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頭疼腦熱、身體疼痛是常有的事兒,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吃片止痛藥,快速緩解不適。可最近有個說法讓人心里一驚:吃止痛藥也能誘發腦梗?這究竟是真是假?今天咱們就來一探究竟。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了解止痛藥的種類和作用機制。市面上的止痛藥主要分為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阿片類藥物。我們日常最常接觸的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都屬于非甾體抗炎藥。它們主要通過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來達到止痛、抗炎、退熱的效果。前列腺素在人體里作用廣泛,除了參與疼痛信號的傳遞,還對維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
當我們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后,在減輕疼痛的同時,也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這就可能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到血管的健康。其中一個關鍵影響,就是對血小板功能的干擾。
正常情況下,血小板在血管受損時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來止血,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但部分非甾體抗炎藥,比如阿司匹林在低劑量時,能夠抑制血小板中的環氧化酶(COX),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這也是它被用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是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等,在抑制COX的同時,雖然也會對血小板聚集有一定影響,但與阿司匹林不同,它們在抑制血栓素A2生成的同時,對前列環素的合成抑制作用更為明顯。前列環素可是一種強力的血管擴張劑和抗血小板聚集物質,它的減少會打破血管內血栓形成和抗血栓形成之間的平衡,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一旦血栓形成,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當血栓隨著血流進入腦血管,就可能堵塞腦血管,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發腦梗。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大量臨床研究和病例報告都顯示出非甾體抗炎藥與腦梗風險之間的關聯。一項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長期、大量使用某些非甾體抗炎藥的人群,腦梗的發病風險相比不使用或偶爾使用者明顯升高。尤其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時,腦梗的風險更是顯著增加。
除了對血小板和血管的影響,止痛藥還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影響血壓,間接增加腦梗風險。比如有些止痛藥會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血容量增加,從而升高血壓。血壓升高會對血管壁造成更大的壓力,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得脂質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同樣會觸發血栓形成,引發腦梗。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吃止痛藥了。只要合理使用,大多數人還是能安全享受止痛藥帶來的便利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在服用止痛藥前,一定要先咨詢醫生或藥師,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齡較大、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告知醫生自己的健康狀況和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評估利弊,給出最合適的用藥建議。比如,對于輕度疼痛,可以先嘗試物理止痛方法,如熱敷、按摩等;如果必須使用止痛藥,優先選擇對心血管影響較小的藥物,并嚴格按照推薦劑量和療程服用,避免長期、大量濫用。
吃止痛藥確實有可能誘發腦梗,這不是謠言。但只要我們了解其中的風險,謹慎用藥,就能在緩解疼痛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健康。下次再拿起止痛藥時,可一定要多留個心眼,讓用藥安全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