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患者跑”到“專家來”,從“千里求醫”到“名醫到家”,在家門口就能看北京名醫的夢想,如今已在城陽人民醫院變為現實。自2025年4月7日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首批17個學科的專家大咖們組成“大醫天團”進駐城陽,開展坐診、手術、查房、教學、管理等工作。
伴隨著北大名醫“常駐模式”的全面啟動,青島醫療版圖也迎來新一輪升級,而城陽區及周邊患者將享受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帶來的便利,無需再為“進京求醫”發愁,免去異地掛號、交通、住宿等重重困擾 ,在家門口享受“國家隊”的優質醫療服務。
北大名醫坐診常態化,
專家候診區成"新風景"
4月10日是北大人民醫院專家團隊進駐城陽人民醫院開啟常態化坐診的第三天,患者就診熱度持續攀升,北大名醫門診候診區早早便排起了長隊,許多慕名而來的患者拿著病歷資料有序候診,專家候診區成"新風景"。
連日來,隨著專家團隊開啟常態化 “組團式” 駐診,慕名而來的患者絡繹不絕,醫院迅速反應,緊急協調專家開通加號通道,全力保障患者的就醫訴求得到滿足。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王智峰
飽受胃部不適、便秘困擾長達七年之久的王女士,聽聞北大專家團隊入駐城陽人民醫院的消息后,第一時間鎖定了消化科專家的號源。4月10日上午,她與丈夫早早抵達醫院,等待就診。走進北大名醫消化內科診室,王智峰主任親切溫和的問候瞬間驅散了她些許緊張。“胃不舒服、便秘都七年多了,特別是便秘全靠通便藥幫忙,藥一停,十多天都排不出便。” 王女士無奈傾訴。王智峰主任專注傾聽,隨后有條不紊地展開問詢,從日常飲食細節到作息規律,從過往病史到用藥情況,無一遺漏。緊接著,又嚴謹細致地查閱各項輔助檢查結果,憑借豐富經驗,一步步排除了甲狀腺疾病等引發便秘的其他潛在因素。
王智峰主任在胃腸疾病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尤其在胃癌前病變(萎縮、腸化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診治,胃腸內鏡檢查以及膽胰疾病內鏡介入治療(ERCP)方面建樹頗豐。綜合王女士多年癥狀表現與前期檢查數據,他精準洞察便秘病因:很可能是長期服用的降壓藥抑制了腸道正常運輸功能。據此,王主任為她量身定制治療方案:飲食上增加粗纖維食物攝入,安排結腸傳輸功能實驗,依據結果評估是否切除無功能結腸,同時調整降壓藥類別。診療完畢,王女士如釋重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太感謝您了,王教授!您的專業、耐心,讓我這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劉波
4 月 10 日,北大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劉波迎來在城醫的開診首秀。投身神經外科領域十余年,他在神經系統腫瘤、顱腦損傷、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經外科疾病診治方面經驗豐富。談及此次非短期幫扶的“常駐模式”,劉波主任表示,“北大名醫‘常駐模式’是北大人民醫院科室團隊資源進駐城陽,絕非簡單門診坐診,還將參與手術、聯合查房、病例討論、遠程會診,指導科室管理、團隊建設,全方位提升診療水平,以及強化東西院區科室聯動,互學互鑒、共促成長。
構建區域醫療新生態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我國推動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惠及民生的重要一步,城陽有幸成為這場變革的前沿陣地。4 月 7 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組團式” 長期入駐城陽人民醫院,首批17個學科的專家團隊堪稱 “豪華陣容”,為城陽醫療注入磅礴力量。
此次落地的北大名醫 “常駐模式” ,部分科室由北大專家掌舵科室管理,借助長期駐診、手術帶教、疑難會診等多元手段,力促京青兩地醫療質量并駕齊驅。在 “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步發展” 原則指引下,城陽人民醫院將充分發揮好北大人民醫院在疑難重癥攻克、臨床科研成果轉化、醫療質量管理的核心優勢,東西院區協同共進,匯聚成技術精湛、服務貼心、管理精細的優質醫療資源高地,讓更多民眾暢享高質量醫療福祉,重塑百姓的健康獲得感。
令人期待的是,北大專家坐診團隊還在不斷擴容。4 月 11 日至 4月13 日,北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余兵、創傷骨科張培訓、肛腸中心王有利、神經內科李華軍、腎內科王磊、胸外科周足力等專家將接力登場,有就診需求的市民可及時關注城陽人民醫院官方渠道公布的專家坐診信息,提前預約掛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