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年的首次對臺軍演已經結束,本輪演習的開始和結束都很突兀,使得演習更加貼近實戰化,而在演習中出動的武器也讓人眼前一亮,掛載實彈升空的轟-6K更是首次在演習中亮相,這種全球規模最大的轟炸機梯隊更是成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噩夢,讓美軍撤出西太成了唯一的選擇。
01 轟-6K掛載鷹擊-21對臺軍演首秀
對臺軍演中解放軍戰機都掛載了實彈,而轟-6K掛載空射版鷹擊-21的組合更是首次亮相,盡管早在幾年前就有相關報道轟-6K能搭載此類導彈,但一直都沒有在演習中出現,此次演習中正式亮相,意味著該導彈已經批量入役,實戰能力得到了檢驗。
不過此次對臺軍演中亮相的轟-6K+鷹擊-21的組合針對目標并不是島內,而是那些試圖介入臺海局勢的域外勢力,特別是美軍。轟-6K的作戰半徑已經達到了3500公里,而鷹擊-21的射程也達到了2000公里,這意味著該轟炸機不僅能對美軍航母艦隊進行打擊,同樣能對美軍在亞太的關島基地等其他重要軍事基地發起打擊。
長期以來美軍將鷹擊-21視為“航母殺手”,作為一款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導彈的平均速度為6馬赫,末端飛行速度更是達到了10馬赫,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反導系統能夠攔截這一武器。正因為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根本無法攔截這一武器,因此在過去幾次的兵棋推演中美軍航母一旦介入到臺海沖突,很快就會在該導彈的打擊下沉入水中。
但從現在來看,不僅是美軍的航母編隊,美軍在西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同樣會被解放軍的轟炸機編隊摧毀。
02 美軍西太平洋基地全都在解放軍打擊范圍內
盡管轟-6轟炸機作為一款準戰略轟炸機,腿短一直以來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經過這么些年的不斷改進性能已經有了飛速提升,相較于同期服役的B-52、圖-95,轟-6的最大優點就是仍在批量生產中,包括轟-6K、轟-6N、轟-6M、轟-6J等型號的轟炸機數量已經突破200架,是全球最大轟炸機編隊。在性能和數量的雙重優勢之下,中國周邊數千公里內的敵對目標都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從美軍和胡塞武裝的戰斗來看介入地區沖突的方式無非也就通過航母、隱身戰略轟炸機、導彈,但是現在的美軍航母連胡塞武裝都難以對付,在亞太地區想要對付解放軍就更加困難了。
為了避免航母遭到胡塞武裝的遠程打擊,美軍將航母撤到了800公里之外然后出動艦載機發起襲擊;但800公里是胡塞武裝的打擊距離,并不是解放軍的打擊距離,僅鷹擊-21的打擊距離就達到了2000公里,美軍航母想要免受解放軍的打擊,必須后撤2000公里,然而一旦后撤2000公里就超過了美軍航母的作戰范圍。
如果說和對付胡塞武裝一樣出動B2隱身戰略轟炸機,但由于B2的航程問題,想要對解放軍發起打擊就只能從關島基地和澳大利亞基地起飛,然而轟-6K+鷹擊-21的組合正好能夠將這些基地覆蓋在內,直接摧毀這些地區的軍事基地,從源頭上斷絕美軍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威脅。
在導彈上解放軍更是對美軍形成了絕對碾壓,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美軍強上不少,光轟-6K上掛載的空射版鷹擊-21就是美軍無法應對的存在,而東風17、東風-21D、東風-26,等一系列導彈,性能只會更強。
03 解放軍實力的飛速增長讓美軍無力介入臺海沖突
為了介入和中國的沖突,美軍在中國周邊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基地,菲律賓的9大軍事基地就是美軍介入沖突的跳板之一,而在關島上的加強防御也是為了應對解放軍的直接打擊,并且為了防止力量過于集中被團滅,美軍在亞太地區搞起了分布式作戰,想通過這種游擊戰的方式對解放軍完成逐個擊破,但在轟-6的這種轟炸機編隊下一切都成了幻想。
靠著這全球最大規模的轟炸機梯隊,即便是美軍采用分布式作戰的方式解放軍也有足夠的力量進行應對。
因此現在的美國更多的是采取拉攏盟友的方式,對日本、韓國、菲律賓做出所謂的“安全承諾”,讓這些國家介入到和中國的沖突中去,而在這些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自己在提供所謂的保護。
但實際上所謂的“安全承諾”只是一紙空談,美軍越強調“安全承諾”就越彰顯了他不敢親自下場的真面目,如今的美軍在中東戰場上和胡塞武裝的戰斗都如此較弱,那么在亞太地區和解放軍的戰斗將更為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