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罕見病患者也可以熱愛音樂
撰文:柚子
音樂是我們生活的調劑品,從小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樂感”則是音樂教育中重要的一種能力。而有一種罕見病患者,他們大部分都喜愛音樂而且對音樂擁有超群的感知力,這是怎么回事?
Williams-Beuren綜合征(WBS)是一種罕見病,發病率為1/7 500~1/20 000,會導致神經認知和發育缺陷。然而,在多年的觀察中發現,WBS患者普遍具有出眾的聽覺能力,一些受過音樂訓練的患者甚至擁有“絕對音高”。
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已經在疾病模型中確定了導致這種能力的機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雜志上[1]。
樂感背后的機制
WBS是由基因缺失導致,95%的患 者7號染色體長臂近端(7q11.23)區域上的1.5-1.8Mb基因微缺失,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特殊面容、心血管疾病、結締組織異常等。盡管患者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平均IQ<70),在視覺空間結構性認知方面極其薄弱,但他們的音樂和語言技能卻不受影響,因此成為了相關領域中的研究熱點。
文章的通訊作者Stanislav Zakharenko博士表示:“我們對此很著迷,想更多地了解這種疾病如何幫助個體獲得比正常人更好的聽覺處理能力。”
在WBS的小鼠模型中,這些小鼠的聽覺皮層的頻率編碼也得到了改善,提示區分頻率的能力增強是由聽覺皮層中過度興奮的中間神經元引起的。
為 了找到聽覺能力增強背后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研究人員開展了RNA測序(RNA-seq)實驗。他們發現在WBS患者的聽覺皮層和源自具有WBS微缺失的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的腦類器官中,一種稱為VIPR1的神經肽受體明顯減少。而VIPR1受WBS患者丟失 的27個基因之一編碼的轉錄因子Gtf2ird1調節。隨后,研究人員發現在聽覺皮層中刪除或過度表達VIPR1可以模仿或逆轉WBS中的聽覺效果。因此,是Gtf2ird1下調VIPR1導致WBS對聽覺能力的影響。
圖1.WBS患者聽覺處理能力增強的機制[1]
Zakharenko醫學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表明,通過靶向VIPR1來降低神經元的過度興奮性也許是治療WBS的通用機制。疾病模型上的新發現也為我們了解樂感,以及大腦如何區分聲音開辟了新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聽覺過敏
雖然科學家們發現了WBS患者“樂感”背后的機制,還不得不提WBS患者對聲音本身的敏感,與處理聲音能力的“樂感”不同,這種敏感并不是什么好事。
聽閾是指人耳剛好能聽到聲音的最小強度,正常聽力人群對于125-8kHz范圍頻率聲音的聽閾為≤15dBHL,超出該強度范圍則說明有聽力下降甚至耳聾。Marler等[2]發現84%WBS患者聽力篩查結果異常,大部分呈輕度聽力損失,并且經常伴隨慢性中耳感染。
特別對于兒童患者來說,由于WBS患兒通常表現出色的“樂感”,有些家長會忽略孩子對日常聲音敏感度的變化,或者也將其誤認為“天賦”的一種。實際上,若聽覺過敏未得到及時的干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行為、注意力和學習缺陷。
WBS患者的聽力下降呈現漸進式的趨勢,大多數兒童WBS患者在中低頻范圍內聽力正常,但對高頻表現出較弱的敏感性,患者容易對異常響亮或高音的聲音反應過度。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聽力閾值下降越明顯[3]。
導致聽覺過敏的原因復雜多樣,在WBS患者中可能與聲反射缺失現象有關。聲反射可以衰減傳入聲音的強度,而WBS患者由于神經發育障礙,在強聲到達耳部時中耳肌肉未能出現反射性收縮,無法衰減傳導入內耳的聲強,失去了減輕噪聲、保護聽力的一道門檻,從而出現聽力損失[3]。
如何保護好WBS患者的聽力?
對于W BS患者進行定期聽力學診斷性評估非常重要。測試項目包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氣骨導)、鼓室圖、聲反射、耳聲發射等,聽力損失程度嚴重的患者需要加做多頻穩態聽覺誘發電位[3]。
同時,家屬應注意觀察WBS患者的行為,一旦發生聽力下降,應盡早帶其入院檢查,特別對于兒童WBS患者,通常聽力下降發現和干預越早,對患者后期認知發育等影響越小。在接診WBS患者時,醫生應根據耳部檢查和聽力結果綜合判斷病位、程度等,對于聽力損失嚴重者可考慮佩戴助聽器等放大系統。
小結:
疾病給WBS患者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也賦予其出色的“樂感”,讓WBS患者可以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音樂還能緩解WBS患者的焦慮,這種獨特能力機制的發現將進一步幫助科學家們找到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同時要提醒WBS患者注意監測聽力損失情況,保護好寶貴的耳朵。
參考文獻:
[1]Davenport CM,Teubner BJW,Han SB,et al.Innate frequency-discrimination hyperacuity in Williams-Beuren syndrome mice.Cell.2022 Sep 19:S0092-8674(22)01117-5.
[2]Marler JA,Sitcovsky JL,Mervis CB,et al.Auditory function and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williams syndrome:cochlear impairment in individuals with otherwise normal hearing[J].Am J Med Genet Part C,2010,154(2):249-265.
[3]李芳芳,季釵.Williams綜合征聽力學表現及其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耳科學雜志,2021,19(5):841-845.DOI:10.3969/j.issn.1672-2922.2021.05.021.
本文來源:醫學界罕見病頻道
責任編輯:夢琳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