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我國GDP增速或許會重回10% ,那么房價會跟著上漲嗎?接下來,我國的發展路徑大概率是貨幣放水、通脹走高,通過刺激消費、再次加杠桿,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而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消費。
一方面,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內需必須崛起,取代外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這一點就不再過多解釋了。
另一方面,內需經濟有足夠的提升空間。2023年,我國居民消費是37.8萬億,僅占GDP的30% ,而美國這一比例是70% ,日本是50% ,即便一些發展中國家,內需消費占比也超過60% 。
我國內需經濟占比不高,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作為 “世界工廠”,產業鏈占全球的35% ,全世界都來我國采購商品。所以過去20年經濟發展主要靠外貿,大家形成了慣性,既然外需能掙錢,自然愿意讓它發揮更大作用。但現在內外形勢變化,到了必須轉換發展路徑的時候,接下來資源、資金、政策措施都會全力轉向內需。相比之下,我國內需提升空間很大,再翻一倍也有可能。
根據我國2035年規劃,到2035年,內需經濟與GDP的比值要提高到55% ,幾乎在現有基礎上翻一倍,平均下來消費能力每年需提升5% 。那么能釋放多少消費能力呢?我們通過居民存款儲蓄率來估算。
截至2024年底,居民存款金額是137萬億,存款儲蓄率是30% ,而美國是5% 。如果我國居民儲蓄率用10年時間降至5% ,那么每年至少可釋放12萬億的新增購買能力。要知道,房地產行業在2021年巔峰時期,每年銷售額才18萬億,2023年汽車銷售總額也就10萬億。
所以,這12萬億絕對是個大數目。這12萬億新增消費能力一旦釋放,能將我國GDP增速從現在的5% 至少提升至10% 。回顧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那些年,我國GDP增速基本保持兩位數,比如2000年左右14.2% ,2010年10.6% ,2021年某時段13% 。所以,如果每年能釋放12萬億消費能力,未來將迎來高速高質量發展的好時期。
由此可見,拉動內需消費已成為重中之重。因為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率,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完全彌補。目前來看,未來能替代或彌補房地產缺口的,只有消費。像科技、新出口、基建等短期內不太可能做到。
當然,房地產也不可能被完全拋棄。單房地產業本身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就超過8% ,關聯帶動的建筑、家具、建材、鋼筋混凝土等上下游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超過20% ,還提供了過億的就業崗位。在過去4年,受房地產拖累,經濟增速降至5% ,失業率提高到5.1% 。
所以,房地產對GDP增長和就業的貢獻無可替代,而消費的增長需要過程和時間,目前來看可能需要10年,且要保持每年5% 的增速。在沒有其他新增方案的情況下,房地產不可能被拋棄。況且房產消費還是居民消費中的重要部分,難以被替代。
既然現在要刺激消費,作為大宗消費的房子價格會不會上漲呢?個人認為,房地產大規模擴張、買了就漲的時代已經過去,房價會出現分化,這是城市化的必然趨勢。有價值的房產將聚焦于一線城市的都市圈和二線城市核心區域。但要說樓市沒機會、房價持續下跌也不可能。因為如果每年釋放12萬億內需消費,推動國內消費占比提高到55% ,物價、房價、房租都會上漲。
個人對房價未來走勢的判斷是,房價會與GDP增速保持同步增長,而且會是長期上漲,核心原因有三點:
第一,人口向大城市流動。大城市由于人口長期持續流入,房子處于持續供不應求狀態,這是基本盤。
第二,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收入和財富不斷增加,購買能力提升,改善需求會持續釋放,這是市場的增量,而且這個增量具有持續性。
第三,經濟持續增長,即便貨幣增發與GDP保持同步,貨幣購買能力也會持續穩定下降,物價持續保持微通脹,資產價格也會隨之上漲。如果覺得不可能,去新加坡、日本、韓國看看就會明白,未來將是高消費、高杠桿的時代,房價會漲,房租也會漲,財富也會增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