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國泰基金旗下的現金流ETF(159399)發布第二次分紅公告,本次分紅方案為0.03元/10份基金份額。
根據基金合同,現金流ETF在分紅機制上設置了“月月評估分紅”的條款,理論上每個月都可以分紅。
基金管理人可每月對基金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率以及基金的可供分配利潤進行評價,收益評價日核定的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同期增長率或者基金可供分配利潤金額大于零時,可進行收益分配。
從股息率角度來看,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近12個月股息率約為4.44%,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股息率約3.46%,中證現金流指數股息率約4.4%,都普遍高于上證指數約3.04%股息率。
自由現金流是企業靠自己經營活動賺的錢減去企業投資支出以后的盈余,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其公式為:自由現金流=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當期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與企業價值之比,就是自由現金流率。
其中,企業價值=公司總市值+總負債-貨幣資金,即購買整個公司需要支付的價格。
自由現金流ETF跟蹤自由現金流指數,而自由現金流指數選取自由現金流率較高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那么,自由現金流ETF值得投資嗎?
雖然自由現金流ETF有較高的股息率,但其跟蹤的指數在編制規則方面有些弊端。
1、剔除金融地產行業
理由是這兩個行業杠桿率很高。
房地產行業爭議不大,但完全放棄分紅率較高的銀行股導致整體股息率下降。
2、行業集中度過高
例如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指數,石化行業權重超過30%,周期屬性過強,容易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沖擊。
造成行業集中度過高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放棄了金融股,導致選擇面較窄,而非周期性行業中自由現金流率較高的公司不多,權重也較小。
3、盈利質量指標偏差
以“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營業利潤”衡量盈利質量,而現金流和利潤之間的差額主要來自于折舊與攤銷,偏向重資產企業,忽視輕資產高成長企業的現金流效率,這就是石化、通訊等行業權重過大的原因。
4、質量控制缺陷
有不少成分股不符合績優股標準,近年來的ROE都沒有超過5%。
例如上海電氣2021~2022年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凈資產收益率也只有0.53%。
究其原因,A股在剔除銀行股后,真正的好公司數量并不多。
5、交易成本高
主流指數通常半年調整一次,紅利指數則是一年。
而自由現金流指數每季度調整一次成分股,相關的ETF也要調倉換股,過快的節奏不但耗費交易成本,而且容易造成較大的跟蹤誤差。
自由現金流是分紅的基礎!
自由現金流率較高的公司,通常分紅率也較高,但不是絕對的。
如果追求分紅率,紅利基金更加直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