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于田縣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里,工作人員正在整理銀杏樹苗根部的滴灌帶。(王瑋 攝)
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于田縣、民豐縣等地,以政府為主導,將中藥材種植融入防沙治沙工程,當地正在努力探索一條生態修復與中草藥種植的融創之路。
于田縣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距離縣城35公里,是該縣生物治沙的重點區域之一,也承載著防沙治沙與產業發展的雙重使命。作為生物治沙的“試驗田”,由該縣國資委下屬國企新疆田園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0萬元建設,配套高立式沙障、有機肥改良土壤等技術,形成“防風固沙—土壤改良—藥材種植”的系統化方案。
從2025年3月開始,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1000畝的沙地上陸續種植了銀杏、榅桲、酸棗、大果沙棗等喬木,以及紅柳、梭梭、白刺、四翅濱藜等灌木樹種,逐漸構建起“喬灌結合、林藥間作”的立體生態體系。
4月8日,于田縣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里正在生長的白芍。(王瑋 攝)
此外,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還通過精準施策,篩選36種中藥材進行適應性試種?!稗裁住⑸涓珊桶逅{根的情況比較好一些,種的比較多。其余品種都是12畝的種植面積?!毙陆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國英說。
據介紹,從2024年11月開始種植中藥材,到今年三月份開始大規模播種,由種源公司回收產品,技術方面也由提供種源的公司支持,每天有300多名該公司員工在此勞作。
“我們就是不斷實驗不斷更新,找出最適應的品種。”許國英說。
截至目前,于田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25萬畝,包括肉蓯蓉、板藍根、甘草、防風、酸棗等多種中藥材。在治沙實踐中,于田縣采用“短、中、長期”藥材搭配種植策略,短期藥材如甘草、肉蓯蓉可快速固沙并實現收益;中期藥材如酸棗、沙棗兼具生態屏障與經濟價值;長期喬木如銀杏則構建穩定防護林體系。
“不斷探索種植多樣化。必須要多樣化,太單一的話,扛不住市場的風險?!庇谔锟h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江東輝說。
4月8日,于田縣萬花園沙產業實驗田里,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滴灌帶。(王瑋 攝)
新疆治沙工程始終將政府主導與科學規劃置于首位——在于田縣挖掘道地藥材的潛力,穩固沙丘、提升植被覆蓋率、筑牢生態防線的同時,民豐縣防沙治沙試驗站同樣也在中草藥里努力尋找最合適的對象。
試驗區按照“10畝一品,間作套種”的方式,試種羅布麻、甘草、板藍根、款冬花、黨參、黃芩、白術、白芍、黃花菜等22種中藥材;還試種土豆、胡蘿卜、恰瑪古、花生、葵花、洋蔥等10種經濟作物。
4月8日,民豐縣防沙治沙試驗站里,工作人員正在洋蔥苗培土。(王瑋 攝)
“我們先行先試,這樣農民就不用擔風險?!泵褙S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賈磊說,用這種方式,實驗帶來的風險由林草部門承擔,等待實驗出了好的品種,再向農民推廣。
賈磊預計,實驗在今年就能出結果。那些與本地沙漠適配生長、品質優良的中藥材,再疊加產量和市場需求的綜合考量,將被決定哪些會被選中并推廣給當地農戶。
“必須找到更好的經濟增長點,才能讓群眾在治沙過程中更好地享受到防沙治沙的紅利?!辟Z磊說。
新疆于田縣和民豐縣的治沙實踐表明,政府主導中藥材選種試種,通過1至2年周期觀察藥材,確保品種適應性與經濟效益雙達標,是向沙漠“藥”效益的有效途徑,也在為干旱區生態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最鮮活的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