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引發全球憤怒和恐慌,遭到國際社會一致批評。然而,印度方面的想法卻“離了大譜”,稱在這場混亂中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據彭博社近日報道,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在孟買印度全球論壇上說,貿易戰有利供應鏈公平,利好印度。他還替特朗普甩鍋,聲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導致了貿易混亂。談及特朗普挑起的全球貿易爭端時,戈亞爾表示:“我們正處于歷史時刻,印度完全有能力將當前局勢轉化為機遇。我們擁有千載難逢的機會”。
日前,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稱印度外長蘇杰生已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進行了電話會談,決定進行貿易談判。當全球緊盯中美104%關稅大戰時,印度卻選擇對美國的鋼鐵、鋁制品關稅保持沉默,轉而宣布與美方開啟貿易談判。盡管中印關系近來有所緩解,但印度如何應對美國的關稅沖擊,畢竟是印度政府的私事,中國也沒有道理干預。但是,印度商務部長高耶爾的一番話,卻是讓中國無法接受。很顯然,在全球貿易戰爆發的當下,印度選擇站隊美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
戈亞爾(資料圖)
去年,莫迪雖然跌宕起伏地拿下了第三個總統寶座,但口罩事件和經濟慢騰騰的影響,印度到2025年實現目標GDP可真是困難重重啊!從去年開始,印度和咱中國的接觸可真是頻繁得很,特別是在邊境問題上,總愛說什么“要重建信任”“大家一起搞好合作”。中印關系最大的麻煩就是印度那幫領導人的信用可不像“白開水”,稀得很!印度對好多中國企業下狠手,罰得他們叫苦連天。就拿小米來說,2022年印方說它在進口商品里沒算上專利費,直接給人家來了個突襲,把辦公室翻了個底朝天。
早先印度態度之所以發生180度大轉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從內部看,印度自身發展遭遇瓶頸。莫迪政府推動的“印度制造”戰略失敗,暴露出印度在產業結構、基礎設施、行政效率等多方面的嚴重短板。印度農村地區缺電情況普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中國的3倍左右,高速公路和工業配套不足,再加上復雜的審批流程和官僚主義,使得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增加,外資望而卻步。此外印度在邊境與中國對峙,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卻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反而拖累了國家發展。
莫迪(資料圖)
但是隨著印度總理莫迪即將訪問美國,并受到特朗普的親自邀請,印度的立場發生了顯著變化。取消無人機訂單被視為印度向美國遞上的“投名狀”。在當前全球局勢下,美國對中國制造持不友好態度,并高舉加收關稅的大旗。印度此舉無疑是在向美國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決心,試圖借此機會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這一舉動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這批無人機的訂單并不直接來自中國企業,但其中大量的零部件卻來自中國。
對于莫迪政府的這一系列操作,美媒的反應也是十分有趣。一些美媒對印度這種 “變臉” 速度感到驚訝,認為印度在外交策略上的搖擺不定,可能會影響其與美國之間的關系。畢竟美國部分政客一直將印度視為圍堵中國的重要力量,印度突然向中國示好,讓他們感到印度似乎并不完全按照美國的意愿行事。然而,也有一些美媒開始冷靜分析印度背后的動機,意識到印度的外交政策并非簡單的 “親美” 或 “親華”,而是基于自身國家利益的復雜權衡。
莫迪(資料圖)
相關專家指出,特朗普對全世界發動的貿易戰,理應是各國攜起手來共同反擊美國霸凌的良機,中國率先打響了“第一槍”,讓美國經濟陷入動蕩,這已經開了一個好頭,但是依舊有國家對美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主動犧牲本國利益“割肉飼虎”,這只能讓美方的霸凌氣焰更加囂張。但是在這場反擊美國關稅戰的戰斗中,中國并非孤軍奮戰,還是有很多“戰友”可以爭取的,歷史告訴我們,妥協退讓永遠成為不了勝利者,只有在變革浪潮中引領方向,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