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您帶不好孩子就回老家!”
“好好好,我下周就走,我聽你的話。行了吧。”
李大媽任勞任怨帶孫子五年,最終卻被兒媳婦趕出家門。
臨走前,她特意帶走房子和退休金。
兒媳卻急了:“那是我兒子的錢!”
聽了此話,李大媽并沒有和兒媳吵架。
而是直接拿出一樣東西,揭露了兒媳那不為人知的驚人秘密……
1.
兒媳婦生產那天,李大媽站在產房外緊張得團團轉,硬生生站了四個小時。
一聲啼哭打破了寂靜,醫生抱著孩子走了出來。
“母子平安。”
李大媽的心終于落地了,聽到這四個字就立馬笑了起來。
孫子的出生圓了她長久以來的心愿。
當初為了兒子陳志遠和兒媳婦王梅去大城市落戶和結婚,家里的一大半積蓄都花光了。
“兒子兒媳婦,只要你們倆好好的,我和你爸花多少錢也值了。”
李大媽拉著兒媳的手,溫柔地說道。
“知道了媽,我和志遠一定好好過日子,不讓你和爸操心。”
王梅露出一絲微笑,回答著婆婆的話。
看著兒子成家立業,只要他幸福,李大媽和老伴兒并不心疼所花的那么多錢。
只是老人家都希望能早點抱上孫子。
王梅在一家外企工作,那時候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向李大媽聲明。
“近幾年先不要孩子,想先好好搞事業”。
“行,都依你們,媽能理解,不就是晚幾年抱孫子嘛。”
李大媽雖然心里面著急,但表面上也不好意思說。
況且年輕人要以事業為重,這是個好事,她應該多多支持。
這樣想著,李大媽也就說服自己,不急著抱孫子了。
那時候李大媽距離退休還有兩年,她是一個老教師,工作上的事情讓她每天過得很充實。
自從退休之后,李大媽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樣的。
李大媽和老伴兒生活在小縣城的一個老舊小區。
早上在小區里鍛煉鍛煉,白天也沒什么事干,大多時候和老伴兒待在家里。
晚上出門買點菜,吃完晚飯再遛遛彎兒,一天就這么過去了。
可天天都這么過,未免太沒意思了。
一天晚上,兒子那邊傳來消息,兒媳婦升職成主管了,工作已經非常穩定。
李大媽覺得,家里該添人口了,就在電話里面提了一嘴。
“媽,再等一陣子吧。”
王梅的聲音有些低沉,說完這句話就匆匆掛了電話。
李大媽感受到兒媳婦有點不情愿,也不好說什么。
許是因為沒什么錢,小兩口不敢倉促要孩子,畢竟養孩子可是個相當費錢的事兒。
猜測到這一點,李大媽把每個月6000塊錢的退休金拿出5000存在了銀行。
“我一個老婆子花不了這么多錢,還是給孩子攢著吧。”
李大媽這么想著,銀行卡里的錢也以飛快的速度越漲越多。
就在她因為有錢養孫子了感到高興的時候,老伴兒陳大軍卻病倒了。
“是肝癌,不過發現得不算太晚,積極配合治療還是有希望的。”
醫生的話就像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下來,淋的李大媽渾身冰涼,卻還有點兒希望。
陳大軍一住院,家里的錢就以很快的速度花費出去。
“先別告訴志遠和小梅,他們離咱們那么遠,回來一趟太耽誤工作了,我老頭子還撐得住。”
聽了老伴兒的話,李大媽也不知道該怎么向孩子們張口,只好先答應下來。
化療的過程十分痛苦,陳大軍本來是個精神抖擻的老頭,如今被弄得蔫巴巴的。
老人家不會玩手機,只能時不時出門走走。
無聊的時候,陳大軍就站在窗邊看著窗外。
吃飯的時候,李大媽端著一碗稀粥,一口一口喂給他吃。
“人老了,不中用了,辛苦你了老伴兒。”
“這有什么,夫妻之間不就是相互照顧嗎?”
李大媽寬慰著陳大軍,她倒從來沒覺得自己的老伴兒是負擔。
陳大軍對她好了一輩子,年輕時候許下的諾言都算數了,她沒什么可挑剔的。
如今他生病了,她好好照顧也是應該的。
“這兩天我就在想,因為得癌癥死的人那么多,可能我也幸免不了。別的都沒啥,只是,就怕臨死了也抱不上孫子,那可就太遺憾了,唉。”
陳大軍嘆了口氣,這話像個石頭一樣重重砸在了李大媽心上。
是啊,癌癥這種病說不好就是要死人的,要真有那么一天她會非常后悔。
想到這李大媽再也坐不住了,委托老鄰居照顧著老伴兒,自己提了點東西坐上高鐵直奔兒子家。
打開門看到李大媽站在門口,王梅非常驚訝。
“媽,你怎么來了?怎么也沒說一聲?”
“我來看看你們,順便說點事兒。”
恰好是周末,陳志遠和王梅兩人都在家休息。
李大媽大包小拎地提著進了屋,坐下連水都沒喝一口,就說起了正事兒。
她不再隱瞞老伴兒的病情,直接對兒子兒媳說了出來。
“媽,爸生病了您怎么才說?”
“本來暫時不想告訴你們,但是現在你爸的病越來越嚴重了,他說…就怕臨死也抱不上孫子。”
知道兒媳聽了可能不高興,李大媽支支吾吾說出了這句話。
“媽,您這是什么意思,難道爸病了我就一定要生孩子嗎?您為了催生怎么什么話都編得出來?”
“不是的小梅,媽沒騙你,是真的。”
李大媽搓了搓手看向兒子,有點不知所措。
陳志遠沒說話。王梅性格強勢,他平時就是個妻管嚴。
家里所有的事都得聽妻子的。
“媽把退休金都攢起來了,就是打算給你們生孩子用。”
婆媳兩人說了好一陣子,最終達成了協議。
“媽,那孩子要是生下來,我太忙了沒時間管怎么辦?”
“孩子生下來媽給帶,你們安心工作,一點兒也不用管。”
李大媽許下承諾,王梅也點了頭。
2.
備孕的過程很順利,陳志遠和王梅一有時間就回老家探望陳大軍,平時除了工作就是認真備孕。
兩個月后,王梅成功懷上了。
作為公司的部門主管,就算懷了孕,王梅也沒有放棄工作。
直到生產那天,她依然在辦公室里談生意,最終是同事們打120把她送往醫院。
陳志遠工作忙顧不上,快到預產期的時候李大媽就已經趕來兒子兒媳家。
接到消息之后,李大媽火速趕往了醫院。
望著兒媳被推進產房,李大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生產的過程十分漫長,李大媽一刻鐘也坐不下,生生站著等了四個小時。
孫子平安降生,李大媽臉上也有了笑容。
兒媳坐月子期間,李大媽全程悉心照顧。
就連病重的陳大軍,也坐車來到了兒子兒媳家里,抱上了剛出生的孫子。
見了孫子心情好了起來,連帶著陳大軍的病情也有了一點好轉。
但大夫說過不能耽誤治療,陳志遠索性安排父親轉進了當地醫院,不用再回老家。
這樣一來,李大媽兼顧老伴兒和兒媳婦。
不過她自己年紀也大了,每天照顧兩個人,還得帶孫子,累得直不起腰。
“媽,要不咱們請個月嫂吧,這個錢我和志遠出得起,主要是別把您累壞了。”
王梅把婆婆勞累的樣子看在眼里,也能夠體諒她的辛苦。
“不用浪費那個錢,我能照顧得過來。再說了月嫂保姆什么的畢竟是外人,哪有我親自照顧的放心。”
李大媽拒絕了兒媳的提議,她寧可自己累一點兒,也不想讓外人照看自家人。
再說了,現在請保姆都不便宜,家里有個病號,兒媳又生了孩子,正是處處需要花錢的時候,省點是點兒。
可是月子期間,王梅和李大媽總是意見不合。
王梅想要洗個頭,李大媽就阻止她。
“坐月子不能洗頭,會烙下病的。”
“媽,月子病都是月子期間沒休息好才得的,這頭發再不洗就我要癢死了。”
王梅不但要洗,還要讓陳志遠幫忙給洗,自己則是躺在洗頭椅上休息。
時不時地,王梅還要讓陳志遠幫忙捏捏肩,捶捶背。
就連貼身衣物和襪子,都是陳志遠給她洗的。
“娶她花了那么多錢,就連這房子也是我們老兩口攢的錢買的,現在還要我兒子這么伺候她。”
李大媽心里有點兒犯嘀咕。
可表面上她并不好意思多說什么,畢竟王梅給她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大孫子,算是他們家的大功臣。
出了月子王梅就去上班了,可陳大軍的病卻越來越嚴重。
醫生說肝癌很難治好,陳大軍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許是抱到了孫子了了心愿,不久后,陳大軍便撒手人寰。
李大媽悲痛難忍,老伴兒的喪事辦完后,她沒有時間處理情緒,還得接著照顧孫子。
一次喂奶的時候,李大媽魂不守舍的沖好了奶粉就喂給孫子。
直到孫子哭了起來她才回過神,陳小寶嫩嫩的小嘴已經被燙得通紅。
李大媽瞬間慌了,連忙抱著孫子去了醫院。
“奶粉溫度不算太高,孩子只是嘴皮有點燙傷。你們做家長的可要好好注意啊,帶孩子不是鬧著玩的!”
醫生的話讓李大媽懸著的心落了地,也感到十分自責。
晚上下班回家的王梅知道后,連忙從李大媽手中搶過孩子查看。
“媽,燙傷可不是小事,幸虧今天這不是開水,不然燙壞了小寶可咋辦!”
“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一時走神沒注意……我下次肯定會注意的。”
李大媽絞著衣角解釋道,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王梅還想說點什么,被陳志遠打斷了。
“你就別生媽的氣了,她那么疼愛小寶,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
既然丈夫都這么說了,王梅就把到嘴邊的責怪咽了下去。
從這之后,李大媽帶孫子更加細心,不敢出一點差錯。
但婆媳兩人有許多觀念不和,王梅三天兩頭就要找李大媽的毛病。
諸如王梅認為給孩子睡圓頭才好看,李大媽不給孩子翻身,睡成扁頭會很難看;
哄孩子睡覺不能使勁兒抱著晃,只能放進嬰兒床里輕輕搖;
孩子生病發燒不能用李大媽的土方子……
李大媽好像做什么都不對。
一開始,她想著年輕人有自己的育兒方法,意見不合也正常。
可直到那次,陳小寶身上起了濕疹,李大媽用土方子給他治。
王梅見了直接上前摔掉李大媽的藥罐兒。
“媽,你給小寶涂的什么啊,你那老土辦法都是封建迷信!”
藥罐在地上碎得四分五裂,里邊的草藥全都撒了出來。
“哎喲,這可不是封建迷信,這是我請人看的,小寶涂上就能好。”
李大媽心疼得直拍大腿,她蹲在地上一邊撿一邊說。
“這可不便宜啊,全白瞎了,唉。”
王梅并不領情,抱起小寶去洗掉了他身上的草藥。
接著帶小寶到醫院檢查,花了一千多塊才給小寶治好病。
而李大媽的土方子,雖然只有一小罐,但只要三百塊。
明明三百塊能解決的事情,非要浪費那么多錢。
家里的錢都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又不是大風刮來的。
李大媽心中這樣想著。
這件事令兩人都不太高興,冷戰了整整兩天沒說話。
陳志遠雖然看出來了,但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裝作沒事人。
3.
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李大媽和王梅之間的婆媳矛盾也越來越強烈。
“媽,你那套早過時了。”
“怎么就過時了,志遠小時候發燒也是這么治的啊。”
每次小寶生病,兩人的對話都是這樣。
緊接著便是像陌生人一樣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直到李大媽主動開口說話才能打破冷戰。而陳志遠從來沒有管過這場婆媳矛盾。
“你們女人的事情我沒法兒插手。”
每次李大媽讓兒子說句話,兒子就會甩下這樣一句話,隨后置身事外。
生活的不順心讓李大媽愈發思念老伴兒,但也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默默流淚。
甚至就算是晚上,李大媽也睡不了一個整覺兒。
孫子還小,夜里睡一陣兒就要哭鬧,還得起來給他喂奶、哄睡。
李大媽上了歲數經不起折騰,每天累得腰也疼、胳膊也疼。
可誰讓她當初承諾照看孩子呢,再苦再累也得熬著,等孫子大一點就好了。
每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她就這樣給自己寬心。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小寶學會了叫“奶奶”,學會了走路。
李大媽高興地流下眼淚,這幾年的辛苦都值了。
為了讓孫子學好走路,李大媽給他買了個學步車。
學步車很穩當,陳小寶被兜著往前走,還能放音樂給他聽。
這讓李大媽也輕松許多,她的胳膊經常疼得直不起來,現在不用總是抱著孫子了。
可是這學步車被王梅看見,又把李大媽教訓一番。
“媽,網上都說了學步車是智商稅,孩子依賴上學步車就不會自己走了,腿也會越長越彎的。”
李大媽有點失落,自己好心好意給孫子買的學步車,又買錯了。
不過為了孫子著想,她還是把學步車退掉了。自己牽著孫子慢慢學走路。
陳小寶在奶奶的看護下慢慢長大,一轉眼就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
為了讓兒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王梅給陳小寶報了個全外教幼兒園。
一年的學費就要12萬元。
王梅獨自一人把這件事兒辦妥,準備先斬后奏。
飯桌上,王梅清了清嗓子,把這事兒說了出來。
李大媽聽了頓時覺得肉疼,上個幼兒園就要花掉12萬,那以后呢?
“不行,我不同意。上個幼兒園而已,哪兒用的著找這么貴的?”
“媽,您這是什么話,你難道不想讓你孫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嗎!”
“可是小梅,這才是幼兒園,錢不是這么花的啊。”
“反正我已經辦完了,您不同意無效,我只是通知你倆一下。”
王梅云淡風輕的樣子讓李大媽氣不打一處來。
“小梅,錢不是你一個人的,這個家也不是你一個人做主就行了。”
李大媽將碗砸在桌子上,顫抖著雙手說出這句話。
“你什么意思啊媽,我為您孫子好還有錯了?”王梅也撂下碗筷大吼起來。
一旁的陳志遠也并沒有幫著李大媽說話,只是說讓李大媽不要計較,錢花了還能賺回來。
況且現在的教育很內卷,多花點錢讓孩子享受高質量的教育沒毛病之類的話。
李大媽雖然是退休老教師,但是有些新鮮詞兒她還是搞不懂。
所以她不懂什么是內卷,不明白兒子說的那些話。
她也想讓孫子接受好的教育,只是不明白一個幼兒園怎么就要12萬。
她只知道,現在這個家她做不得一點兒主了。
大人吵架對小孩來說很可怕,孫子被嚇得哭了起來,嘴里面還含著沒咽下的飯。
怕孫子噎住,李大媽沒有再說什么,連忙抱起孫子哄著。
“乖小寶,不哭不哭,跟奶奶回屋去。”
李大媽端著孫子的飯碗回了屋,耐心地哄著孫子。
她還餓著肚子,好不容易把孫子哄好,讓他乖乖吃完了飯。
回到客廳一看,飯桌上一片狼藉,飯菜都被兒子兒媳吃完了,碗筷卻還等著她收拾。
等到收拾完廚房,李大媽腰酸背痛,肚子還咕咕叫了起來。
她翻箱倒柜,最終啃了個面包才勉強充饑。
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從前老伴兒還在的時候,她從沒受過這樣的委屈。
兒媳不領情也就算了,兒子一點也不管家里的事。
李大媽只能默默吞下情緒,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
孫子上幼兒園的事就這樣決定了,到了入秋的時候,陳小寶上了幼兒園。
李大媽每天負責給他做飯,接送他上下學,比之前輕松了不少。
也有時間跳跳廣場舞,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了。
李大媽第一天送孫子的時候進去看了一圈,那所幼兒園確實很不錯,從里到外都建得很高級。
小孩中午可以吃一頓營養均衡的午飯,還有單獨的床位可以午休。
李大媽按了按那個床墊子,可比家里的舒服多了。
教學場所也是又多又大,各種教學設施應有盡有,音樂室有各種樂器,還有畫室、外語教室以及專門的外教。
甚至還有智能機器人供孩子使用。
小寶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新鮮玩意吸引住,也不哭鬧著要回家了。
李大媽很欣慰,也就接受了一年12萬學費的事兒。
這天,李大媽像往常一樣接小寶放學。
陳小寶從幼兒學門口走出來,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
明明每天接他的時候他都很高興,甚至不愿理離開小伙伴們。
今天這是怎么了?李大媽納悶兒了。
李大媽牽起孫子的手準備往前走,陳小寶卻一下子把手抽了出去。
“我不要奶奶,我要爸爸媽媽!其他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來接,只有我是奶奶來接,他們都笑我沒有爸爸媽媽。”
淚珠在陳小寶眼睛里打轉,他“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趁著還沒走遠,李大媽回去向老師了解了事情原委。
原來,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說起陳小寶每天都是奶奶來接。
就嘲笑他是不是沒有爸爸媽媽。
陳小寶極力辯解,說自己有爸爸媽媽,只不過平時都是奶奶接送。
因此,幾個玩得好的小朋友也開始不和他玩了,所以陳小寶很委屈。
李大媽聽完心里不是滋味兒,孫子的成長不能只有她一個人陪伴。
父母都是很重要的角色,是不能缺少的。
4.
回到家后,李大媽就向兒子兒媳說起了這件事。
“媽,當初可是您催著我生的小寶,也是您保證生下來由您全權負責,怎么現在要反悔了?”
“媽不是這個意思,就是孩子成長需要你們陪伴,我是承諾了要一直管著,可你們也不能一點兒也不管啊。”
作為一個退休老教師,李大媽教過的學生很多。
知道有父母陪伴和沒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多大區別,她也是怕孫子日后和兒子兒媳不親啊。
可是,當初為了不讓老伴兒留下遺憾,李大媽確實承諾過讓兒媳婦一點也不用管。
王梅沒有把兒子的需求當作一回事,也沒有給兒子該有的陪伴。
自知理虧的李大媽就沒有再說起這件事,只能繼續任勞任怨的照看孫子。
一轉眼,陳小寶五歲了,這個年紀的小男孩正是淘氣的時候。
最近,他鬧著要買平衡車。
“別的小孩都有,奶奶,我也要我也要。”
陳小寶轉著水汪汪的眼睛祈求奶奶。
他知道奶奶最疼他,只要他好好求求奶奶就沒有什么實現不了的愿望。
果然,李大媽架不住孫子的軟磨硬泡,花九百多塊錢買了個質量比較好的平衡車。
陳小寶特別高興,剛出了門店就迫不及待開始騎。
李大媽還在結賬沒注意到,幾秒鐘的功夫,陳小寶連人帶車摔了個四腳朝天。
“哎喲,我的小祖宗,一秒鐘看不住你都不成!”
李大媽連忙過來查看,陳小寶的膝蓋已經磕出了血,胳膊也磨破了皮。
此時他疼得哇哇大哭,一條腿動彈不得。
到了醫院,醫生安排拍了片子,說是小寶左腿骨折了。
李大媽心疼得眼淚都掉了下來。
“這得多疼啊,你這小祖宗,你都不會騎瞎逞什么能,平衡車得慢慢學。”
陳小寶嘟著小嘴,委屈極了。
李大媽見他這樣也不忍責怪,還得好好哄著。
只是兒媳婦知道了這事兒,又得說她一頓。
果然,得知兒子竟然摔倒骨折,王梅瞬間就發飆了。
“媽,您帶不好孩子就回老家!”
這一次不是普通吵架,王梅竟然直接說出了這樣的話。
她緊皺著眉頭,仔細查看兒子的傷勢。
“王梅,你憑什么趕我走?我給你帶孩子帶了五年,一直都是任勞任怨,他摔傷一次你就要趕我走?”
李大媽也氣得喘著粗氣,說著自己的不易。
“是您說的會照顧好孫子,可您就是這么照看的,他可是骨折了,不是普通摔傷!我看您還是收拾收拾回老家吧,這要還把小寶交給您以后還指不定出什么意外呢。”
王梅并不領情,當初她本就沒準備好要孩子,是李大媽非要催。
催就催吧,她生就是了,可是生下來她倒是看好了啊。
聽了這些話,李大媽的心涼了半截,五年的付出,就因為一次意外被全部否定。
“好好好,我下周就走,我聽你的話,行了吧。”
小孩子淘氣,誰能保證時時刻刻盯住他,受點傷不是很正常嗎?再說了,她這個當奶奶的也很心疼啊。
李大媽心里想著,越發的委屈。
有這樣的兒媳婦,這個家,不待也罷。
只不過房子是她和老伴兒給他們買的,那可是他們大半輩子的積蓄。
退休金也一直在給小寶攢著,這兩樣東西,她得拿走。
李大媽開始咨詢律師,悄悄將兒子房產過戶到自己名下。
做完這些事情,李大媽選了個靜悄悄的夜晚收拾行李,準備趕凌晨的火車回老家。
收拾完走出房間的時候,恰巧王梅坐在客廳加班。
“媽,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李大媽手里拿著房產證和攢退休金的存折,正打算去柜子里拿手提包裝起來。
聽見兒媳的聲音李大媽就來氣,干脆承認了。
“要我走可以,但這房子是我買的,我攢的退休金,這兩樣東西,我得拿走。”
王梅一聽這還得了,房子被收回去的話他們一家三口住哪?
況且,退休金不是一直給兒子攢著嗎,婆婆怎么能說拿走就拿走?
“那是我兒子的錢!你憑什么拿走?”
王梅怒了,此刻直接撕破了臉。
“這錢我本來確實是給小寶攢的,但存折上寫著我的名字,自然是我說了算。”
李大媽沒有像兒媳一樣惱羞成怒,此刻,她十分淡定。
因為她手機里有一樣東西,能讓王梅看了立馬求饒,求著她和好。
“王梅,你還好意思說憑什么,就憑這個!”
李大媽亮出了手機,看到上面的內容后,王梅大驚失色,直接對著李大媽跪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