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資料撰寫,結合個人觀點進行分析,文中引用文獻來源及圖片已標注,請悉知。
圖源網絡
全國各地總有那么一些吃貨喜歡嘗試野味。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每年因食物中毒而進急診室的情況屢見不鮮。更有媒體披露,僅僅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足以致命,其危險性可想而可想而。
如今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之際,各類生物也開始新一輪的繁衍。這時,那些對美味情有獨鐘的人們又開始蠢蠢欲動了。那么,有哪些動物看似無害,實則暗藏劇毒?你知道哪些美食一旦入口便無藥可救嗎?
野味
春季慎食野味
廣東曾有一名男子因誤食蟾蜍引發中毒,雖經全力搶救,但最終不幸離世。專家指出,像蟾蜍、毒蘑菇以及野生河豚等,都是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隱形殺手。
特別是春天這個動物活動頻繁的季節,大家務必提高警惕。穿山甲、蝙蝠、野鳥、老鼠以及蛇類等野生動物,可能都含有劇毒成分。
每年三四月份是毒蘑菇和河豚中毒的高發期,切勿輕易嘗試外形奇特的野生動植物,否則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這些有毒生物。
野生菌
蟾蜍
或許你并不知道,蟾蜍的外貌與青蛙極為相似,很多人誤以為它能去濕毒。廣東那名男子就是因為聽信傳言,將處理過的蟾蜍下鍋烹煮。結果食用后不久便出現劇烈嘔吐、心跳紊亂、呼吸困難等癥狀。
送醫后發現,他的多器官已經衰竭,最終搶救無效去世。實際上,蟾蜍全身上下都帶有毒素,所謂的“去皮即可食用”完全是無稽之談。
蟾蜍的肌肉、內臟乃至四肢等部位均含毒素,普通烹飪方式根本無法消除毒性。即使在120度高溫下,蟾蜍體內的毒素依然存在。
蟾蜍
蟾蜍皮膚上分布著許多皮脂腺,尤其是耳后的腺體最為發達,這些腺體分泌的液體可以作為中藥材,稱為蟾酥。古籍記載,蟾蜍還可用于治療腫瘤,但其藥性極為猛烈,若炮制不當,極易危及生命。
除了蟾蜍,還有哪些動物同樣令人聞風喪膽呢?
以上信息來源于——蟾蜍、毒蘑菇、野河豚成“隱形殺手” 專家提醒:春季慎食野味 |央廣網
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是一種體型小巧、身上布滿鮮艷藍色花紋的小章魚,但它體內卻藏著致命劇毒。
一位網友曾在一家名為“爭鮮回轉壽司餐廳”的場所用餐時,察覺服務員端上的章魚有些異常,于是果斷放棄食用,并在結賬時退單。事后,該網友通過微博確認這是一只藍環章魚,并聯系了店家。
網友吃到藍環章魚
經過多方驗證,這只確實是藍環章魚,屬于劇毒生物。它的體型很小,臂展不超過15厘米,卻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章魚之一。以目前的醫學水平,我們仍無法有效應對藍環章魚的毒性。
一只藍環章魚的毒素足以致20人于死地,被咬一口后會出現頭暈、面癱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必須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才能避免呼吸衰竭。
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的外觀十分獨特,身上有著醒目的藍色圓環,看到這種章魚時,千萬要保持距離。雖然藍環章魚混入餐桌的情況較為罕見,但近年來,部分缺乏辨別能力的漁民會將其捕撈并出售。
藍環章魚身上的藍色警戒色就是告訴它的天敵:我不可食用!大家在購買或食用章魚時一定要格外留意。除了藍環章魚,還有一種水生動物,你也一定聽說過,來看看它的毒性到底有多強吧。
以上信息來源于——又有人吃出劇毒“藍環章魚”?網友驚呼:第一次看到熟的! |光明網
鮮美河豚
河豚一直被人們視為最鮮美的食材之一,許多人對它又愛又怕。愛它是因為它口感絕佳,但自古至今,又有多少食客為了品嘗這道美味而丟了性命。
甚至有人專門挑戰“拼死吃河豚”的極限游戲。浙江紹興的一名男子就因為吃了河豚肉而被緊急送往醫院,差點丟了性命。
河豚
河豚的毒性相當頑固,其內臟、卵巢、皮膚等多項器官均含毒素,其中以內臟和卵巢的毒性最強。要徹底化解這些毒素,需要達到220度的高溫,而家庭烹飪通常難以達到這一溫度。即便達到安全溫度,也會嚴重破壞河豚的口感。
只需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讓人命喪黃泉,即使是養殖的河豚,在食用時也需格外小心。那么,除了河豚,還有什么食物需要注意呢?
河豚
自釀米酒
在我國南方地區,家庭自釀酒類食品非常普遍。然而,一位女士就曾因飲用自釀米酒而中毒,此事一度成為新聞熱點。導致她中毒的罪魁禍首正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是一種由米面發酵產生的毒素,嚴重時可直接致命。發酵的玉米面、變質的銀耳或其他淀粉制品中均可能存在這種毒素。
一旦進入人體,米酵菌酸會對肝、腎、腦等多個重要器官造成威脅,任何一個器官受損都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影響。
米酒
因此,我們盡量不要自行釀造發酵食品,而是選擇正規超市或菜市場購買成品。此外,買回家的食物最好先用熱水焯燙后再進一步烹飪。不過,某些致死性強的毒素即使經過高溫加熱也無法完全清除,這就是導致人們米酵菌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當然,大家也不必過于擔憂,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食物,一般不會出現中毒情況,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發酵米酒
結語
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物,還有很多其他含有劇毒的動物和食品。我們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病從口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我們要牢記一點:對于那些從未見過或不了解的食物,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就醫。面對美食的誘惑,大家務必要保持謹慎,為了健康著想,千萬不要冒險嘗試危險食物哦!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