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杜一用
有菲律賓“鋼鐵大王”之稱的泉州籍僑商郭從愿,在家屬用“洗錢”工具支付過大約2700萬元贖金后仍被撕票。從綁匪的專業程度判斷,大概率是職業犯罪集團干的。
郭從愿今年68歲,出生在泉州市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郭從愿有10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五。眾所周知,那個年代的農村家庭普遍缺吃少穿,人口眾多的郭家困境更是由此可見一斑。郭從愿當過兵,還會油漆手藝,還是解決不了溫飽問題。
按照《海峽都市報》的報道,1985年,在菲律賓做生意的姑姑將郭從愿帶到了馬尼拉。郭從愿剛到馬尼拉時,幫別人看店打雜,摸清門道后盤下了一家賣鋼材的商店。有一回,當地有家鋼鐵廠要處理一批庫存鋼材,郭從愿果斷吃下。這筆生意奠定了郭從愿成為菲律賓“鋼鐵大王”的基礎。
從那以后,郭從愿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僅賣鋼鐵,還搞起了房地產、挖礦、養殖,開起了餐飲店。郭從愿的心里一直惦記著永春老家,在菲律賓發家后,前前后后捐了2000多萬元在家鄉做公益。
公開信息沒有披露過郭從愿的身家財富。被害前,郭從愿是菲律賓中國商會創會會長,擔任過菲律賓泉州公會會長和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主席。通過這些社會職務不難判斷郭從愿生前在菲律賓華商中的影響力。
這位備受永春鄉親愛戴的僑商和他的司機3月29日起失蹤,4月9日在菲律賓黎剎省的偏遠地帶被發現時,已經被殺害。
根據公開信息,郭從愿的家屬接到綁匪勒索要求后,很快就分三次支付了2.1億比索(約2680萬元人民幣)贖金。綁匪手法非常慣練:要求家屬通過虛擬貨幣、黃金現貨和離岸賬戶三種方式分階段支付,每個環節都設置了區塊鏈驗證和地理圍欄觸發機制。
這三種方式都是洗錢慣用的方式,將高科技手段與原始暴力結合,既暴露了綁匪的職業性,也暴露出菲律賓地下經濟的畸形進化。菲律賓國家警察總局披露的卷宗稱,綁匪提前兩周對郭從愿的出行路線進行電子監控,使用軍用級信號干擾器阻斷報警系統,撤退時噴灑化學藥劑消除輪胎痕跡,這起案件具備職業犯罪集團的所有特征。
由于綁匪與家屬交涉全程使用普通話,因此當地媒體猜測案件與菲律賓離岸博彩業或華人黑幫有關。
從媒體公開的信息來看,菲律賓警方行動滯后,直到遺體被發現后才公開案情。郭從愿家屬曾經求助于當地江湖勢力斡旋,但沒有結果。菲律賓反綁架部門負責人因為這起案件被免職,總統府也宣稱要徹查此案,承諾打擊犯罪,輿論還是質疑此舉為“象征性問責”。
郭從愿被撕票事件被看作菲律賓司法與治安體系失效的典型案例。根據馬尼拉大學犯罪學教授卡洛斯·托雷斯的研究,菲律賓犯罪集團已經形成“綁架-洗錢-政治現金”的閉環生態,部分地方官員的默許使得暴力成為可計算的商業成本。這種系統性失序,使得郭從愿案件中的2700萬贖金只不過是菲律賓每年非法資金流的九牛一毛,僅2024年針對華商的綁架案同比就激增了40%。
但很不幸,破案率只有不到15%。因此,在郭從愿被撕票事件發生后,菲律賓的華商都強烈擔心,“連郭從愿這樣有影響的人物都難保安全,普通商人更無保障可言”。在馬尼拉僑光中學的校史課上,學生們看著郭從愿捐贈的教學樓模型發問:“如果善行不能換來平安,我們該如何定義華僑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