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關注一下最近中東發生的事。
特朗普給了伊朗很大的壓力,他表示要是伊朗領導人不同意和美國達成核設施的談判,那么美國就會聯合以色列對伊朗發起軍事行動。
這里面值得討論的點是什么呢?在特朗普放話的前一天,美國和伊朗的代表在阿曼進行了一場間接談判,也就是在談判的時候兩個代表在不同的房間,請一個中間人互相傳話。說實話這種談判形式就挺奇怪的,也就是照顧一下伊朗這邊的臉面了,對談判的結果并不影響。
不過從特朗普之后的表態來看,這次談判并沒有達到效果。
而在兩國談判之前,其實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已經態度很軟化了,表示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而且歡迎美國來投資。我看有評論認為,佩澤希齊揚太親美了,完全不顧伊朗利益。我倒是認為,佩澤希齊揚的發聲是得到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授權,畢竟實權還在哈梅內伊的手上。放棄核武器,和美國達成和解,就是哈梅內伊的意思。
這已經很退讓了,但是特朗普還是不同意。從特朗普的態度來看,他連伊朗發展正常的民用核電都不同意,必須與核能完全“脫鉤”,這就有些欺負人了。畢竟當年《伊核協議》規定了,允許伊朗擁有純度不超過3.67%的鈾濃縮,搞核能發電,白紙黑字大家都認,就特朗普不認。
伊朗現在經濟問題很嚴重,國內的電力短缺阻礙了經濟發展,所以伊朗政府也希望發展核能,來緩解電力壓力,特朗普這是連伊朗正常的發展訴求都不允許,壓根就不是抱著和談的誠意來的。就算伊朗想投降,特朗普也不允許。對特朗普來說,有伊朗的存在,對美國有一點威脅,但沒有伊朗,對美國的威脅就很大了。
現在美軍借伊朗的威脅,囤兵中東,從而具備了左右中東局勢的條件。以伊朗為借口,美國可實現對中國、俄羅斯、歐盟、阿拉伯聯盟以及土耳其的制衡,從而為美國以及以色列在中東創造戰略空間。
其次呢,美國一直致力于控制全球石油市場,伊朗作為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其石油產業發展與國際市場份額影響著全球油價走向。特朗普政府不許伊朗投降并施壓談判,旨在削弱伊朗石油出口能力,從而為美國石油企業創造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利潤。
還有就是,特朗普背后的金主,美國軍工復合體也不愿意看到一個和平的中東。對伊朗保持高壓態勢甚至制造緊張局勢,能夠刺激美國國內軍工企業的訂單增長。
反觀現在的伊朗呢,如果伊朗的“抵抗之弧”還在,還可以在更寬泛的空間上,對美國進行反制橫戰術,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年特朗普,一定要暗殺蘇萊曼尼的原因。現在呢,伊朗的“抵抗之弧”只剩下胡塞武裝獨木難支,沒有多少底牌能和美國談了,在缺乏底牌的情況下,伊朗恐怕連投降的資格都沒有了,更別說獨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