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年科研人員健康受損、罹患癌癥等悲痛新聞不斷出現,鮮活的生命從此凋零,令人遺憾痛心不已。然而,科研人員們承受的絕不只有課題進展與論文發表的心理壓力。實驗室里無處不在的生化試劑毒害,正在默默地侵蝕著人們的生理健康。
讓人背后發麻的不是有毒有害試劑帶來的短期明顯傷害,而是看不見、摸不著、拿不準的長期隱形損傷,誰也無法保證這些損傷是否會在未來某個時間節點全面爆發,令原本美好的人生瞬間坍塌。
春光明媚,為警醒各位注重實驗安全細節,保護個人身心健康,學霸君繼續繼續為大家盤點需要嚴加防范的有毒有害試劑,一起將實驗風險降至最低!
TEMED:四甲基乙二胺,臭名昭著的 WB 實驗常客,強神經毒性,危害極大
提到 TEMED(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相信不少做 Western blot 實驗的小伙伴已經條件反射般地捂鼻子了。
臭名昭著的 TEMED 不單是聞著臭,其毒性之大,更是臭名遠揚。
TEMED 常被作為一種促凝劑使用,催化 APS 產生自由基,從而加速聚丙酰胺凝膠的聚合。
人們長期接觸或吸入 TEMED 可能導致皮膚刺激、眼睛刺激、呼吸系統刺激等,具有強神經毒性,危害之大,令人不得不防。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1:實驗新手打翻一瓶配蛋白膠的 TEMED,造成一層樓空氣嚴重污染,幾分鐘之內所有人緊急撤離。
在場的一位同學深受其害,頸部皮膚過敏泛紅,渾身瘙癢,不得不緊急趕往醫院掛水治療,給其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
血淚事件 2:有人制作蛋白膠時不慎漏了 TEMED,好奇心驅使去聞氣味,結果差點被送走,被刺激得惡心又難受,頭暈目眩。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3:有人所在的實驗室對 TEMED 認識不到位,從不在通風櫥里操作,任由其無限擴散。
令人心驚的是,大家休息飲食都在這個毒氣彌漫的實驗室里進行。TEMED 讓他們頭暈目眩,實驗室小伙伴們的記憶力肉眼可見地變得越來越差。
來源:小紅書
日常保命措施:鑒于 TEMED 氣味和毒性的「臭名昭著」,現在很多課題組已經意識到 TEMED 對人體的巨大危害,明令禁止使用 TEMED,開始購買預制膠,一步到位,盡量免去 WB 實驗相關試劑的毒害風險。
圖源:小紅書
然而,如此財大氣粗的豪氣不是每個實驗室都能承受的,倘若不能規避其危害,那么日常實驗中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實驗室環境中操作,更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在里面飲食休息。
同時,避免 TEMED 直接接觸皮膚和眼睛,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如手套和護目鏡。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DCM):隱藏的反面角色,其毒性超出想象
2017 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致癌物清單,二氯甲烷被列入 2A 類致癌物。2019 年,先后被列入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名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第一批)。
二氯甲烷,是有機實驗室使用最普遍的有機溶劑之一,在合成中常作為反應溶劑,萃取溶劑,樣品轉移溶劑,和柱層析洗脫劑等。
二氯甲烷和皮膚接觸會產生強烈刺激感,輕微發紅,重則磨滅指紋,手掌腫脹。最需要警惕的是,它對肝腎正常功能均有損傷。
血淚事件 1:有人曾不小心用帶針頭的注射器,扎到自己的手指,空注射器里殘余大概一兩滴或少于 0.1 毫升的二氯甲烷,結果差點被截肢。
因受傷太嚴重,醫生不得不移除傷口周圍的壞死組織,并且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清洗,以降低之后傷口感染或產生壞疽的可能性。
后續單單是復建時間就長達一年,手指才勉強恢復靈巧。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2:有人做實驗時,二氯甲烷意外噴到眼睛里,沖了二十分鐘水后仍然無用,眼睛被辣得疼得睜不開,只能去掛急診。
來源:小紅書
血淚事件 3:有人親身經歷身邊的人長期接觸致癌試劑,臨畢業時罹患和實驗相關的癌癥,家屬掏空積蓄也無回天之力,原本有著美好的人生,卻在一瞬間失去所有。
來源:網絡
日常保命措施:要嚴肅對待任何溶劑的意外注射,如果傷口皮膚變粉變紫,可能意味著組織壞死,要緊急就醫。
同時,不要驚慌或試圖隱瞞傷情,要及時告訴自己的同學和老師。
實驗中不要怕麻煩,普通丁腈手套并不能防二氯甲烷,應穿好防護服,佩戴特殊手套和安全眼鏡以進行常規防護,最大程度地減少與有毒有害試劑接觸。
β-巰基乙醇:看似人畜無害,實則破壞力巨大
β-巰基乙醇是一種還原劑,外觀為無色的揮發性透明液體,聞起來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且對人體的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有刺激性。它在 WB 實驗中同樣占有一席之地,毒性不容小覷。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1:有人戴著手套也難防 β-巰基乙醇的臭味,反復洗手也洗不去手上 β-巰基乙醇的特殊味道,就像附在皮膚上一樣。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2:有人在實驗室里經常接觸各種有揮發性且有氣味的試劑,結果無緣無故地大量脫發,后續再接觸有刺激氣味的實驗,必戴防毒面具。
來源:網絡
日常保命措施:類似于 β-巰基乙醇有著揮發性和刺激氣味的試劑,它們的毒害并非浪得虛名,大家在做實驗時要戴手套、戴口罩、戴護目鏡,「三戴」原則牢牢把握。
同時,多多警惕頭暈、脫皮、惡心、拉肚子等危險身體信號,以防后續釀成大病。
PMSF(苯甲基磺酰氟):誤食一滴液體,可能毀掉一生
PMSF 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是 C7 H7FO2S,作為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其在生物化學領域,常被用來制備細胞裂解液,在生化實驗領域占據舉重若輕的地位。
其可通過吸入、皮膚接觸或誤食吸收,對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膚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可能致命。
來源:網絡
血淚事件 1:有人不慎將含 PMSF 的廢液倒入水池,次日清理時誤觸導致皮膚吸收,在 ICU 搶救 72 小時才脫險。
血淚事件 2:有人不小心吸入 PMSF 試劑,馬上開始拉肚子,腸胃猶如刀絞般疼痛。
來源:網絡
日常保命措施:細節決定生命安全,含 PMSF 的試劑需現配現用。一旦皮膚接觸,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15 分鐘 。
眼睛濺入,用洗眼器沖洗至少 15 分鐘,不慎吸入時,更要立即就醫,把握黃金救治時間。
重視試劑危害,任重而道遠
以上只是學霸君為大家盤點的有毒有害試劑的冰山一角,實驗室試劑的危害并非一朝一夕的肉眼可見,最怕的是個別科研人對其危害認識不足,總以為是小題大做、危言聳聽,對「可能致癌」「可能致畸」之類的字眼忽視不見。
或許在個人身上不會有明顯影響,然而對于下一代的健康卻可能造成不可承受之痛,產生代際傳播痛苦。
曾有人親身經歷自己的高中同學先天智力異常、長相抽象,原因竟能追溯到該男孩的父母均長期從事化學和生物行業,懷孕時兩人未做好實驗室安全防護,導致生化試劑毒害了可憐的孩子。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教訓!
來源:網絡
總而言之,實驗室不是「冒險樂園」,這些生化試劑的毒性遠超大家的想象。
圖源:小紅書
首先,要從意識上無比重視!別再用「習慣成自然」麻痹自己,別讓「僥幸心理」成為慢性毒藥!
再者,記住每個人都是實驗安全的負責人。不僅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他人負責。尤其對于實驗室集體而言,個人行為更容易造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的悲劇。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驗室管理制度一定要嚴格,責任到人,做好培訓和傳承!
愿每一位科研人不當耗材,平平安安做實驗,開開心心發文章!學霸君特意整理了 30 種生化實驗室常見有毒試劑,希望科研工作者們做好防護、安全實驗每一天,后續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實驗安全報道~
來源:生物學霸自制
最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實驗室安全經驗~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