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城市的藝術之光正在社區悄然點亮。今年,江蘇路街道市民藝術夜校春季班共開設9門課程,新增2處教學點位,吸引近200名學員開啟藝術之旅。從香氛療愈到非遺石雕,從即興鍵盤到手碟演奏,“零基礎、低門檻、高品質”的美育課程,成為市民的下班“充電站”和年輕人的社交新聚場。
多元課程矩陣
打通傳統與現代
“每次剝橘子皮時,果皮油囊會釋放出柑橘精油,隨之能聞到陣陣清香,而香氣的最大作用就是讓我們感到愉悅......”周五晚7點,在江蘇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藝術教室,飄散著各類花朵、果實的清新香氣。授課教師左雅精心準備了柑橘、薄荷、玫瑰、天竺葵等各類植物精油,學員們通過聞香開啟了一場感官之旅。該系列課程通過講述中醫養生理念,從脾胃調理到肺經疏通,幫助學員掌握“芳香療法”的生活妙用。
學員劉女士告訴記者,之前收到過朋友送的精油,但因不了解使用方法便長期閑置。“我來這里不是單純聞個香,更重要的是想深入了解精油的應用技巧和實際功效。” 另一位學員李先生則分享道,自己通過書籍了解到精油對改善睡眠的效果,加之本次課程還涵蓋中醫養生內容,這種傳統醫學與現代芳療相結合的課程設計,是吸引他報名的關鍵因素。
“香氣是生活饋贈給自己的小確幸。”左雅解釋道,“比如午后一兩點感到昏沉時,不必依賴咖啡,只需輕嗅或涂抹少許薄荷精油,就能瞬間提神醒腦。”她表示,本次香氛課堂以“嗅覺療愈”為主題,將系統講解從不同植物部位所萃取的精油在舒緩身心、提振精神等方面的功效。
當晚,“海派石雕”非遺課堂在同一樓層同步開講。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陸炯為學員們講解了篆刻藝術的歷史淵源與審美鑒賞,并指導學員們使用刻刀、砂盤等傳統工具進行基礎雕刻練習。現場,來自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學生進行了輔助教學。
陸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經過秋季班的學習,許多學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畢業作品基本都能達到預期效果。“部分老學員報名了春季班繼續學習。本季課程保留傳統手工藝的原汁原味,現場學習只是入門基礎,關鍵在于能否利用課余時間堅持練習。”陸炯透露,在完成幾期基礎班教學后,計劃開設進階課程,“屆時將指導學員創作更復雜的圖案線條,帶領大家深入學習傳統篆刻藝術。”
本周,江蘇路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開出多門精品課程,涵蓋即興鍵盤、瑜伽、烘焙、書法入門、非遺體驗等項目。其中,書法課程由上海書畫院特聘專家、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謝順指導,為學員提供書法技法訓練及文化解讀;鍵盤和聲與伴奏課則邀請專業音樂人設計課程,針對市民喜愛的流行音樂,從基礎和弦走向、歌曲編配技巧入手,幫助學員在三個月內掌握自彈自唱的技能。
全新空間擴容
鏈接居民與藝術
由街道提供教學場地,構建“非遺傳承人+協會專業會員+領域達人”的師資矩陣,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藝術熏陶,這是江蘇路街道市民藝術夜校堅持的亮點和優勢。依托街道文化空間網絡,愚園路黨群服務中心和岐山黨群服務中心今年開啟夜校服務,實現了對教學點位與課程設置的同步“擴容”。
本周,愚園路黨群服務中心迎來手碟課程第一課。手碟因音數較少、上手很快,迅速引起了學員們的興趣。課堂上,授課教師講述了手碟的發展歷程,并指引學員們嘗試在不同發聲部位輕輕敲擊,治愈之音隨之在教室內回響。在后續課程中,學員們將學習演奏《小星星》《天空之城》等經典曲目,感受手碟音樂的獨特魅力。
在岐山黨群服務中心,“歷代經典書法作品臨寫”課程也于本周拉開帷幕。作為江蘇路街道市民藝術夜校書法課程的進階版,本次課程特邀長寧政協書畫院成員卓達力提供教學。課程精選《蘭亭序》《多寶塔碑》等名帖作為范本,從筆法解析到章法布局、碑帖臨摹,帶領學員在墨香中對話古今。
“創辦市民藝術夜校,不僅有利于增強社區凝聚力,還能在‘家門口’打造全民終身學習的場所,讓藝術教育突破年齡與背景的限制,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江蘇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將持續優化這一文化惠民工程,通過“專業化師資+多元化課程”的創新實踐,以文化涵養共創生態,以藝術賦能社區治理,彰顯人民城市“既有厚度也有高度更有溫度”的建設理念。
部分圖片來源于江蘇路街道
撰稿/攝影:李妍蕾
編輯:程 前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