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4月12日電(記者周聞韜)春季氣候變化快,雷雨天氣逐漸增多。近日,重慶多地發生雷雨天氣,醫院接診雷暴哮喘患者數量明顯增加。那么,什么是“雷暴哮喘”?高發人群及癥狀有哪些?又該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了醫院相關專家。
4月11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中醫院陸續接診300多例因雷暴天氣導致的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患者。醫院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絕大多數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圖為4月11日凌晨,雷暴哮喘患者在重慶市中醫院排隊就診。新華社發
“我從沒想過打個雷能讓人喘不上氣!”45歲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患有多年過敏性鼻炎,凌晨雷雨初起時突感喉頭水腫、呼吸費力。據統計,雷暴哮喘患者年齡一般集中在30至60歲之間,均有花粉、塵螨等過敏病史,多數出現急性喘息、胸悶及持續性干咳。
什么是“雷暴哮喘”?雷暴天氣為何會導致患者數量明顯增加?重醫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曉龍教授介紹,雷暴發生時,地表花粉、霉菌孢子等過敏原被風裹挾至高空,雷電釋放的能量使這些顆粒爆裂成不足2.5微米的超細微粒,隨降雨重新降落至地面。這些微粒可穿透鼻腔過濾屏障直達肺部,導致過敏人群氣道平滑肌痙攣、黏液分泌激增。“原本只會打噴嚏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在雷暴中突然發展為重度哮喘。”王曉龍說。
專家提醒,雷暴天氣對過敏人群而言是明確的健康風險信號,患者就診高峰通常出現在雷暴開始后1小時,但危險期會從雷暴前2小時持續至雨后3小時。在此期間,過敏體質者應緊閉門窗,使用空氣凈化器。必須外出時,需佩戴N95口罩,避免在樹下停留。
圖為4月11日凌晨,雷暴哮喘患者在重醫附一院排隊就診。新華社發
重慶市中醫院南橋寺院部急診科主任羅真春表示,出現雷暴天氣時,有哮喘、慢性氣管炎等基礎疾病的人,可使用家中常用的氣霧劑來緩解癥狀;過敏癥狀較輕的人群,則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果癥狀持續加重,在雷雨中或雷雨后出現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專家提醒,在雷暴發生時,應盡量關好門窗,待在室內,減少花粉暴露;雷暴哮喘易感人群要在雷雨天氣前后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可預防性使用抗過敏藥物,避免意外發生;此外,要積極治療花粉過敏癥,形成對花粉過敏原的“脫敏”,預防過敏性哮喘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