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以“對等關稅”為由,單方面將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從34%猛增至125%。這一違背WTO規則的霸權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更將普通消費者卷入通脹的泥潭。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短視舉措,以犧牲民眾福祉為代價,凸顯了單邊主義對全球經濟秩序的巨大威脅。
下面,我們來詳細梳理“關稅沖突”爆發后,可能接連漲價的8類商品,建議大家及早做好準備。
美國市場可能漲價的商品
- 電子設備在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征高額關稅的背景下,蘋果、戴爾等科技巨頭的成本首當其沖。蘋果手機90%的組裝工作在中國完成,而中國制造的家電及電腦配件占據美國市場21.2%的份額。供應鏈成本激增,預計這些產品的零售價格將顯著攀升。
- 汽車及其零部件福特、通用等美國本土汽車制造商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電池組件和電子零件。關稅引發的供應鏈中斷,不僅導致新車型上市計劃延后,現有機型的生產成本也大幅提高,進而推高整個汽車市場的價格。
- 家具與家居用品美國30%-40%的家居產品依賴進口,而關稅導致膠合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了40%。這一成本壓力最終傳導至消費者,例如,一套中國產橡木餐桌椅原價1000美元,加稅后零售價可能飆升至1460美元。
- 日常用品美國超過90%的服裝依賴進口,文具、玩具等生活必需品也難以幸免于價格上漲。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開支負擔驟增,原本用于其他消費的預算將被迫更多地投入到這些基本需求上。
中國市場可能漲價的商品
- 農產品盡管中國是農業大國,但國內消費需求巨大,部分農產品及飼料依賴進口。受關稅影響,大豆、高粱、豬肉、豆油、醬油等商品價格可能上漲,普通家庭的日常飲食費用將明顯增加。
- 化工原料美國是中國乙烷、丙烷的重要供應國之一。關稅上調后,聚乙烯、乙二醇等化工原料的進口成本增加。這些原料廣泛用于塑料包裝、化纖面料、化妝品等領域,進而推高飲料瓶、服裝等日用品的生產成本。
- 高端醫療設備美國產CT、MRI等高端醫療設備加征關稅后,醫院的采購預算面臨巨大壓力。這不僅限制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還間接導致患者的檢查費用上升。CT球管、超導磁體等核心部件的進口依賴度超過80%,關稅還延長了采購周期。雖然國產替代正在提速,但短期內難以完全填補缺口。
- 建材與家具美國進口木材及電子器材等建材加稅后,國內裝修市場將受到波及。例如,美國進口橡木板材價格上漲20%,定制衣柜的成本可能增加5000至10000元。此外,依賴美國技術的高端智能家居產品,如智能門鎖、安防系統等,也可能因關稅而價格上揚。
消費者如何應對?
在關稅的重壓之下,普通消費者并非完全無計可施。首先,可以理性選擇替代品。例如,美國車厘子漲價后可轉向國產櫻桃,美國手機價格攀升則可選擇國產品牌。其次,關注政策過渡期,抓住免稅窗口期購買部分進口商品。更為重要的是,支持國貨及區域品牌。國產家電、護膚品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而RCEP成員國的商品也享有較大關稅優惠,都是值得考慮的選項。
結語
關稅沖突中沒有真正的贏家,受傷最深的始終是普通消費者。這場貿易爭端實質上是全球化與保護主義之間的激烈博弈,唯有堅持開放與合作,才能化解僵局。在當前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中,提前了解情況、合理規劃消費,或許能幫助我們在這一經濟風暴中盡量減少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