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曹磊4月12日報道:隨著“張茶榜”的悠長吟誦劃破車水馬龍的喧囂,在陣陣茶鼓聲中,一場破圈好戲在魔都“頂流”街區上演。今天下午,余杭文旅滬上快閃活動在上海武康路拉開帷幕。當徑山茶宴遇見民國建筑群,當非遺貨郎邂逅時尚弄潮兒……在這條見證了無數文化交融的武康路上,正以別樣的方式講述新時代的余杭故事。
活動當天,武康路化身流動的宋韻美學空間。身著傳統服飾的徑山茶人肩挑茶擔,在人群中穿行。點茶師以行云流水的宋代點茶技藝,在青瓷盞中點出“雪沫乳花”,徑山抹茶特有的馥郁與街角咖啡館的醇香氤氳交融。往來市民游客駐足細品,或凝神觀摩茶藝演示,或與茶人探討徑山禪茶文化,在快節奏都市生活中覓得“且將新火試新茶”的詩意。
而另一側,仿佛從宋代《貨郎圖》中走出的非遺貨郎同樣吸引眾人的目光,裝有余杭紙傘、鰲魚燈、傳統風箏等二十余項非遺文創作品的背簍,成為移動的文化展臺,將“余杭手造”的東方美學融入海派街巷。還有“小余”“茶小僧”等余杭特色IP人偶亮相街頭,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合影互動,社交媒體上的即時傳播讓“余杭文旅”相關話題迅速升溫。
武康路作為上海城市文化IP的重要載體,不僅承載著民國建筑群的歷史記憶,更是匯聚年輕潮流和國際化視野的“超級秀場”。自中國對韓試行免簽政策以來,武康路成為韓國游客等境外訪客深度體驗上海的“必打卡地”。現場,徑山茶給國外游客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們對茶具、茶文化歷史都充滿好奇,甚至有韓國博主表示“想要在韓國開一家中式茶館”。
余杭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康路自帶的“文化傳播力”與“國際關注度”,恰好與余杭文旅發展入境游市場的需求不謀而合。通過快閃活動這種輕量化、場景化的傳播形式,既能展現余杭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契合上海國際化都市的傳播特性,助力余杭文旅品牌不斷出圈、“出海”。
余杭地處長江三角洲圓心地,擁有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兩千余年的大運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徑山文化等,是一片歷史厚重的文化高地。如今,余杭以科技創新賦能,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催生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扛起了建設一流歷史文化名城新中心的大區擔當。
據悉,余杭區文廣旅體局將以此次快閃活動為起點,持續深化與上海乃至長三角客源市場的聯動,并特別推出“余杭有周末”長三角生活派對系列活動,吸引更多的朋友走進余杭、了解余杭、愛上余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