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國內汽車市場數據出爐,電車增長迅猛,不過燃油車仍然占據主導,為了贏得市場,兩方都在拼命打價格戰,力求用低價贏得市場,寶馬將5系降價至29萬,電車其實同樣也不好過,30萬以上的高端電車銷量出現同比下滑。
一季度數據顯示,國內汽車銷量達到605萬,燃油車的銷量則達到341.7萬,占比達到56.5%,顯示出3月份電車雖然急劇反彈,但是整個一季度仍然由燃油車占據主導地位。
從同比來看,電車銷量無疑是增長的,然而需要知道的是2024年電車的銷量高峰大約在7月份,當時電車在新車市場的占比達到54%,燃油車占比則比擠壓至46%。
今年1月份電車占比更是跌落至41.5%的低谷,隨后2月份、3月份電車積極反攻才穩住陣腳,但是從一季度的數據的數據可以看出,電車的反攻相當有限。
面對電車的再度反攻,燃油車則采取了降價的措施,以確保自己的市場,傳統汽車品牌包括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都以猛烈的價格戰確保市場。
某國產品牌熱銷的燃油車就一舉將價格降低至4.99萬,這款車型此前售價達到7.99萬;寶馬這次下了血本,將寶馬5系這款售價超過50萬的車型降價到29萬,可以看出燃油車是下定了決心保住市場。
前兩大外資車品牌也大舉降價,大眾推出的朗逸新銳已跌至5萬出頭,豐田的卡羅拉、凱美瑞的價格近乎腰斬,這也為它們爭取到國內消費者的支持,2025年第13周的數據顯示大眾環比增長超一成,豐田環比增長近三成。
燃油車發起激烈的價格戰,在于去年9月份之后,寶馬通過再度大幅降價的方式取得了銷量的猛增,周銷量從7000多輛一度增加至2萬輛以上,增長近兩倍,顯示出燃油車只要降價,國內消費者就會買賬。
面對燃油車的攻勢,電車其實同樣以價格戰回擊,電車一哥就在近期將此前熱銷的低端電車價格降低到5.68萬,創下新低紀錄。
事實上,不僅是一家電車企業在降價,其他電車企業同樣以其他方式應對價格戰,新造車當中的一家在去年四季度推出了一款售價10萬出頭的車型,不時將它推上新造車第一名,就凸顯出電車企業在積極跟進價格戰。
一季度的數據也顯示,電車銷量大部分在20萬以下,其中15萬-20萬元區間的電車銷量就達到70.3萬輛,占比達到26.7%,而且這個價格區間的電車銷量增長了超過三成。
在燃油車和電車的猛烈價格戰之下,30萬以上的電車如今都不好賣了,在一季度整體電車銷量同比增長的情況下,30萬以上的電車銷量卻顯著下滑,顯示出消費者對所謂的高端電車不感冒。
激烈的價格戰正在將更多實力不強的新造車擠出市場,去年就已有幾家新造車陷入困境,今年初再有一家新造車傳出解散研發團隊、工廠停擺的不利消息,這進一步鼓舞了傳統汽車企業。
原因是這些新造車企業多數仍然處于虧損當中,傳統汽車企業的實力更強,而外資車更是通過從歐美市場賺取豐厚利潤撐住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戰,中國汽車市場就是剩者為王,誰撐到最后、誰就是贏家,所以可以預期價格戰只會更猛,直到將不少新造車淘汰出市場為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