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教授
作者 田 松 哲學博士、理學(科學史) 博士,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科學中心教授,科學與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所任教多年,在北京大學作博士后,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作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涉及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環境哲學、科學社會史、科學人類學、科學傳播、科學與藝術研究等。近年出版專著有《哈佛的圖書館與博物館》、《科學史的起跳板》、《學妖與四姨太效應(增補版)》(與劉華杰合著)、《警惕科學(完整版)》、《稻香園隨筆》、《神靈世界的余韻——納西族傳統宇宙觀、自然觀、傳統技術及生存方式之變遷》等。
導讀
在我們長期接受的教育中,在主流意識形態和大眾話語中,大多數人的頭腦中都有這樣一種關于科學的意向,仿佛科學刻在是冥冥中的真理石碑上的銘文。本文是《在歷史中穩定的生活——從時間維度重述地方性與普遍性》中的第一部分。原文發表于《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第7期。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這種話語方式暗示著,在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前,電燈并不存在。但是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這個定律已經存在了。
那么,萬有引力定律等了牛頓多少年?
采參人在山里發現了一棵老山參。這個話語方式暗示著,在采參人發現這個老山參之前,老山參已經存在在山里,等著被采參人發現。如果這棵老山參長了一百年,則可以說,這棵老山參等了采參人一百年。于此類似,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萬有引力定律就已經存在了。并且,正是以我們看到的樣子存在。科學規律被認為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與他的發現者無關。正如那棵老山參的形狀和重量,與采參人無關。它只是預先存在在那里,等待著被發現。即使這個采參人沒有發現,也會被另一個采參人發現。
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科學實在論者的回答應該是:存在。
在牛頓出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牛頓的媽媽出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人類誕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生命誕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地球誕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宇宙誕生之前,這個定律是否存在?
答:?
對于最后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兩個選項:1,存在。2,問題錯了,因為沒有一個叫做“宇宙誕生之前”的時間;所以,萬有引力定律與宇宙同時誕生。
無論哪一種回答,所引發的關于科學實在性的意象都是相同的。
這樣一種與天地并生的存在,只能稱之為“冥冥之中的存在”。神圣的、客觀的、外在于人類意志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冥冥之中存在著,等待被牛頓發現出來。
這種冥冥之中的知識,當然就是人類自古希臘時開始追求的那種具有絕對的確定性的知識;它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放之四海而皆準,從無窮遠的過去到無窮遠的未來。
又如永恒的真理石碑上的銘文,在宇宙誕生時,由上帝刻就,存在于冥冥之中。科學家的工作就是找到真理之碑,把碑上覆蓋的泥土和灰塵擦去,洗凈,讓真理的銘文顯現出來。至于銘文的內容,那是上帝刻上去的。所以是永恒的,絕對的。
每一個銘文都是一塊真理的磚。真理的大廈就是由一塊塊真理之磚建造起來的。因而,每“發現”一個科學定律,真理大廈就多了一塊刻著真理銘文的磚。
因而,科學知識具有一種絕對的話語權。相對于科學知識而言,其余的知識都是落后的、膚淺的、不系統的、想象的、迷信的……甚至,不配稱為知識。科學知識所到之處,這類知識就應該馬上被廢棄掉。
2015年5月22日
北京 向陽小院
(文章來自“科學的歷程”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