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門診實錄
朱氏內科非遺傳承人 司徒夏昊攝
“朱醫生,我手術后一個月了,你說我現在飲食要注意點什么?哪些要多吃?”病人問。
“朱醫生,那我鴿子能吃嗎?甲魚呢?海參可以嗎?都讓我多補充蛋白質,那我要多吃些補品嗎?”病人追問。
“我建議還是葷素各半,而且你是乳腺癌,所以油膩的食物還是要多注意少吃。”我說。
“那朱醫生什么是油膩食物呢?中醫為什么要忌口油膩呢?你能詳細說說嗎?”病人問。
“好的,那我就仔細說一下。”我說。
什么是油膩?
中醫對于中醫將油膩歸為"肥甘厚味",就現代社會而言高脂肪、高糖、油炸及過度加工食品都可以屬于這一范疇,這些食物的特點是難以消化。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高脂肪的食物如奶酪和黃油,五花肉、大腸等動物的內臟以及雞皮、鴨皮等。其中肥肉和動物內臟大家都會注意,但對于奶酪這一類奶制品有些人是不怎么分得清楚的,這里有一個情況需要說明,如果病人本身代謝功能異常,血脂過高的話,奶制品也是會有一定影響的,這點比較容易被忽視,所以一定要喝可以改喝脫脂的奶制品。
高糖食物大家一般都能分得清楚,比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糕點等,但有些年輕人會搞不清楚,其實帶糖的奶茶是高糖的重災區。我發現年輕人特別是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喝奶茶,我在臨床上特別會囑咐病人要少喝,一來奶茶含糖含脂肪不低,同時比較令人興奮,嚴重的會影響睡眠,所以淺嘗即止,不可偏嗜。
油炸食物也是油膩的食物,比如炸雞,薯片,油條,燒烤等,因為油炸食物色香味俱佳,所以普通人很難抗拒,但病人還是要抵御住誘惑,十天半個月稍微吃一點可以,經常吃肯定是不行的。
以上這些一般情況下大家是不會搞錯的,但下面有一類食物是大家容易誤認的,通常在大眾的認知里是有益的食物,但過量進食其實是會對脾胃造成比較大的負擔的,那就是堅果。花生、栗子、腰果、夏威夷果等堅果其實飽含油脂和糖分,過量進食也屬于油膩。這里有些病人不理解,不是說每天吃點堅果是好的嗎?這里主要涉及到一個量的問題,一般來說每天吃一把堅果對于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就會造成胃脹不適,臨床上經常會遇到病人對于放屁多,放屁臭抱怨不已,但往往這一類病人是堅果過量造成的。
這里大致給大家梳理了一下油膩的食物,這里要提醒大家一點,人們往往對于看得見的油避之不及,但對看不見的油大快朵頤,比如芝士,烘焙食物都是含油量非常高的食物,如果你自己親手制作過西式糕點的話,你會發現黃油,糖這些都是必備之物,而且用量少做出來的西點色味真的不盡如人意,只有加到足量之后才會符合大家喜歡的口感。所以越是香甜,越是酥軟入口即化的糕點,其含有的油脂就肯定不會少。
中醫與油膩
《黃帝內經》中早就有關于多吃油膩食物會誘疾病的記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意思是過量的飲食或者進食超過脾胃能負荷的極限,那脾胃功能將出現損傷,繼而引發諸多疾病。“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則是說進食過多油膩高糖的食物,則會引發足部癰瘡,引申到今日則多食油炸高糖食物年輕人易得青春痘,糖尿病人容易出現老爛腳(糖尿病足),所以在大部分人常常掛在嘴上擔心的“營養不足”在中醫傳統理論中早就提出不可過量。
中醫一直以來都是重視陰陽平衡,所以合理地攝取食物是養生,超量攝入是傷身。
《醫說就懂的中醫智慧》
《我想問中醫——100個實用中醫小知識》
朱氏內科非遺傳人又來總結啦!
油膩之品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肥肉,油炸,內臟之外,其實奶茶,糕點,芝士,奶酪,堅果過量之后都是油膩之品,雖然外表看不到油光,但油膩的內涵卻很豐富。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當心。
腫瘤病人不能因為自己得了大病之后拼命進補,大魚大肉只要超過了自身消化的上限,那就是油膩,好比甜品偶爾品嘗是調劑生活和心情的佳品,過多食用則是高粱之物的道理是一樣的。特別注意堅果對于老年人的脾胃消化系統負擔較重,甚至對于牙齒都是一種考驗,所以凡事需要注意一定的量,切莫過量。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覺得有用就點一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