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正以其獨特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引領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潮流。從國產大模型的突破到千行百業的智能升級,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良性生態持續釋放裂變效應,標注出鮮明的“上海坐標”。
作為國內首個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在人工智能時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日,記者走訪了上海智算生態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和機構,深入了解了上海超算中心在算力賦能科技創新方面的潛力。上海超算中心采用全棧國產化方案建設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峰值速度達到100PFLOPS(FP16),為科研、高校和企業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
依托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企業可通過市級科技創新券享受最高每年30萬元的算力補貼,部分區域還提供疊加配套支持。這一政策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材料研發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上海超算中心應用技術部部長王濤介紹,平臺提供了多樣化的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包括端到端模型訓練、交互式模型推理等,已孵化出東方御風、龍吟等多個行業大模型,支撐了近百家用戶的發展。
圖:寶鋼車間 拍攝者:顧海東
在上海寶鋼股份智慧工廠,以昇騰AI算力底座為核心,推動鋼鐵制造全流程智能化轉型,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新標桿。寶鋼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上市公司,積極推進大模型在具體業務線的落地。在高爐大模型方面,寶鋼股份通過十余次的迭代,實現了爐溫預測的高命中率,降低了燃料消耗,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寶鋼股份還在推進AI模型直接參與到生產過程控制環節,基于華為盤古預測大模型開發的熱軋自然寬展預測模型已正式投入產線實現在線控制。
面對AI機遇,上海的軟件企業也在加碼布局。新致軟件,這家從上海起步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正在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轉型服務。新致軟件副總裁黃茂華表示,今年企業客戶要求盡快實現AI轉型,在產生實際價值的場景中落地。新致軟件已與至少幾十家的金融企業基于DeepSeek大模型開展場景落地,為投研風控場景提供智能化支持。
同時,產教融合也成為了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新亮點。上海電力大學夏飛教授團隊提出了基于大模型的電力設備缺陷檢測及運維方案,其研發的風電葉片巡檢系統已在陜甘風電場實測,并正拓展至海上風電場景。這一方案的實現,不僅提高了缺陷檢測的準確率,還降低了運維成本,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其良好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環境。未來,上海將繼續發揮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推動更多行業實現智能升級,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更多的“上海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