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續靈芝的姐妹,好消息來了!
4月15日早10點、晚7點,羊姐再帶大家云游貴州,不僅帶來了道地的深山林下靈芝,還有各種菌菇,鮮香可口,都沒啥污染。
這場也是小羊的生日福利場,屆時不僅全場福袋會送不停,我還準備了超多豐厚的禮品,隨時相贈!
趕緊預約,搬好小板凳坐等豐厚大禮!
看鄧萃雯在浪姐舞臺上支棱起來,真是開心。
印象中她已經十幾年都沒有這么大的熱度了。上一次還是《義海豪情》里的鄭九妹,她憑此角色入圍白玉蘭視后。之后的《金枝欲孽2》反響平平,如妃還是那個如妃,可惜宮斗劇已風光不再。
之后的鄧萃雯,主要在配角圈里打轉。
也拿到過好資源,比如票房黑馬《孤注一擲》。但這部電影,大家記住的是王傳君、金晨、詠梅,甚至王大陸、周也的營銷,都比鄧萃雯多。
時代拋棄你,不會打招呼。
像鄧萃雯這一代的女演員,有實力,能吃苦,可惜適合她們的劇本太少了。不是說你愿意演媽,就有機會。國產影視劇與現實的割裂感很強,現實中的媽媽已經中女崛起唱山歌,影視劇里的媽還在婆婆媽媽扯頭花。
很難想像讓鄧萃雯去演薛甄珠,港女的硬凈,只能在宮斗劇里發光發熱。好在還有綜藝節目,需要當打之年的50+女明星。
如今定居北京的鄧萃雯,單身未婚,無兒無女,她曾說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選項,但事業是。
最近幾年,我自己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人生不需要標準答案。所謂成功,是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讓愛搞事業的姐姐們一直搞事業,無論有沒有婚姻,都是成功的。同理,愛生孩子的多生,愛搞家務的多搞,也是成功。但你要明白你是真的喜歡,還是被某種身份或者言論綁架,才不得不喜歡。
隨著年齡漸長,社會留給愛搞事業的女子,機會已經不多。這也是雖然浪姐這個節目有時候不怎么爭氣,但每季我都不會落下的原因,至少它給40+甚至50+的姐姐們提供了搞事業的舞臺。
事業不會騙你,但愛情會。恐怕沒誰比鄧萃雯對這句話的體會更深。
這次的“浪姐”初舞臺,鄧萃雯唱了張國榮的《共同渡過》,這波回憶殺雖然不及直接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但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從雯女的妝造也能秒回麗花皇宮歌舞廳。
何況《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結尾,沈家豪離開時的背景音樂,正是這首《共同渡過》。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是鄧萃雯想忘卻不能忘的記憶;姚小蝶與沈家豪戲內情深,戲外狗血,也是70、80后觀眾忘不掉的記憶。
1996年,亞視重金從TVB挖來鄧萃雯,主演臺慶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這部女性群像劇,即使放到30年后的今天,也絲毫不過時。
其中鄧萃雯飾演的姚小蝶,與江華飾演的沈家豪,在劇中百轉千回、愛而不得。
戲外的兩人,卻因戲生情,被狗仔拍到連續6天呆在一起。
單身的鄧萃雯不服,不僅表示愛就愛了,還透露自己受到江華太太麥潔文的電話騷擾。而麥潔文則大罵鄧萃雯在記者會上主動摳江華的手心,江華順勢與太太一同開記者會澄清,說鄧萃雯勾引自己。
一時間公眾嘩然。本應承擔更多過錯的已婚男,因為有太太力挺,收獲了同情分;單身女鄧萃雯卻腹背受敵,事業一落千丈,被亞視雪藏。
2004年,憑借《金枝欲孽》如妃一角翻紅的鄧萃雯,上《志云飯局》,說起這段往事。表示小三很容易有一種思想,就是對方一定在婚姻里不快樂,只有在你這兒才是快樂的,你才是那個合適的人。
誰給她這種錯覺呢?當然是男人。男人外遇出軌的時候,普遍都會把自己扮演成婚姻的受害者,由傾訴婚姻煩惱而展開話頭。
一方面告知對方,我已婚、沒騙你;另一方面又勾起女性的圣母心與拯救欲望,奮不顧身想要救男人出苦海。
十個男人外遇出軌的故事,至少有九個都是這樣的劇本。30年前如此,如今亦如此。
對于這段差點毀掉自己職業生涯的感情,鄧萃雯有反思。她說這輩子沒為什么事情后悔過,唯一后悔的就是與江華的這段情。
有意思的是江華回歸家庭后,還時不時出來撒糖。說曾經深愛鄧萃雯,兩人非常登對,只是相遇的時機不對。
還表示既不愧疚,也不后悔,做就做了,只留美好記憶。
情種啊,真情種。上一次看到這樣的情種,還是胡蘭成。他寫書回憶與張愛玲的種種,扮演絕世情種。去世的時候,張愛玲卻對友人說,得了七千美元版稅與胡蘭成去世的消息,難免覺得是生日禮物。
世間情種最傷人。他們像蜜蜂采蜜,帶著自己的毒針。女人如花,終究不是真花,她有血有肉,會疼會傷心。
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并以此為樂,是江華性格里最突出的部分。他曾在餐廳遇到鄧萃雯,執意要去打招呼,被身邊的朋友攔住。江華覺得朋友沒種,但鄧萃雯肯定非常感謝這個朋友明事理。
除了不避諱談論婚外情,江華也不避諱把太太放在火上烤。
在采訪中盛贊太太麥潔文。說她是一個很有智慧、很有能耐的女人,如果她普普通通,兩人早離婚了。
同時反手又往自己臉上貼金:“哪個少年不輕狂呢。但是我有個底線,我一定不會因為你,而和太太離婚。你可以說我是渣男,但這就是我的底線。”一個男人只要有底線,不管這底線多低多荒謬,他就是好男人。江華也真是個邏輯鬼才。
不知麥潔文在家看到這些采訪,心里是喜是憂,晚上煲湯,是敬江華是條漢子呢,還是想在湯里加點砒霜。
作為曾經的情感老中醫,我倒是敬江華是條漢子,渣得明明白白。也算給婚戀研究專家們,提供了寶貴的素材與樣本。
首先男人出軌,多半不是因為在婚姻中過得不好、苦大仇深,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把忠誠看得很輕很輕。每次談論出軌事件,江華掛在嘴邊的話,一是大家都是年輕人,二是哪個少年不輕狂。
成龍說這是男人都會犯的錯,江華更牛,覺得男人只要年輕,一定不會安心呆在一個女人身邊,這根本不是錯。
其次,男人比女人更愛自己。
很多男性骨子里是崇尚多偶制的。以男性利益為出發點的婚姻制度,千百年來過度保護男性,又讓他們變得雙標——丈夫可以玩,妻子不能急;好男人的底線是尊重正妻的地位與身份,只要你不逼,我就不反。
女人對愛的理想,可以很復雜。從情感需要、身體需要到靈魂伴侶,我們找尋的是全方位的理解與懂得。
男人不同,他們只找媽,找最大程度地敞開懷抱,無論是非對錯,都去愛他們的女人。
所以江華說麥潔文有智慧、有能耐,因為她忍得,最終抱得美男歸。
美男年輕時是真美,但也扛不住美男遲暮。
江華得抑郁癥后無法工作,靠麥潔文開音樂課堂的收入養家。隨著戲約越來越少,轉行賣保險還上了熱搜。
明星帶貨他也試過。與太太麥潔文一起在音符平臺直播。唱歌的熱度還是不錯,一到賣貨就沒人買,曾經創下明星帶貨一個月只賣出3W的“好”成績。
兩人的普通話都不太好,尤其麥潔文,說話聽起來像黑膠唱片花了軌,但她粵語歌唱得真是很好。
麥潔文比江華年長8歲,今年已經70歲了。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港星旺盛的生命力與務實的工作態度。無論曾經多么風光,都能俯下身去,做任何一份工作。
靠自己的雙手揾食永遠不應該被嘲笑,但看江華現在的狀態,的確應該感謝麥潔文的不離不棄。
而鄧萃雯也算因禍得福。
作為離異家庭的留守兒童,鄧萃雯童年缺愛,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她常說連父母都能拋棄你,誰會一直要你?
對于感情,她始終缺乏信任。屋漏偏逢連夜雨,與江華的這段情,又幾乎要了她的半條命。雖然嘴上說依然相信愛情,但鄧萃雯在行動上已經戒掉了愛情。
在北京有自己的事業、圈子、個人生活,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倒也安逸自在。
說個冷知識,鄧萃雯跟劉曉慶是好朋友。劉曉慶坐牢的時候,雯女特意寫信問候;鄧萃雯的一些內地資源,也有劉曉慶過手。演《金枝欲孽》的時候,鄧萃雯把劉曉慶演的《武則天》看了很多遍,模仿她的古裝表演。
強女人、女強人之間,隱約也有一條月老的紅線。
鄧萃雯雖然遇到了渣男,但她所面臨的問題又絕不僅僅是渣男。她之所以容易被渣男吸引,是因為缺愛。缺愛的女人往往有更濃的救世情懷,自己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傘,尤其見不得男人受苦,因為在她們的成長經歷中,男人如鏡花水月,接觸得越少,越容易有幻想。
過了40歲,鄧萃雯才終于走出童年缺愛的陰影,明白寧缺毋濫的重要。
像她這樣凡事靠自己的女性,一旦戒掉愛情,自然人生開掛,沒什么大的煩惱。畢竟錢她自己能賺,生活自己能照料,情緒自己能安撫,還有什么能傷她?沒有了。
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運,什么樣的人生算正常,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前天寫陳德容,說她在不缺愛的環境下,長成了任性的小公主。鄧萃雯則恰恰相反,她沒人疼愛,只靠自己,路走得艱難,但肌肉長得也快。
40歲之后,徹底活明白了,豁達通透、自由向上,有足夠的能量愛自己,也不缺愛了。
到底誰更幸福,其實很難評判。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牌面,無論手握什么牌,不戰斗到最后一刻,都不要言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