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撰文稱,從1995年以來,青藏高原的水域面積在持續增加,北部湖泊面積擴張尤為迅速,2050年,青藏高原水域面積還將擴充20%。
盡管數據監測表明青藏高原湖泊水域水質較之前更清潔,但是水域面積增加會增強降雨量,會影響周邊環境,特別是青藏高原水域印度、尼泊爾等國的環境,造成災害頻發。
一:
中科院朱立平研究員介紹說,青藏高原水域對全球氣候變化非常敏感,隨著全球變暖,2050年青藏高原水域面積可以達到8000到9000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湖泊通過增加熱熔而減弱蒸發,通過大氣環流增加降雨量,令原本封閉的小湖,因為水位上漲導致外泄,沖向周邊和下游地區,對周圍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牧場造成影響。
如果說,朱立平研究員用數據證明青藏高原水域因為氣候變暖在逐步增大,地質學家楊勇則是親身感受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差異。2024年7月,他又一次帶隊前往青藏高原考察。
來著這里,楊勇對同事說:20世紀80年代,他第一次來到青藏高原考察,那時候,所有隊員必須穿上外衣或者防寒服才能外出考察,現在夏天只要穿一件半袖就行了。
眼見青藏高原氣溫一年比一年熱,楊勇感慨說,現在這里的濕地、草地、沙地地表溫度可以達到30°到40°。40幾年的考察經驗,楊勇說,如今青藏高原環境與早年大不相同。
在各種專家看來,青藏高原水域面積擴大并非好事,這里被成為世界“第三極”,許多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全球20億人依靠這里的水系生活,許多古代文明也發源于青藏高原。
數據顯示,青藏高原的總儲水量有10億立方米,輻射51個冰川、96個湖泊、13條大河。這個數字是黃河200年徑流量的總和。外界稱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
但是,青藏高原對全球氣候變暖非常敏感,從1980年到2018年,每十年溫度升高0.42°,為全球其他地方氣溫升高速度的兩倍。
氣候變暖,令青藏高原原本單調、嚴酷、寒冷的自然環境,有了生機,冰川融化、動土消融,令青藏高原地表補水要高遠流出水,令地表有了綠色植物,比如灌木從。
青藏高原原本單調的牧場,長了青草,夏天泛著綠油油的綠色,遠遠望去好似來到了江南水鄉,很多人認為,氣候變暖帶給青藏高原的變化是良好的。
可是,長期看,青藏高原水域面積增大,冰川融化發生崩塌,導致河流水流上漲,阻塞干流容易形成堰塞湖,增大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的風險。
二:
青藏高原地處上游,下游南亞印度、尼泊爾等國生活著大量居民,上游產生極端天氣或者潰決事故,水庫必須向下游放水,會導致下游洪澇災害增加,給那里居民生活造成危害。
實際上,即便上游水庫不放水,由于青藏高原地勢東高西低的走向,青藏高原水域面積擴大必然導致水體外溢,通過地勢落差,也會直接沖擊下游國家,對那里的危害更大。
換言之,青藏高原水域面積增大造成的惡果,并非是中國一國面臨的難題,還是喜馬拉雅山脈兩邊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但是,相比中國的解決方案,印度等國受害更厲害。
有數據顯示,2000以后的20多年,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區,發生洪水與山體滑坡的風險在不斷上漲,印度等國多次發生冰湖潰堤的事件。
令人憂心的是,未來即使氣候變暖控制在1.5°之內,喜馬拉雅山西部地區諸國的氣溫仍然比全球其他地方偏高0.3°,而西北部與喀喇昆侖地區溫度則升溫達到0.7°。
這些地方氣候變暖比其他地方快,主要因為這里復雜的國際環境、地緣政治與宗教問題。人口眾多、貧困程度高、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落后。也是國際合作最脆弱的地方。
有媒體認為,喜馬拉雅山脈西南部氣候變暖比其他地方迅速,源于這些國家存在大量環境污染問題,結合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段衛星云圖,可以清楚得到,印度上空存在漂浮霧霾。
通過分析衛星云圖,結合數據信息,可以得到結論,印度上空霧霾漂浮嚴重,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冰川融化、湖泊災害高發區。這里氣候變暖顯著受到當地環境污染影響。
印度人在做什么?會如此污染環境?印度國內環境學者稱,這是由于印度國內存在大量黑色碳灰污染,在印度民眾生活很大一部依賴原始木炭或者煤炭燃燒,能產生大量黑色煤煙。
這些黑色煙煤進入空氣中,從衛星云圖上看,會形成棕色云,這些云會隨喜馬拉雅山脈的降雪,伴隨雪花覆蓋在冰川上,加速冰川融化,增加喜馬拉雅山麓印度境內災害發生率。
如果說青藏高原水域面積增大,會導致湖面水位上漲,產生堰塞湖,順著地勢進入印度境內,會加大印度國內洪水等災害發生率,這屬于國際問題,至少是中印兩國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
那么印度境內喜馬拉雅山麓因為環境污染而加速冰川融化,造成印度國內洪澇災害頻發,百姓流離失所,這就是印度自己造成的。
與中國高度的環保意識不同,印度時至今日在普通民眾觀念中,也沒有多少環保意識,由于印度各個邦之間政令不同意,方言不一樣,各地政府對環保也不宣傳。
導致如今印度,污染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印度百姓生活條件差,日常生活普遍使用低熱值的煤炭,這種劣質煤炭能產生大量黑煙。
三:
印度民眾還普遍愛燒秸稈,每年焚燒秸稈導致印度發生重度霧霾,2019年11月,衛星云圖顯示,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爆發有記錄以來最強霧霾,數據高到999,令全世界側目。
這個污染數據放在別國都會引發環境擔憂,但是,對于印度來說,見怪不怪,無論印度官方還是民間,對于世界給出的嚴重的環境警告視若無睹。
不但如此,印度人的思維讓人深感奇異,在推特上,談到印度強烈地污染問題,印度青年竟然莫名產生優越感,認為印度從來沒有過霧霾,也不存在因霧霾導致的冰川融化。
所有這些都是從中國青藏高原順著地勢飄到印度來的。不能不說,只有印度人才有這么奇葩的想法,印度的年輕人沒有拿出可靠證據與數據,能證明霧霾來自青藏高原。
這種說法純粹栽贓,由于印度官方沒有可靠的環境數據可供參考,致使印度青年隨意轉移嫁禍中國,但是,伴隨世界數字化進程加速,外界也能對印度的污染程度推出個大概。
印度如今的工業水平最多能達到中國的10%,GDP為中國的20%,印度碳排放量已經是中國的30%,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印度二氧化硫排放量早已超越中國。
盡管缺乏具體數字,但預估數已經大致推出印度污染有多么嚴重了。這些低級的化學污染,加劇了喜馬拉雅山麓西段印度冰川的融化,加劇了發生在本國的自然災害。
每年6月至9月,是印度降雨高發期,每到這時,印度南部多地會發生洪災,2024年9月,連續兩天強降雨,造成印度南部33人死亡,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邦,受災嚴重。
洪水沖垮了這兩地方的房屋,道路中斷,在災情嚴重的特倫甘納邦,河流、湖泊水位上漲,導致洪水外溢,令該地多個村莊成為孤島,與外界通訊中斷,給搶險救災帶來難度。
特倫甘納邦有超過4000人被政府緊急轉移到安置點,但是,當地的洪災威脅并未過去,氣象預報顯示,特倫甘納邦未來幾天,還會有強降雨。
如印度對新冠疫情統計的模糊對待,印度對這次大洪水報道也不多,當時,美國的衛星云圖帶來的消息稱,安得拉邦經濟發達的維杰亞瓦達,遭受了20幾年最強洪災。
全市超過四分之一的地區被淹,27.5萬人受災被困,維杰亞瓦達對外界說,政府正在全力做好救災搶險安置災民的工作。
印度受災部門對媒體信誓旦旦地表示在全力救災,然而,每年的降雨期卻令印度南部幾個地區年年被淹,年年遭災,嘗盡洪災苦果。
四:
年年救災,災害不減反升,這就是發生在印度的洪災實情,印度網民可以說空氣污染從中國青藏高原飄去印度,卻不能將每年愈演愈烈的洪災也嫁禍給中國。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水域面積增大,中國也只能首先管好自己國內的洪水,下游水域的治理,依然要依靠印度自己來搞。
但是,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水系環境問題是一個整體,并非印度一個國家的問題,印度只有未來放棄荒謬,選擇理性國際合作,頻發的洪災也許會得到改善。
參考資料:
1:連續降雨引發洪災 印度南部至少33人死亡.央視新聞.2024-09-04
2:我科學家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湖泊對氣候變化響應顯著.光明網.2025-03-24
3:“亞洲水塔”留不住水了?.封面新聞.2024-10-30
4:余鵬鯤:世界屋脊上的氣候變化 中國應找出原因針對性預防.觀察者網.2020-01-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