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笑,1972年出生在陜西西安,3歲立志,至今仍在踐行。
有人說,一個50歲的中年男人,還懷揣夢想?真是可笑。
但我從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有一天,放棄過夢想。雖然走得極度坎坷,但卻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我的父親是沈陽人,母親是浙江紹興人,在那個年代,我屬于支邊青年的后代,也叫“三線子弟”,父母為支援三線建設,來自不同的地方。
因為這種特殊的背景,讓我從小就生起光宗耀祖,做個不凡人的使命。
小時候,周圍的人都認為我天賦異稟,我很小就能流利地說話;3歲,就能攥著筆寫字;極愛沉思,不愛說話……和別的孩子很不同。
我清楚地記得,從3歲起就有一個夢想:我要上北大、去哈佛、進入曼哈頓……成為政界的風云人物!
而這個夢想,如今跟隨了我近50年。
(50歲的我依然躊躇滿志)
小小年紀,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志向?其實并沒有任何人要求我,這全部都是來自于我自己的使命。
我希望為祖上恢復榮光,我想要為世界留下點什么,我渴望成為“永垂不朽”的王笑!
而這個使命成就了我,也將我拉向了深淵。
有了這個志向,我就拼命地學習,從來不玩,這一點也不夸張……
- 學校的功課,我總是超額完成,剛發下來的新書,我用一個月就提前學習完了;老師每周留一篇作文,我會把相關主題的作文全寫一遍……
- 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沒有小孩子的貪玩和淘氣,像動畫片、小廣播這些,我認為是極其幼稚的,我會看歷史、有哲學的書;
- 我也不愿讓多余的情感干擾我學習,當有女同學對我有好感,我會極力回避,甚至在青春期會通過藥物、練氣功不讓自己有生理反應……
- 平時除了學習,我僅有的娛樂活動就是鍛煉身體。
(現在的我,還是喜歡把鍛煉身體當成唯一樂趣)
勤奮到令人發指的我,只有一個目標——考上北京大學!
我的成績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一直是學校年級前三,父母及周圍的人,都認為我肯定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而3歲的夢想,我一直牢記著,我一定要上北大!
1989年,高三那年,父母替我租了一個房子,窄窄的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放滿了700本各種參考書。當時姨夫是北大的教員,也給我收集了很多資料。
在出租屋里,我沒日沒夜地學,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即使上廁所,也會拿著小冊子背單詞。
長期的精神緊繃,有一天,突然崩潰了……
我的視力一夜之間從2.0下降到了0.6,精神出現了異樣,開始幻聽、幻視,腦子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在打架——“我要上北大”“我不要上”“我要上”“我不要上”……
這兩種聲音不斷地在耳邊回響,我頭痛欲裂,無比抓狂。在那個黑暗的小出租屋里,我感覺自己掉進了無盡的深淵……
后來醫生診斷說,我患了重度神經官能癥。
我的夢想,我的世界,像大廈一樣,頃刻間轟然倒塌……
患病之后,我又拼命復習了兩年,最后卻只上了個專科(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91級臨床醫學大專班)。
我的北京大學法律系、我的哈佛、我的曼哈頓……感覺像是一連串的笑話。
我對家人、對自己深感愧疚。
但也正是從小這樣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使命,讓我始終相信,我不能甘作一個平凡人。
既然上天把我的路都給堵死了,我不能當科學家,不能當政治家,那么我想當一個商人。
可是怎么當商人呢?
我當時有一條路徑就是——醫藥代表。
1994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中國的醫藥代表還是一個很稀缺的職位,但是工資很高,當時只有西安醫科大學藥學系培養了第一批醫藥代表。
(23歲時的我)
傳統觀念可能認為,學醫不當醫生簡直是大逆不道,因為我是大專學歷,放棄成本不高,所以我就當了醫藥代表。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自薦到了浙江蘭溪市,成了一名醫藥代表。當時蘭溪還是一個很落后的小城市,并不能實現我心中的理想和抱負,于是,我轉戰來到了北京。
和許多北漂人一樣,我也是從地下室起步的。
后來通過多方途徑,找到了日本住友制藥株式會社駐京事務所。我是里面的第一個員工,用7個月的時間便成為了副首席代表,并且在短時間內,就把藥品打進了北京三院,成功進入藥品委員會的名錄。
雖然當時我只是一個大專學歷,但我帶的團隊里卻有不少來自協和、首都醫科大學的碩士、博士。
一個學歷如此之低卻有著超乎尋常的工作能力的人,我是如何做到的呢?日本人也很好奇。
小時候的我,總是超額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種做事之前充分準備的習慣,我一直保持到現在。
每次的方案提交,我都會充分做足planA、planB、planC、甚至是planD。
準時,我更是做到了極致,即使北京這么堵的交通,我也沒有遲到過。不管什么事情,我會做出所有的方案,以應對突發狀況。
在北京做醫藥代表的工資很高,當時同學一個月只能拿幾百塊錢的時候,我的工資已經拿到了4800元,但慢慢發現這不太符合我的商業價值。
我想成為一個歷史能夠記得住的人,我想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
于是我坐著硬皮火車,到了海南闖蕩。
那時候網絡并不發達,找工作都是在報紙上剪貼下來的。我一份一份地找,誤打誤撞找到了一家地產公司旗下的藥業公司,但沒想到我剛去,就碰上海南的地產崩盤。
結果海南之夢,短短15天就碎了。
后來,我從海南又買了張船票到深圳。
這時候身上的積蓄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為了在深圳活下來,我常常在公園里流浪,還混進過傳銷組織。那時候為了活下去,真的使盡了渾身解數。
不久后我又操起了老本行,這次是推銷大型醫療器械。雖然我只有大專學歷,卻先后進入過深圳兩家龍頭高科技公司,并用兩年的時間,坐上了華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位置。
但也因為只有大專學歷,在這里我無法實現自己更多的夢想。
2005年1月6日,那天剛好是兒子滿月,我辭掉了年薪六七十萬的工作,帶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心酸極了。
我知道這一生,為了實現夢想,成就自己,虧欠了家人太多,如今的我依然沒有滿足家人的期待,成為他們眼中的成功人士,還是那個一無是處的自己。
(走過半生,已滿眼疲憊)
我帶著滿心的愧疚,毅然決然進入了一個我完全不熟悉的領域——金融領域。
我選擇的是私募基金,在2005年私募基金的概念還沒火,我應該是最早一波了解的人。當時我選擇二級市場,號召全國中產階級做全球配置,并創立了平臺型網站——中國私募網。
也許是因為我的個性,也許是我太想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了,總是大膽地選擇一些創新的、少有人走的路。
這條路容易走出捷徑,卻也承擔著更高的風險。
后來私募基金遭到政策的限制,它像我職業生涯里的一團“煙火”,五彩斑斕地來,又化成灰燼,悄悄散去。
中國私募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久,接下來該怎么辦?再回到熟悉的醫療器械行業?我不愿意。那金融里別的領域?我一點興趣也沒有。
離開這個行業,我又去挑戰了另外一個我認為有可能成功的行業——游艇業。
廣州是一個文化大省,要成為旅游大省,濱海旅游是廣東的優勢,那濱海旅游的出口是什么?游艇旅游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網上也鋪天蓋地對游艇行業進行宣傳,我的一個朋友也建議,可以利用金融思維,做中國第一支游艇產業基金。
于是我進入了游艇行業。
但進入了這個行業,才發現內部極其復雜,讓游艇游起來,至少需要九大部委的政策全部出動,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協同一些人創立了廣東省游艇旅游協會,又協同保險公司研發中國第一支游艇保險,并嘗試研發了游艇融資租賃合同,這些在當時都是首次,并且非常創新的舉動。
(我在深圳灣,洽談游艇海島開發項目)
但是艱難的投入和創新的舉動,并沒有迎來游艇行業的春天。隨著2013年“海天盛筵”事件的爆發,整個游艇行業崩盤了……我從深圳開到三亞的公司也相繼注銷。
我的游艇“煙花”,再一次啞然而止……
這次的失敗并沒有讓我灰心喪氣,通過游艇行業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
有資深的潛水者、有獨自環球旅行的人、有對自然極度熱愛的人,還有我的好姐姐,曾出版過自己的一本書《踩著高跟鞋橫跨太平洋》,以及后來我生意的伙伴……
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讓我認識到了生命的豐富性,也讓我打開了另一種格局。
我開始思考跨國產業。
游艇生意結束后,我和我的另一個伙伴,開始做帕勞項目。
帕勞,是西太平洋的一個島國,人口只有1.5萬,被稱為“上帝的水族館”,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因為帕勞還沒有和我國建交,中國人很少知道,我們可能成為一代僑領?一個大膽的想法就出來了。
(我和帕勞的船長)
2014年我和我的伙伴,包下了從澳門到帕勞的航線,并同時在帕勞鋪下了很多生意,除了包機,還有以旅游為核心的地接、餐飲住宿等。
在帕勞,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它就像現實版的“烏托邦”,承接著我們的各種想法,辦中文報紙、辦電話卡、數字貨幣……
我們還積極推動著中國和帕勞的建交,期待可能會成為僑領。
然而帕勞新一屆的選舉,推翻了我們所有的暢想。
新一屆的總統開始禁止中國人在帕勞進行貿易,中國旅游局也發出決不允許與帕勞商業往來的倡議,再加上2020年的疫情,在帕勞的“烏托邦”,全部化為泡影……
此時,我已經48歲,3歲立志的“成才夢”,依然遙不可及!
這逼著我一個48歲的男人,又重新走入風雨中。
因為我是學醫出身,便進入了兒童口腔領域——早期矯治。
(公司創立之初)
在這個細分的領域里,我又做了一個更細分的部分,叫吞咽輔助訓練器,通過兒童低舌位的矯正,進行顏面管理。
這個極度細分的領域,可能99.9%的人都不知道,而它細分的市場盤子,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說,這個領域太小了,即使全吃了,還不如門口開餐廳的掙得多。
但這并不代表之后就不能發展,這個領域2000多名兒童牙醫背后,是3.5億的中國兒童,就像極窄的馬六甲海峽,一旦闖過去就是浩瀚的太平洋……
我想,也許等到2025年國家衛健委的標準出臺,所有的三甲醫院都會有一個科室叫“兒童顏面管理中心”,而我將是兒童顏面管理中最早的啟蒙者。
(在烏魯木齊考察社區醫療項目)
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一直在做夢,夢想著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夢想著能做出一些有價值的事,夢想著有一天功成名就,成為理想中的“哈佛風云人物”!
如果我不愛做夢,是不是就不會期待著成為“有為少年、有為青年、有為中年”?
是不是就不會一路輾轉從西安到浙江、北京、海南、廣州、深圳、帕勞?是不是就不用承受來自著家人的從希望、自豪,到失望、傷心的轉變?
我一生坎坷,卻無悔3歲時的夢……這鋪墊了我一生絢爛多姿的色彩!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人啊,如果一輩子不做夢,該有多無趣。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采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口述 | 王笑
撰文 | 圈兒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