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寨里的90后漢族女唐卡畫師
徒步到公路堡坎底部,穿過土墻上的木門,再沿著樓梯攀上藏房的二樓,這里便是“90后”湖北女孩冉恩波在德格縣麥宿鎮荒達村的住所兼唐卡畫室。
這幢藏房在村里不算大,是康巴地區常見的房屋建筑,一樓用泥土夯筑,二樓為崩柯。藏房有些陳舊,卻顯得更加滄桑厚重,它的房間布置仍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樣子。房主已經搬到別處居住,以每年5000元的價格租給了冉恩波。
“還是叫我冉冉吧,藏族朋友說我的名字好拗口,都習慣這么叫我。”坐在堆滿唐卡繪畫時所需的畫布、顏料、畫筆的房間,不同于其他不愛言談的唐卡畫師,爽朗的冉恩波笑著率先作自我介紹,她突然間頓了頓,“當然,你們也可以叫我降央拉姆,我很喜歡這個藏名。”
喜歡穿藏裝的冉冉。
盤腿而坐,取筆開畫,冉冉眼前的唐卡畫已經精心繪制了好幾個月……她說,要完成這幅作品還有很多個步驟,估計還得好幾個月呢。
說完她站起身,給我們倒了兩杯白開水,伴著微微升騰的水蒸汽,講起了她在涉藏地區學習唐卡繪畫的故事。
壹 熱衷唐卡,不遠千里到麥宿求學
1991年,冉冉出生在湖北恩施,從小就喜歡美術,對繪畫十分癡迷。2011年,她如愿考上北京城市學院,學習藝術設計。
2014年,已是大三學生的冉冉初次接觸唐卡,瞬間被這藝術所折服。于是,她在肯德基勤工儉學之余,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可以學習唐卡繪畫的地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北京潘家園,冉冉找到一家文玩店,這里可以學習唐卡繪畫,但是老板告訴她,學費要數萬元,而且交了學費也不一定會教。“文玩店老板這種傲慢的態度至今讓我忘不了。不過慶幸沒跟他學習繪畫唐卡,就算他的畫工再好,跟這種品德不好的人學習,也是虛度光陰,不會讓我學有所成。”冉冉對10多年前的這次經歷仍記憶猶新,也獨自感嘆慶幸。
正在畫唐卡。
不得已,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冉冉在知乎上發帖,詢問哪里可以系統學習唐卡繪畫。不久,一位網友給她回帖,在四川德格麥宿就可以學習唐卡繪畫,還給她提供了從北京到麥宿的詳細路線圖。
大三暑假,冉冉獨自踏上了前往麥宿旅途。從北京到成都,再從成都乘坐長途客車,經二郎山,過折多山,翻雀兒山,到達德格縣城,全程近三千公里。縣城的青年旅行社老板得知冉冉從遙遠的北京趕來,要去麥宿學習唐卡繪畫,被她的這份真誠打動,熱心地幫她聯系前往麥宿的中巴車,這輛中巴車每兩天才發班一次。
“那時到麥宿的路特別不好走,在車上搖搖晃晃了五、六個小時,我才從縣上抵達麥宿。”到了麥宿,冉冉發現這里的手機信號極差,很多時候都沒有信號,根本聯系不上曾經給她留言的網友。
當時正是高原最好的季節,很多人在耍壩子,到處是歡樂的人群,有藏族,也有漢族,還有其他民族,大家盛情邀請她加入耍壩子的隊伍,像是已經認識了很多年的朋友,大家的熱情很快消除了她初來乍到的陌生感。
她拿出出行前在北京臨摹的唐卡畫,給一名在鄉中心校教書的老師看,詢問在麥宿哪里可以學習繪畫唐卡。“在麥宿學習唐卡繪畫你算是找對地方了,澤批老師那里就在收徒,你可以學習噶瑪嘎孜畫派,也可以學習勉薩畫派,當然也可以學習嘎勉畫派!”這名老師脫口而出。
貳 三年學習,是女兒也是“公主”
于是,冉冉開始在噶勉唐卡大師澤批老師處學習唐卡繪畫。讓她驚?的是,老師不僅收下了她這名沒有任何唐卡繪畫基礎的漢族女徒弟,還不收取任何學費、生活費。
對比起北京文玩店老板,高原上的人樸實、善良、真誠,師徒的關系一旦建立,師傅就會把自己所有的技藝傾囊相授,“教會徒弟餓死老師”在這里根本不存在,這種包容也給冉冉堅定留下學習唐卡繪畫給予了信心。
待穩定下來,怕家里擔心,只要有人前往縣城,冉冉都會寫張小紙條,托他們在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把小紙條上的內容編輯成短信,用手機發給自己父母報個平安。
對于冉冉而言,在麥宿的學習是非常快樂的,不僅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夙愿,同時也走訪許多地方,了解了藏文化。
印經院留影。
學習是非常艱苦的。40多名學生擠在澤批老師家狹小的崩柯藏房里,房間擠不下,一部分學生就只能在外邊臨時搭建的鐵棚里學習,夏天很熱,冬天很冷。為防火,不能使用大功率照明設備,大家只能用小臺燈照明,如遇上停電,就全靠陽光采光了。
盡管生活條件艱苦、物質匱乏,語言關才是冉冉面臨的最直接的困難。遇到問題,大家就用簡單的漢語和藏語交流。遇到復雜的內容,澤批老師會在書上標注,她再去找人翻譯。遇到深奧的內容,她只有錄制演示視頻,不斷反復觀看和思考,再仔細臨摹學習。
學習是非常漫長的。冉冉在澤批老師處學習了三年時間,從唐卡繪畫的每個基礎學起,從每個步驟學起。每天5點半起床,晚上10點才能休息,當然,也沒有周末節假日。
“當時考慮到我一個女孩子在鎮上租房不方便,老師讓我搬到他家居住。我在鎮上也就租住了一個月時間。”冉冉說。
在澤批老師家里居住的三年時間,沒收過冉冉一分錢房租和電費,也不讓她洗一次碗、掃一次地。當時畫室就只有她一個女生,澤批老師還給其他同學反復說,冉冉從幾千公里遠的地方過來學習唐卡繪畫,大家不可以欺負她,她又是漢族,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有區別,大家更要保護他。時常有親戚來澤批老師家,都說冉冉是他家的小女兒。
“我到麥宿已經半年,那時已是寒冷冬天。其他同學都已經回家,見我還在學習,老師突然問我,你叫什么名字。我當時激動得快要跳起來,老師已經認可我是他的學生了。”冉冉說,“不像別的地方需要傳統拜師儀式,只要老師認可了,想學什么,他都會教,還會如父親一樣,教做人的道理。”
唐卡畫室里人多,每天燒茶、煮飯要用大量柴禾。休息間隙,學生們就會自發去高山上撿柴禾,但同學們從來不讓冉冉去,他們說,山上路不好走,他們從小就走習慣了,很快就會把柴火撿回來。冉冉說,“那我去幫大家燒茶總行了吧。同學們說:也不行,你可是我們畫室唯一的‘公主’”。
在老師和同學的呵護下,春去冬來,四季交替,三年轉瞬即逝,冉冉正式出師了。
叁 回歸麥宿,樂做文化遺產的傳播者
在麥宿學成畢業后,冉冉去了北京工作。在一年多的工作時間,她嘗試與公司合作唐卡體驗課程,參與各種拍賣會,與多家美院的老師互動,宣傳民間藝術與唐卡文化。
但她最終發現,畫唐卡需要一個很平靜的心境。都市的交際應酬多,瑣事多,大部分時間都在跑腿、飯局與喝茶聊天上,無法潛心研究唐卡繪畫。同時她也迫切需要提升唐卡繪畫水平,需要有人提醒指點,周圍也沒有朋友能夠聊得來。朋友評價她滿腦子都是唐卡,早上畫唐卡,中午畫唐卡,晚上還在畫唐卡。
2019年底,冉冉回到家鄉湖北恩施過年。當年年底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襲,湖北成為重災區。不得已,冉冉只能留在湖北。
2020年,湖北新冠疫情越來越嚴重,冉冉每天只能待在家,偶爾刷刷抖音,看到有人做唐卡的視頻,她頓時來了興致,別人能做,她也能。于是她在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上建立賬號,開始錄制唐卡繪畫視頻,從專業角度給網友講解唐卡繪畫。
隨著粉絲不斷增加,逐漸有粉絲問冉冉是否銷售唐卡。于是當年,冉冉接了四五單訂單。銷售出的唐卡,有好評,也有差評,她不斷思考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如果這時老師和同學在身邊多好,這樣馬上就可以馬上咨詢。”冉冉說。
雖然在湖北,每天可以接訂單畫唐卡,但是在城市里畫畫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也會常常受外界所打擾。2022年,冉冉再次作出決定,她要回到麥宿,只有在那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她的心才能平靜下來,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唐卡繪畫技藝水平。
這次回到麥宿,冉冉帶著在她30歲生日時養的一只“毛孩子”,一只名叫“乖乖”的巨型貴賓犬,陪伴自己日后的唐卡之路,不再寂寞。很多當地藏族群眾未見過這種品種的寵物狗,都說冉冉養了一只綿羊。
冉冉和“乖乖”。
于是,她租下位于荒達村的這幢藏房。談到未來,冉冉希望自己的唐卡繪畫技藝能夠提高,今后辦巡回展覽,當然能在國外舉辦更好,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知曉了解這一非遺傳承技藝。
不過,提升水平何其容易。唐卡藝術傳承上千年,融入很多藏族文化,因此冉冉在提升繪畫技巧的同時,也在努力學習藏語文。
冉冉說,目前她走的唐卡繪畫路線應算是藝術家的路線,并非非遺的路線。在繪畫技巧上,她將中國畫的很多技法運用在唐卡上,在恰當的地方運用新的顏色,讓色彩更加豐富,跳出傳統唐卡濃墨重彩、繁復嚴肅,難進尋常人家的苑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她還不斷創意,縮小唐卡尺寸,嘗試將唐卡做成臺歷,畫在項鏈上,讓唐卡走向更多的普通群眾中。
離開荒達村,冉冉帶著乖乖來送我們,她說,她還要在麥宿這個美麗的地方繼續待下去,在這里生活、作畫,就如十年前初來麥宿那般熱情似火。
全媒體記者:陳揚 謝臣仁 文/圖
編輯:毛莉泓
校對:馬伲儷
責編:黃星潔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