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小希 編輯:阿若
來源:壹點靈心理
ID:yidianling0
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雖然結婚率每年都在降,但身邊還是有人在陸陸續續結婚。
對于婚后的生活,有朋友覺得只要沒小孩,結不結就沒啥太大區別;
也有朋友冷不丁抱怨,覺得結婚后感情就是淡了,得被迫處理兩個家庭的很多瑣事。
對于婚姻,有人猶豫、有人后悔、也有很多人在質疑。
今天的文章,我們總結了3個關于婚姻的真相。
不管你現在是單身或者戀愛,還是已經踏入婚姻多年,盡早認清這3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接近幸福——
01
結了婚的人
依然很孤獨
“你不結婚,沒有人陪,老了會非常孤獨。”
“結婚好歹有個伴,沒有親密關系會找不到生活軸心。”
周圍人經常對單身者有這樣的告誡和擔憂。
但是,已婚的人又何嘗不是“溺水般的孤獨”呢?
事實上,在婚姻里,大部分人核心的情緒、感受是得不到理解和回應的。
就像一位朋友說過:“有些人說要找談得來、有共同語言的人結婚,要求簡直不要太高了。”
她說:“我們之間最多的交流,無非就是兩個人挽著手,一起出去逛逛超市,說說東家長西家短,講講左鄰右舍的無聊閑事。”
“我有時候很煩悶,就自己出去走走,自己消化掉。我怎么可能讓他懂我呢?還共同語言?我和他,遠沒有我和你之間有話題呀。”
再深入走近很多已婚中年女性,會發現她們的生活是多樣的,但孤獨是不變的:
一地雞毛的孤獨: 孩子青春期了,自己劍拔弩張、操心忙活孩子生活學習,孩子只會悶聲不吭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或者一副刺兒頭模樣地反抗自己; 身旁有人的孤獨: 每到周末,孩子在客廳玩iPad,老公在書房打游戲,自己窩在床上刷手機; 不被回應的孤獨: 和老公活成了各不相干的樣子,他周末出門釣魚,晚上窩在沙發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老婆的嘮叨“看不見、聽不著”……
來源:unsplash
研究顯示:?身邊有人、但缺乏回應和情感交流,這種孤獨被稱為「人際孤獨」。
這種情感上的孤獨感比物理上獨自一人的孤獨更為深刻和痛苦?。
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深層次的鏡映需求,渴望從他人那里獲得共情性反饋,以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和能力。
早期缺少鏡映體驗的人,更渴望在親密關系中被深度的看見和回應。
當然,以孤獨為背景的婚姻,也偶爾有被人惦記的溫暖底色。比如,每當老公下班,進門第一件事情就是問女兒:“媽媽回家沒有呀?”
每當這個時候,朋友就覺得她與這世界是有一種緊密而溫暖的連接的。
本質上,每個人都是獨自活著的。但一個有人守候的安全島,可以讓自己在孤獨中更深的探索世界,走向自己。
也因此,很多人在婚姻中不斷走向自我完善和本自具足,所以到最后變得云淡風清。正如演員陳瑾說過:
“無論你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孩子,有些事別人根本幫不了你。 自由就是孤獨地站立,不依戀,不懼怕。”
02
你以為的完美夫妻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打架
從前深信托爾斯泰的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走近婚姻才發現,幸福的婚姻其實也是千人千面的。
那些看起來很幸福的夫妻,往往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應對硝煙彌漫、一地雞毛。
正如表哥和表嫂。他們是公認的模范夫妻,多年來琴瑟和鳴,夫唱婦隨。
每次有親戚聚會,那些越走越散、貌合神離的夫妻都看著他們,仿佛都若有所思,眼里有嫉羨的光芒。
直到被問及婚姻幸福的秘訣,表姐笑著說:
“我們吵得可能比你們還兇,因為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人。”
來源:unsplash
我做事爽快,頭腦清楚,但他有時真笨得像豬一樣,各種臭毛病。 我很自律,他卻整天不看書不提高,工作也佛系地做,沒什么想法。 價值觀也并不契合呀,很多事情上看法和做法都不一樣,雞同鴨講。
她說:“毫不夸張,我幾乎每天都會被他氣到。但同時,理智也告訴我,男人都是要哄的,像小孩子。每天都找他小細節夸他,經常說,今天地拖得很干凈呀,衣服晾得不錯啊......”
同時,隨著自己的成長,表嫂也越來越可以接受不被滿足,不要求對方按自己的意思來。
“在剛結婚那幾年,我處處為難他,看見他打游戲就和他鬧,就見不得他舒服。那時候,我心氣也高,吵過很多嘴,特別焦慮。
最后,我也放下了執念,而且慢慢被他的松弛感反向治愈了。”
現在有任何的沖突,表姐都會站在對方和全家的立場通盤考慮。
她形容夫妻就像是合伙人,我們需要共同經營好家庭這份事業。
來源:unsplash
夫妻相處的過程,往往是彼此退讓自我,最終達成穩定一致的過程。
渴望被滿足,往往是內在有「母嬰關系」的模板,渴望將對方改造成完美的父母。但這樣的關系,是處在依賴和被依賴的位置上。
在成人世界里,成熟關系都不是“給自己找媽媽”。心理上的成年人,往往都放下了對伴侶的改造需求。
人格更成熟的人,就像成熟的麥穗俯身向下,他們的情感更流動,不會羞于表達自身情感,也會更尊重和體諒對方的感受。
不渴望被滿足,成為了婚姻幸福的金科玉律。
沖突是常態,和解是能力——恩愛夫妻其實只是人格成熟度更高的人。
03
婚姻穩固的關鍵
不是愛情
很多女性都說:“要嫁就嫁給愛情。”
大眾普遍認為: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能走得更遠。
但反觀很多原本不夠愛的人,進入婚姻后反而無比幸福。
小布在婚前被現在的老公追求了三年,中間也拒絕過他無數次。她始終對他不來電,想著要和不愛的人相守,多少是不甘心的。
但最后,兩個人還是進入了婚姻。而且意外地,兩個人感情越來越好了。
首先是公婆人非常好。公婆的慈愛消弭了很多矛盾,成了他們情感的催化劑。
其次,他任何時候都有擔當、有責任心、愛做家務,耐心體貼,是個溫柔的好丈夫、好父親。
她感嘆:雖未識得愛情,但終于認出了幸福。
來源:unsplash
其實識別婚姻會不會幸福,愛情并不是關鍵。
首先,“愛情”里帶著大量的理想化投射。
正如一男性在婚后遭遇“真愛”,大膽拋棄新婚妻子,和小三奔赴異國他鄉。結果沒過多久,小三又變成棄婦,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追逐。
自戀命題沒有解決的人,更難抵制“愛情”的錯覺。
在他們內心深處,永遠覺得只有更優秀、更閃光的人才配得上自己。
同時,愛情容易消亡。
有心理學家指出:婚姻和愛情不在同一個場所,有愛情的地方沒有婚姻,有婚姻的地方沒有愛情。
大意是在說:愛情是個啥?無論有沒有,反正進入婚姻后都會沒有的。
與此相反的是,研究發現,離婚案例中超60%因生活習慣沖突,而非出軌導致。
責任感、耐心和包容心才是婚姻穩固的關鍵。
來源:unsplash
任何時候,鍛煉心性、學會包容、成為更完善的人,才是婚姻的歸途。
一切美好的關系,本質上都是在考驗自己的人格,考驗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婚姻所有的真相,都是關于“自己”的真相。
愿你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心理愛好者考證/副業推薦
可從事心理行業,可增加額外收入
可成為有執業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人才
↓戳圖,添加老師咨詢↓
含1對1指導規劃 + 課程體驗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4.5萬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