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在年初的亮相,讓不少用戶暫時擱置了買新車的計劃,為的就是等這臺“有望替代Model Y”的車型到來。可越是進入到年中,我們越是發現,今年值得咱們等上一等的新車可不止小米YU7這一款,理想i8、領跑B10等車都值得一試。而在這些首發在即的新車之外,最近又有一款全新SUV被曝光,而且一經曝光就上了好幾次熱搜,這臺車就是小米的第三款量產車,https://mip.jxgly.cn也有望成為其首款增程式動力汽車。
從這張較為清晰的曝光諜照來看,這臺代號為“昆侖”的小米增程式SUV(下稱“昆侖SUV”)在整體尺寸上是比較寬大的,即便是有大面積偽裝車衣與外覆蓋包圍,昆侖SUV外擴式的車身還是能夠被分辨出來。而且能夠明顯感受到,車輛似乎并沒有去尋求類似SU7、YU7的流線型結構,https://mip.ougnb.cn而是采用了四四方方的造型,它甚至比理想L9、問界M9都要規整,會讓人想到不久前才上市的騰勢N9。不過,在細節上,代號為027的昆侖SUV還是采用了一些低風阻措施,比如懸浮式外后視鏡,它的尺寸相對較小,下方的支撐結構與流線型外罩,會有效降低車輛駕駛過程中的風阻。
從側后方向看,昆侖SUV的四方樣式會更明顯,它的車頂幾乎與下車窗線保持了平行關系。盡管D柱被完全遮擋了起來,但預計其在結構方面確會保持較為完整的立體感,這對于后排空間、https://mip.jiajiagou.cn后備廂空間都是十分有利的。
其實從車尾方向,我們前面關于車身后半段結構的猜測已經能夠得到一部分證實,兩端尾燈所布局的位置相對居中,與車窗線之間的高度差并不大。同時,后風擋與兩端邊緣結構向外產生的支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視覺上的硬度,與現有兩款小米車型完全是走的不同路線。
其他可確認的信息還包括了車輛的高階智駕系統,它會得到激光雷達布局,并在前風擋頂端以傳統瞭望塔式方案進行布局。至于說用于改善駕駛操控的后輪轉向系統、提升整體舒適性的小米智能底盤等會否到來,目前還沒有可靠證據支撐。
動力方面,去年初,小米遞交了一份授權公告號為CN222102016U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而且該專利便與小米的增程式電動系統相關,其所能夠實現的發動機體積減小,從而節省安裝空間的專利就將會進一步提升增程式電動系統的集成度,并提升整體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雖然正在擴大自己的能源形式布局與細分產品布局,但這臺增程式SUV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會與市場見面。此外,隨著小米YU7的上市時間日益臨近,小米的生產產能問題或許會進一步凸顯,今年入到2025年后,小米連續兩月實現單月交付破2萬臺,但就目前小米SU7新增訂單的交付周期來看,32-43周的預計交付周期已經說明了其產能上的不足。也是因此,小米汽車已經在北京規劃了新工廠,其預計將在2026年把產能提升至60萬輛/年,其中很有可能包含了用于支持昆侖SUV生產的增程式混動平臺。但需要看到的是,隨著增程式動力布局進入到收尾階段,小米還能否趕上這一波紅利?反正傳說中的15萬級是不可能實現了,但20萬級的“低端定位旗艦級小米SUV”,去錯位對決理想L9、問界M9是不是還是能期待一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