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從4月7日開始,美菲兩國正式開始所謂的“雷霆對抗2025”聯合軍演,地點選在距離臺灣最近的呂宋島北部。
演習內容不僅涉及空軍聯合行動,還作為更大規模“肩并肩”演練的前奏,覆蓋范圍橫跨陸海空三個方向。
菲方軍方高層更聲稱,此舉為“應對可能爆發的臺海緊急局勢”,明面上的聯合軍演,實則暗指中國。
另外菲律賓上次的逆天發言,也有插手臺灣的意思。
雷霆對抗
這場軍演之所以引發高度關注,并不僅僅因為規模空前,而是因為它暴露出美菲之間正在進行一種“更深綁定”的戰略協作。
而在這背后,菲律賓軍方主動高調涉臺的行為,也讓原本集中在南海的中菲爭端,開始向呂宋島方向遷移。
一邊是美軍的戰機、軍售和基地進入菲律賓,另一邊是中方海警與科考船現身巴丹群島外海、黃巖島海域接連遭遇挑釁,中菲之間的對峙空間,正在快速擴張,轉入更復雜的博弈階段。
在軍演期間,菲律賓軍方總參謀長布勞納的一條“備戰令”令氣氛緊張了不少。
他不僅公開要求北呂宋島司令部擴大作戰范圍,還提出要為可能爆發的臺海沖突制定應對預案,并提前規劃在臺菲勞工的撤離行動。
這番言論,無異于給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菲律賓已經將自己看作是臺海危機的“直接相關方”。
而這種表態在菲律賓國內也引發了不小波瀾。
馬科斯政府隨后急忙澄清,表示菲方“無意主動挑起戰事”,并以行政命令限制內閣成員評論相關議題。
但外界普遍解讀為政府與軍方在對華立場上的不一致,甚至是馬科斯試圖壓制國內鷹派聲音,以避免徹底與北京撕破臉。
事實上,布勞納的態度并非一時興起,而是菲律賓軍方近年來逐步向美國靠攏的延續動作。
從早年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簽署,到近年來菲方開放9個基地供美軍使用,再到如今軍演密集舉行、F-16戰機交易敲定,菲律賓已經從昔日“戰略緩沖國”變為“前沿戰術支點”。
特別是呂宋島的戰略地位,毗鄰臺灣巴士海峽,不僅適合空軍部署,更具備對海域交通線進行封鎖或干擾的條件。
美國之所以頻繁在此展開演習,就是看中了這里在未來“臺海戰事劇本”中的高利用價值。
而菲律賓在此時加碼站隊,除了出于對美國援助的依賴,也與馬科斯政府自身的國內政治算盤有關。
他通過對中國的強硬表態,在國內塑造“反擊中國”的強勢形象,借以激發民族主義情緒、鞏固執政根基。
同時,配合美國軍演與軍售計劃,也為馬尼拉爭取更多的經濟與軍事資源。但這份“收益”表面看似可觀,背后卻是戰略自主權的加速流失。
F-16交易高達55.8億美元,相當于菲律賓一整年軍費預算的兩倍;
如此龐大的軍購項目,不僅是經濟負擔,也意味著美方將以更深形式嵌入菲律賓國防體系,長期掌控其戰術調動與戰略配置。
中菲緊張
更危險的是,菲方的這些舉動也在不斷加劇中菲緊張。
就在“雷霆對抗”軍演期間,中國兩艘科考船現身巴丹群島附近海域,引發菲律賓緊急調機監視。
這本是一次正常的科考行動,卻被馬尼拉視作“非傳統威脅”,顯然已處于過度敏感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海警也在黃巖島對菲律賓海警發起警告與驅離,菲方兩天內連續嘗試闖入相關海域,意圖配合演習制造摩擦。
中方海警堅定應對,明確劃清九段線主權范圍,讓菲律賓“碰瓷”失敗。
這一系列行動表明,中方并未因美菲軍演而退讓,反而通過非對稱手段進行戰略回應——不升溫,但不讓步。
值得警惕的是,菲律賓試圖在中美博弈中“借力打力”,但現實卻并非理想中的“騎墻取利”。
正如烏克蘭在美俄沖突中被推上前線的命運,菲律賓若被美國視為戰略籌碼,一旦臺海有事,勢必首當其沖。
呂宋島的美軍基地與部署節點,屆時極可能成為解放軍首先壓制的打擊目標。
對中國而言,南海爭端尚可協商,但臺海問題則是國家主權核心利益,絕不容許外部勢力插手。
馬科斯政府若繼續默許軍方越界,甚至支持挑釁行為,結果極可能是引火自焚。
在國際舞臺上,菲律賓正呈現出一種“進取中的失衡”:它一方面想借助美國強化自身安全,另一方面又不愿徹底與中國翻臉。
但隨著軍事合作的加深,尤其是演習內容日益接近實戰預演,菲律賓實際上已經難以置身事外。
美軍在印太戰略中的布局,早已不再掩飾將菲律賓視作“跳板”的意圖;而菲方在南海與臺海兩線挑釁的動作,已然突破中方戰略紅線。
一旦擦槍走火,后果將由菲律賓自行承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