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再證明,只有房地產企穩了,消費才能實現高增長。我們現在走到哪一步了呢?其實,在一系列促進房地產止跌企穩政策的推動下,今年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經出現了暴漲。那么,我們的消費是不是也跟著起來了呢?后續會不會出臺更多利好房地產的政策呢?可以明確的是,房地產與消費直接掛鉤,其他國家也遵循這樣的規律。
2006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全美房價從峰值累計下跌40%,直接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美國所有住房市值從2006年峰值的13萬億美元,降至2008年中期的8.8萬億美元,蒸發了4.2萬億美元。更嚴重的是,次貸危機還導致美國人的消費在2008 - 2009年累計下降了3.5%。
恰恰在次貸危機期間,一貫大手大腳的美國人開始存錢,儲蓄率突然飆升。原因很簡單,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致使建筑、家具、家電等產業失業率上升,進而波及美國所有行業。在次貸危機時,美國人均收入下降了5%,更可怕的是悲觀的預期,很多美國人開始擔心自己能否保住工作,所以紛紛開始存錢,消費意愿自然也就下降了。
終于到了2011年,美國二手房銷售回暖至425萬套,創出2007年之后的最高水平。雖然美國房價還未大幅反彈,但成交量顯著回升的同時,美國人的儲蓄率回落到次貸危機爆發前的水平,美國的消費自然也就提升了。
看完美國,再看日本。1990年日本房價泡沫破裂,造成的危機持續時間比美國次貸危機長得多。直到2012年,也就是20年后,日本房價才企穩,之后日本消費和經濟終于有了起色。這就是為什么大家說日本經濟低迷持續了20年,2012年房價回升,消費也隨之提升,日本民眾工資與國內通脹螺旋式上升,日本經濟逐步實現良性循環。也就是說,大家希望房價下跌,但消費和經濟一路高增長的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
我國其實也是如此。根據數據統計,居民消費與房價相關性非常高,特別是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與房價的相關性更高。例如,2021年國內奢侈品消費相比于2017年增長了230%。但隨著2022年房價從高位回落,我國奢侈品消費竟也跟著房價出現兩位數以上跌幅。而且在2022年,大多數人對消費降級還沒什么感覺時,不少人已開始提前追求性價比,不再購買奢侈品了。
把消費者信心指數與二手房價格放在一起看,就能清楚地發現,2015 - 2017年那波房價快速上漲,消費者信心也隨房價暴漲。2017 - 2021年,房價在高位震蕩,消費者信心指數也處于高位。直到2022年,房價開始下跌,消費者信心指數也發生暴跌。
并且從2022年我國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居民存入銀行的存款開始高速增長,增速遠超往年。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了17.84萬億元,相比2021年多增了7.94萬億元,即增長70%,創有統計以來新高。2023 - 2024年也是這個趨勢,老百姓都在努力往銀行存款,但帶來的問題是,2022 - 2024這三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只增長7%,遠低于復合增長率的10%和GDP的12%。房地產的不振確實對消費造成很大的拖累。
這種房價與消費者信心高度相關的現象并非偶然,在經濟學中叫財富效應。也就是說,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不僅取決于收入,也取決于擁有多少財富。雖然房子和股票通常被稱為“紙面富貴”,但每天變化的數字時刻影響著大家的心情和消費欲望。
今年一開年,情況有了向好的跡象。根據一季度的數據,15個重點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面積為24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特別是一線城市,根據3月份的數據,北京二手住宅成交超1.9萬套,同比增長35%;上海二手房成交2.9萬套,同比增長45%,為2022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深圳二手住宅成交超6000套,同比增長58%,創出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在網上被譽為準一線城市的杭州,二手住宅成交套數超1萬套,同比增長68%,也創出近4年新高。
房地產數據好轉了,那消費數據如何呢?今年1 - 3月,1 - 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4%,相較 2024年全年提升了0.5%,預計3月增速進一步加快到4.9%。而一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較去年同期提升7.8個百分點,達到近3年來的最高水平。從細分數據來看,一季度我國汽車銷售747萬輛,同比增長11.2%;新能源汽車銷量一季度銷售同比增長34%。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次更是達到了2.5億,同比增長32.7%;旅游收入突破1200億,同比增長35.6%。也就是說,房價還沒有出現明顯上漲,光是成交量上漲,就已經提升了消費。所以后續一定會出臺政策繼續支持房地產止跌企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