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這回真炸了鍋,聯盟黨和社民黨湊一塊兒搞出個“黑紅聯盟”,默茨眼瞅著要坐上總理寶座,徹底把老套的三黨模式踢出局,選擇黨的魏德爾本來風頭正勁,可愣是被擠到邊上,怕是沒戲唱了。
就連“鐵娘子”默克爾也攤上事兒,過去的政策被翻出來挨批,日子不好過,這場大洗牌可不只是德國自家鬧騰,貿易、國防、歐洲的局勢估計都得跟著晃悠,默茨這步棋到底怎么走?魏德爾還能不能翻身?默克爾會不會徹底淡出?
文案|編輯:清
德國這幾年被國際局勢折騰得夠嗆,中美關稅戰打得熱火朝天,俄烏沖突沒完沒了,美國還時不時威脅從歐洲撤軍,這些外部壓力像一記記重拳,逼著德國不得不重新盤算自己的路子。過去幾十年,德國一直靠著經濟當家,軍事上低調得像個隱形人,全仰仗美國和北約罩著,可現在,情況變了。
俄烏沖突讓歐洲人人自危,美國那邊特朗普一上臺就放話要縮減對歐洲的保護,德國沒法再當“甩手掌柜”,加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移民問題又鬧得人心惶惶,德國人開始琢磨,得換個玩法了。
就在這當口,德國政壇來了場大換血,聯盟黨和社民黨在4月9日宣布聯手,組成了所謂的“黑紅聯盟”,這事兒可不簡單,默茨作為聯盟黨老大,早在2月23日就贏了大選,但組閣的事兒拖了整整一個多月。為什么?因為聯盟黨和社民黨在債務上限、基建投資和移民政策上談得焦頭爛額,最后好歹捏著鼻子達成了協議。
這次組閣算是把過去近20年的三黨執政模式給扔進了歷史垃圾桶,以前的“紅綠燈”組合,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輪流搭檔,看似花樣多,實則內耗嚴重。默克爾當政時就沒少為派系矛盾頭疼,到了朔爾茨那會兒,政府更是被罵得體無完膚。這回默茨選了社民黨,算是走了條穩妥路,至少表面上能讓政府少點扯皮。
新政府的計劃也很快擺上了臺面,能源價格得降,企業稅收得減,非法移民得管緊,國防預算還得往上加。這些聽起來挺接地氣,畢竟德國老百姓這幾年被高電價和治安問題折騰得不輕。
尤其在移民問題上,默茨擺明了要收緊口子,這跟前幾年德國敞開大門接難民的做法大不一樣。國防方面,政府還打算改征兵制度,增加軍費開支,甚至已經開始往立陶宛派兵。這些動作讓人感覺,德國好像不打算繼續當那個只知道埋頭賺錢的“好學生”了。
說到這兒,得提提選擇黨和他們的頭兒魏德爾,這幾年,選擇黨在德國風頭無兩,2024年歐洲議會選舉還拿了不少票,魏德爾靠著反移民、反歐盟的口號,吸引了一大群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馬斯克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都公開給他站臺,聲勢一度很猛,可問題在于,選擇黨的想法太極端,他們嚷著要退出歐盟,甚至想廢了歐元,恢復德國馬克。這種主張聽起來挺帶勁,但德國經濟能有今天,靠的不就是歐盟這個大市場?
要是真按他們的路子走,德國怕是要把自己玩崩了。更別提選擇黨還推崇什么寡頭專政,這在德國戰后政治里壓根沒市場。默茨一開始還試探過跟選擇黨在移民問題上合作,結果16萬德國人上街抗議,輿論炸了鍋,他只能趕緊收手,最終,選擇黨還是被踢出了局,魏德爾空有一身抱負,也只能干瞪眼。
魏德爾的失利,其實不光是他一個人的問題,選擇黨這幫人雖然抓住了民意痛點,但他們的路子跟德國的主流政治格格不入。德國人骨子里還是怕“右翼”這頂帽子,二戰的歷史陰影在那兒擺著,誰也不敢輕易讓極右翼上臺。
加上選擇黨才成立十來年,根基不牢,黨內派系也亂糟糟,想在德國這種講究穩妥的國家翻盤,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魏德爾這回算是撞上了墻,短期內怕是沒啥戲唱了。
再來說說默克爾。這位前總理在德國政壇可是個傳奇,掌舵16年,硬是把德國帶成了歐洲的“定海神針”。但現在,她的日子不好過了。默茨跟她本來就不是一路人,他上臺后,默克爾那派的政治勢力估計得被邊緣化。
更麻煩的是,默克爾當年的政策現在被翻出來挨批,尤其是她力推的跟俄羅斯能源合作,當初是為了讓德國企業省錢,可如今卻被說成是給俄羅斯送了銀子,間接助長了俄烏沖突的火苗。這種說法有點事后諸葛亮的味道,但政壇就是這么現實,誰在臺上,誰就說了算,默克爾的貢獻沒人能否認,可她的影響力,怕是要隨著默茨的上臺慢慢淡下去。
黑紅聯盟的組閣,不光是德國自家的事兒,往大了說,還可能給歐洲局勢帶來新變化,先說貿易這塊,眼下中美關稅戰正打得不可開交。特朗普對華加稅加到125%,中國毫不示弱,擺出一副“你來我往”的架勢,德國新政府在這事兒上顯得有點“佛系”。他們當然不希望中美掐得太狠,畢竟德國的汽車、機械這些拳頭產品,靠的就是全球市場。
可他們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又沒啥力度,只針對200億美元的商品動了動,這跟歐盟里一些國家想跟中國聯手硬剛美國的調調不太一樣。德國這步棋,可能是想兩邊不得罪,但也可能讓歐盟內部的步調更亂。
國防問題上,德國的變化更扎眼,過去幾十年,德國在軍事上一直低調,仗著美國和北約的保護,專心搞經濟。可俄烏沖突把這套邏輯給打破了,朔爾茨政府當初跟著美國往烏克蘭送武器,結果讓德國陷進了泥潭,特朗普上臺后又威脅撤軍,歐洲的日子更不好過。
黑紅聯盟這回下決心加軍費,改征兵制度,還往立陶宛派兵,擺明了是要讓德國的國防硬起來,這可不是小動作。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軍事上一直被盯著,現在突然邁出這一步,歐洲其他國家估計得重新掂量德國的分量了。
德國這波操作,其實是內外壓力疊加的結果,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移民問題讓民意炸鍋,國際上又被中美博弈和俄烏沖突夾在中間,默茨上臺,擺明了不想像前任那樣拖泥帶水。
他的政策看著務實,但能不能真把德國帶上新臺階,還得看接下來幾年怎么落實,選擇黨被晾在一邊,估計還會繼續蹦跶,但短時間內翻不了天。默克爾的影響力慢慢退場,也是個自然的過程,德國這艘大船,現在算是換了個舵手,至于能不能闖過眼前的風浪,誰也不敢打包票。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