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雙紅
長沙麓山分舵
三級拆書家
00后大學生成為熬夜主力,近半數學生每天用手機8小時以上,平均零點后方才入睡。 手機使用時長偏高,入睡困難,平均入睡時間為00:39,睡得晚,起得更晚。
《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提供的這組調查數據,讓我這個家有大學生的家長揪心。
趕緊給正在上大三的兒子撥了個電話,那頭傳來含混不清的聲音:“喂,媽媽,找我什么事?”
我說:“兒子,剛看到一個睡眠報告,里面講到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是晚上12點后睡覺,媽趕緊打個電話來關心你。”
電話那頭的兒子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是啊,平時早上有8點鐘的課,就12點前睡,沒課就12點后才睡的。”
“一周有幾天8點的早課呢?”
“4天。”
“那就早睡4天,晚睡3天啰!”
“嘿嘿”又是一個不好意思的笑聲。
“兒子,媽準備寫一篇關于睡眠的文章,寫好以后請你參考和提意見哈!”
“好呢,到時候我也來試試你的方法啊。”
“行,你繼續睡吧,注意好身體哦!”
了幫助孩子擁有更好的睡眠,我拿到了《秒睡 隨時隨地睡的幸福方法》,這是一本能夠讓你輕松擁有嬰兒般睡眠力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實戰派心理專家趙小明,自2006年起,至今接受了19年的臨床精神分析訓練,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和少兒頻道的特約心理專家,常年為全國企事業單位提供心理項目架構設計,全年心理培訓課程量在國內心理學界位居前列。
小明老師將心理學理論和治療方法與睡眠研究相結合,在本書中傾囊相授其獨創的一套系統睡眠訓練方法。
小明老師發現,我們之所以睡不好覺,是因為大腦對興奮和抑制兩種狀態的調整能力不足,訓練這兩種狀態的切換能力,就能幫助備受失眠困擾的你掌握大腦入睡開關,重獲嬰兒般的睡眠力。
書的核心就一句話:天不大地不大,睡覺最大,帶著必睡的信念,有計劃的訓練大腦,入睡就是so easy!
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破解學生黨入睡難的三個困局:
1. 晚上刷手機看視頻聊天,形成生物鐘了,不過12點睡不著怎么辦?
2. 考研、求職壓力大,大家都在熬夜,我不熬夜就會被超越怎么辦?
3. 集體宿舍有人熬夜游戲外放,被迫戴耳塞眼罩都睡不好怎么辦?
想解決這三個困局,首先要在頭腦里建立天大地大,睡覺最大的信念。
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憊,醒后神清氣爽; 而睡眠障礙會晚上睡不好,白天學不好,嚴重損耗身心健康。 甚至不乏有學生黨連續熬夜后猝死的極端性事件發生。
所以好好睡覺對每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時刻默念“天大地大,睡覺最大”,直到將其刻入潛意識。
有了這個意識后,我們來看第一個困局:為什么晚上會忍不住刷手機?
據調查,學生黨刷手機的常見操作是看視頻、打游戲和聊天社交。 視頻的平臺算法通過“無限滾動”機制綁架注意力,導致學生黨欲罷不能,陷入“清醒時想睡,躺下后想刷”的認知失調; 夜間線上互動(如微信群聊、游戲組隊)成為情感寄托,擠占現實社交需求,加劇晝夜節律紊亂。
這些行為深究后都可以概括為數字資本主義時代,平臺流量變現的商業利益與個體健康(睡眠需求)的對抗。
熬夜刷手機,看似擁有了獨立時間,其實是被算法綁架了注意力。刷手機帶來一時爽,連續熬夜只會帶來一身病。
想破解數字娛樂成癮,可以試試趙小明老師推薦的“心理旋轉法”。
《秒睡》
心理旋轉法
心理旋轉(如圖3-1所示)是一種生理性訓練。當大腦產生心理旋轉之后,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如果大腦的注意力資源被高度地占用,此時潛意識里的“小人”就沒法和你對抗,再加上你的大腦變得昏昏沉沉,多練幾次之后你就很容易睡著了。你有沒有感覺,如果有時你有眩暈感,那你就能睡著。
運用心理旋轉法的前期是:建立了天大地大,睡覺最大的信念。
在信念的加持下,接下來的步驟非常簡單。
首先:設置鎖屏壁紙。在手機的主題商店里,選擇壁紙欄目,搜索關鍵詞“旋轉”,找到與旋轉有關的圖片,比如旋轉的樓梯,漩渦等,選擇自己最有眩暈感的一張,設置為鎖屏壁紙。
其次:設置入睡鬧鐘。利用手機的鬧鐘提醒功能,預設一個鬧鐘,比如計劃23點30左右入睡,就設置一個23點的鬧鐘(比預計入睡時間提前半小時的余量),每天在鬧鐘響起后,立即著手盡快完成手頭的游戲、聊天或視頻,按下鎖屏鍵,這時手機屏幕就會顯示事先設置好的旋轉圖片。
再次:心理旋轉練習。兩步走:
第一步盯著圖片,注意力控制視線沿著旋轉圖片的方向由外往里旋轉,連續3遍;
第二步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出剛才的旋轉圖片,控制注意力沿著旋轉方向,由外往里旋轉,連續5遍,或者更多遍,直到有眩暈感。
最后:放棄抵抗,任由眩暈感來,自然而然的睡著。
如果沒睡多久就又醒來,別擔心,繼續旋轉練習,不一會兒又能睡著,反復“睡著-醒來-睡著-醒來”,之后,大腦就會認賬,建立起好的睡眠習慣。
堅持練習心理旋轉法,就能建立新的生物鐘,破解入睡難。
接下來看第二個困局:競爭激烈壓力山大,優秀的學長都在熬夜,我不熬夜被趕超怎么辦?
這種情況筆者把它稱為教育內卷化催生的“熬夜贖罪式努力”,在嚴重內卷的當下,同學們將熬夜視為對白天“不夠努力”的懲罰,形成“痛苦=成長”的扭曲價值觀;保研、求職競爭中,熬夜成為彰顯“奮斗者”身份的符號,群體焦慮蔓延,宿舍“集體開夜車”現象即是明證。
STOP!請問同學們:領先優勢只能通過熬夜來維持嗎?
NO!領先優勢需要的是高效學習,而不是高時長學習。
想想看,每天在昏昏沉沉的狀態下學習12小時,和清醒明白的狀態下學習8小時,哪一種更容易保持領先優勢呢?
學會對抗內卷焦慮:將“高效”與“早睡”綁定才是王道。
如何才能擁有高效的學習呢?小明老師介紹的四步呼吸法可以幫到同學們。
《秒睡》
四步呼吸法
看到“呼吸”這個詞語,有朋友會覺得,呼吸不過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的一件事情,一個人真正的生命正是以宣告自主呼吸開始的,這里還有什么學問嗎?其實,正因為呼吸對于我們的身體須臾不可缺,以至于我們習慣把這個寶貴的生理機能當成了唾手可得的資源,因而忽視了它,真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作為生理機能,呼吸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而且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調整呼吸來提升生命的質量和意義。
這種呼吸方法可以讓你變得平靜,并且能讓你專心,因為它能降低你的血壓,讓你的鼻子通暢,從而使呼吸更順暢。起初你可能會感到輕微的空氣不足,但這應該是可以忍受的。如果不舒服,可以休息15秒,然后繼續。
下面介紹一下練習步驟。
把一只手放在上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每一次呼吸,感受你腹部輕微的起伏,而你的胸部仍然是靜止的。
閉上你的嘴,用鼻子吸氣和呼氣。把注意力集中在進入你鼻腔中的冰冷空氣,以及留在鼻腔里面的溫暖空氣上。
第三步
慢慢減少每次呼吸的量,讓你以為自己幾乎沒有在呼吸(這時你會注意到你的呼吸變得很安靜)。
關鍵是讓自己輕微缺氧。這表明你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腦開始敦促你去呼吸啦。
第四步
輕微缺氧三四分鐘后,你就能感受到血液中積累二氧化碳的好處啦!這時你的體溫會上升,唾液量會增加。前者表示你的血液循環加速,后者表示你的副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了,可以給你減壓。
呼吸不僅僅維持著我們的生命,還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鍛煉,幫助我們提升身體機能,比如緩解焦慮、助益睡眠和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小明老師在書中介紹的四步呼吸法,可以結合番茄工作法用在白天的學習中,幫助提升效率,實現高效學習。
具體方案為: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減少拖延導致的夜間補償性熬夜。其中休息間隙閉眼練習“四步呼吸法”調整神經狀態。
首先:專注學習25分鐘;
接著:休息5分鐘,在休息時間內,請大家跟著我練習。
一只手放在上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每一次呼吸,感受腹部輕微的起伏,而胸部仍然是靜止的; 閉上嘴巴,用鼻子吸氣和呼氣。 把注意力集中在進入鼻腔中的冰冷空氣,以及留在鼻腔里面的溫暖空氣上;然后 慢慢減少每次呼吸的量,呼吸變得很安靜,讓自己以為幾乎沒有呼吸,大腦進入輕微缺氧狀態。
保持輕微缺氧狀態三四分鐘后,感受到體溫上升,唾液量增加。這表示血液循環加速,副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壓力瞬時有減輕。
堅持有意識的練習四步呼吸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身體機能,緩解焦慮、助益睡眠和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接下來25分鐘的學習效率將得到肉眼可見的提升。
總而言之:熬夜學習只是自我安慰,高效學習才能保持優勢。
最后來看第三個困局:我想睡覺,可是宿舍有人吵鬧怎么辦?
大學生一般都是寄宿制,4-8人共享20平米空間,如果宿舍有人熬夜游戲還外放,其他人制止不了的話,就只能被迫戴耳塞眼罩,睡眠質量成為“游戲外放”的犧牲品。
個人作息自由與集體權益保障難以平衡。這也是目前大規模擴招背景下,高校硬件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的脫節帶來的實際問題之一。
如果能與室友協商,制定共同的作息規則,這是上策。
萬一遇到的室友不是那么好溝通,怎么辦呢?
至少先請他把聲音調整到你能接受的程度,在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之前,可以先試試作者介紹的“子宮包裹技術”。
具體如何操作呢?我們先來看看原文:
《秒睡》
子宮包裹技術在練習這個睡眠必殺技的時候,要用到一類非常好聽的音樂——愛爾蘭女歌手恩雅的音樂。她的音樂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具有非常強烈的包裹感以及聲場感。當我們聆聽這類音樂時,猶如被包裹在音樂的中間,這一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而通過一首音樂引導睡眠的秘訣也正在于此。
想象自己站在音樂的中間,豎起耳朵聽,這首音樂圍繞在你的四周,讓處于中心的你產生一種安全感。這感覺讓我們溫暖、舒適、安全且不會感到煩躁。
接下來讓我們進行練習。
★引導語★
當音樂響起的時候,你開始想象自己就蜷縮在媽媽的子宮里面。此時此刻,耳邊響起的音樂就像媽媽的子宮把你緊緊地包裹著,一圈一圈,一層一層……你感覺非常安全。在這里,你不會感到太熱或是太冷,因為媽媽的子宮不僅安全還兼具了冬暖夏涼的功效。
在那一刻你的大腦放空、異常單純,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此時獲得的就是嬰兒般的睡眠和最深度的放松。
接下來請你一邊聽歌曲,一邊跟著音樂的節奏,輕拍自己的身體,想象自己離開當下,回到了媽媽的子宮里。
你也可以在辦公室或在異常嘈雜的環境中,如坐飛機、高鐵時(當然你可以買個耳塞,把耳朵堵住,再把眼睛罩住,保持相對的安靜),做以上練習。不管外面是何種環境,你都能立即想象自己離開當下,再次回到媽媽的子宮,再次喚醒最初的安全感。如果這種感覺被你再次喚醒,就很容易進入睡眠了。
關鍵在于,這種狀態會變成你入睡的一個儀式,這種想象一旦被你創造出來后,會被你慢慢地固化下來,形成你長期可以使用的睡眠想象練習。
經常練習就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形成一種大腦的快捷方式。你會運用得越來越嫻熟,以后你就能隨時隨地睡。
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這么做:
1.下載音樂:從網絡上下載愛爾蘭女歌手恩雅的音樂,選擇你最有安全感的一首。注意保護知識產權,從正規途徑獲取資源。
2.準備一個藍牙耳機,如果沒有的話,用藍牙小音箱,天貓精靈之類的外放也可以,畢竟是催眠音樂,時間也不長,晚上播放不至于擾民,退一萬步講,即使把開外放打游戲的室友也催眠了,也是福量無邊的大功德。
3.準備一條能把自己完全包裹的被子或毯子。
4.播放音樂,開啟想象。蜷縮在被子里把自己包裹起來,想象自己蜷縮在媽媽的子宮里,耳邊的音樂就像媽媽的子宮把我緊緊包裹,一圈一圈,一層一層,同時跟著音樂的節奏輕拍自己的身體,想象自己離開當下回到媽媽的子宮里,喚醒最初的安全感。隨之慢慢睡著。
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可以打造一個安全的小天地。
今天咱們為大學生朋友分享了三大困局的破局之道:用心理旋轉法破解數字上癮,3分鐘秒睡;用四步呼吸法對抗內卷焦慮,提升學習效率;用子宮包裹技術對抗嘈雜范圍,如同媽媽懷中安睡。
天大地大,睡覺最大。
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祝愿各位大學生朋友,都能輕松秒睡,成績倍棒,成果倍出。
文章轉載來源拆書幫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