層中的水分和閃電使花粉顆粒爆裂,釋放出更小的微粒。對花粉過敏的哮喘患者,在短時間內吸入這些微小顆粒,從而導致哮喘急性發作的頻率增多。
強對流天氣來襲:廣東多地面臨
雷暴哮喘與多重健康風險警示
重慶近期出現的一家醫院在4小時300例雷暴哮喘患者案例,為廣東敲響警鐘。
陳如沖教授表示:“近年廣東的雷暴天氣也正是哮喘患者面臨的一大威脅。”
復合型健康威脅集中顯現
在潮濕悶熱環境中,多種病原體正悄然滋生。廣東省疾控中心通報顯示,通常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廣東省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流行季,盡管諾如病毒傳統流行季已過,但高溫多雨天氣的急性胃腸炎不可不防。“高溫導致食物加速腐敗,暴雨可能污染水源,市民尤其要警惕未煮熟的貝類和未洗凈蔬果。”廣東省疾控中心提醒。
國家流感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14周,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下降,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略有上升,以A(H1N1)pdm09亞型為主。全國共報告3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報告顯示,目前南方省份流感陽性率雖環比下降,但A(H1N1)亞型占比持續攀升。由于高溫多雨,呼吸道疾病依舊值得關注。在急診科,如果人流量大的時候,空氣不流通就會讓人感覺憋悶,而且在人群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因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醫師顏文森提醒,此時應該多開窗通風,如果去人多的門診和急診,建議戴上口罩。
塵螨防控存誤區,家居清潔需科學
溫暖潮濕的天氣是螨蟲滋生的溫床,塵螨也會誘發皮膚病以及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低敏家訪計劃”中,研究人員發現,92%的家庭存在塵螨防控誤區。“多數人以為暴曬就能除螨,其實塵螨尸體碎屑仍深藏在家紡纖維中。”該院慢病管理科護士長周琪琳展示的監測數據顯示,空氣凈化器、沙發抱枕、床墊、地毯、枕芯、薄被子為塵螨暴露的高風險區域,易誘發過敏及哮喘;空調濾網為中風險區域,可誘發過敏;書柜灰塵、皮沙發為低風險區域,較為安全。
專家給出多項健康提醒
針對當下氣候特點,專家給出多項健康提醒:
1.哮喘患者:雷暴前后6小時避免外出,如果花粉過敏,也建議戴上口罩,并隨身攜帶急救藥物;
2.飲食安全:避免食用隔夜涼菜,貝類需沸水煮透3分鐘以上;
3.居家防護:每周做清潔,保證家居衛生,有必要的話可用熱水清洗床品;
4.流感預防:勤洗手,多通風,公共場所接觸后勿揉眼鼻,隨身攜帶含酒精消毒濕巾。
氣象部門預計,本輪強對流天氣將持續至13日夜間,建議市民在防范風雨災害的同時,更要警惕這些“天氣衍生型”健康風險。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陳輝 朱嘉樂)、中國天氣網、第1眼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