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格暴擊:3萬直降背后的“清倉邏輯”
2025年3月,比亞迪以“限時一口價”之名,對多款非智駕版車型發起“價格核彈”式襲擊:
- 秦L DM-i:120KM領先型直降3.6萬,售價從12.58萬跌至8.98萬,降幅達28.6%;
- 宋PLUS DM-i:75KM豪華型降價1.6萬至11.98萬,160KM旗艦PLUS同步降價8000元;
- 海豹06 DM-i:入門版價格下探至8.98萬,擊穿10萬級插混車底線。
這場降價被業內稱為“清倉式甩賣”,核心目的是為搭載“天神之眼”智駕系統的新款車型騰出市場空間。比亞迪2月發布21款智駕版車型后,非智駕版因硬件無法升級智駕功能,迅速淪為“技術棄子”。
二、車主憤怒:提車三月貶值30%,維權潮席卷全國
降價引發老車主集體控訴:
- “首付蒸發”:一位2024年12月以14.58萬購入宋L DM-i的車主,僅3個月后同款車價暴跌2.6萬,相當于首付款的1/3瞬間蒸發;
- “銷售欺詐”:多名車主指控4S店隱瞞即將降價的信息,宣稱“新款無大改,現款性價比最高”;
- 維權困境: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針對比亞迪的1.2萬條降價補償訴求中,僅3%獲“贈送保養”象征性安撫,其余均以“市場波動正常”為由拒絕。
三、4S店回應爭議:早買早享受,還是割韭菜?
面對維權壓力,比亞迪4S店回應呈現兩極分化:
- 官方話術:“價格調整是正常市場行為,新技術迭代必然伴隨舊款貶值”7;
- 私下甩鍋:前銷售經理透露,廠家強制要求隱瞞改款信息,甚至培訓話術淡化技術差異7;
- 用戶反諷:“早買早享受?我享受的是提車即貶值的酸爽!”一位車主在維權群內吐槽道。
四、行業震蕩:價格戰背后的“三重沖擊”
- 友商被迫跟跌:吉利、長城等品牌緊急調整插混車型定價,但受限于成本難敵比亞迪垂直整合優勢;
- 二手車商恐慌:比亞迪準新車3個月貶值率超30%,部分車商直言“不敢收舊款比亞迪”;
- 政策風險加劇:國家發改委已表態嚴查“惡性價格競爭”,比亞迪的激進策略或觸碰監管紅線。
五、消費者靈魂拷問:技術迭代該由誰買單?
比亞迪的“降價連環刀”撕開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深層矛盾:
- 支持者:認為市場規律應主導價格,車企無義務補償老車主;
- 反對者:指責比亞迪將“技術迭代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破壞公平交易原;
- 折中派:呼吁車企建立“價格保護期”,如3個月內降價需補償差價或升級權益。
互動話題
“你覺得車企該補償老車主嗎?”
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為車主權益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