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包括癡呆癥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病率正不斷上升。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癡呆癥患者人數將由2019年的5500萬增加到2050年的1.39億。目前,科學界對于癡呆癥的發病機制仍然存在許多未知空白,這也為癡呆癥的治療和預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過往研究主要將癡呆癥的發生原因聚焦在β淀粉蛋白(Aβ)和異常tau蛋白累積上。但也有一些數據提示,病毒感染與癡呆癥發生具有潛在聯系,尤其是嗜神經性皰疹病毒可能在癡呆癥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著特殊作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作為皰疹病毒家族的一員,感染后會在人體神經節中潛伏,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可能重新激活并引發帶狀皰疹。小鼠實驗顯示,VZV可以通過促進Aβ累積和神經炎癥來提升患癡呆癥的風險。
圖片來源: 123RF
就在近期《自然》雜志上,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帶狀皰疹疫苗具有潛在的癡呆癥預防保護作用:注射了帶狀皰疹疫苗的個體,7年內被診斷為癡呆癥的相對概率下降了約20%。其中女性從疫苗中獲得的保護效果更為顯著。研究推測帶狀皰疹疫苗可以通過減少VZV的再激活來降低癡呆癥風險,這也為預防、延緩癡呆癥發生提供了一種潛在的簡單方式。
2013年9月,威爾士推出了帶狀皰疹疫苗接種計劃,該計劃會根據個體的精確出生日期判斷其是否擁有接種資格:在1933年9月2日或之后出生的人有資格接種疫苗,而在此之前出生的人則終身不符合資格。這種標準創造了一個天然的實驗場景,因為出生在資格截止日期前后僅相差幾天的人,他們的大腦衰老程度幾乎一樣,而帶狀皰疹疫苗成為了一個特殊變量。
研究團隊分析了威爾士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庫中超28萬名成年人的數據,這些參與者出生于1925年9月1日至1942年9月1日之間,且在2013年9月項目啟動時沒有被診斷為癡呆癥。數據分析顯示,出生在資格截止日期后僅一周的人群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的概率從0.01%驟增至47.2%,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斷點"。重要的是,除了疫苗接種率這一變化外,其他例如健康服務利用、既往疾病史和教育程度等條件在截止日期兩側都保持連續平穩,證實了兩組人群的可比性。
▲時間點前后的人群之間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巨大差異(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經過7年的隨訪分析,他們發現相較于未接種群體,接種了疫苗的人患上帶狀皰疹的相對風險降低了約37%,被診斷為癡呆癥的相對風險也降低了約20%。同時,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可以使新發癡呆癥診斷的絕對風險降低3.5%,這意味著每接種約29人,就能預防1例癡呆癥發生。另外,接種疫苗帶來的癡呆癥保護效應在女性中更為明顯。
研究推測VZV的重新激活可能引發血管病變、Aβ斑塊沉積和神經炎癥,而導致認知障礙的發生。而帶狀皰疹疫苗則通過減少VZV的重新激活,變相保護了大腦健康。另外,疫苗還可能調節先天免疫系統,加速Aβ的清除和減少炎癥來幫助降低患癡呆癥的風險。
作者指出,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帶狀皰疹疫苗對癡呆癥和認知的影響,尤其是找到其中的具體機制對于預防癡呆癥有更深遠的意義。
參考資料:
[1] Geldsetzer P, Eyting M, Xie M, et al. A natural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 of herpes zoster vaccination on dementia. Nature. 2025;586(7830):1-10. doi:10.1038/s41586-025-08800-x.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 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