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方想毀約收回港口?澳前官員為中企發聲:簽5.06億合同時,怎么不提安全問題
前北領地部長為達爾文港租給中企辯護:“當時可沒人有異議”
2015年,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將戰略性港口——達爾文港的租賃權以5.06億澳元的價格交給中資企業嵐橋集團,租期長達99年。
這筆交易被認為是幫助地方政府緩解債務壓力、解決港口基礎設施老化問題的務實選擇。
然而,隨著中澳關系近年來的緊張,這一決定逐漸成為國內政治爭議的焦點。
近日,北領地政府前部長John Elferink公開發聲,為當年的決定辯護。
他指出,當時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并未對協議提出異議,工黨也沒有反對,而如今的批評不過是兩大黨派在選舉期間的政治操作。
他的言論引發了廣泛討論,圍繞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和國際博弈的爭議愈發激烈。
達爾文港的重要性:經濟與戰略價值并存
達爾文港位于澳大利亞最北端,是連接澳大利亞與亞洲的重要樞紐,也是澳大利亞防務戰略的重要節點。
港口附近駐扎著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更加凸顯了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
然而,在交易達成之前,達爾文港的基礎設施長期老化,地方政府多次向聯邦尋求資金支持未果。
迫于財政壓力,北領地政府決定尋找私人投資者來解決問題。
嵐橋集團的出現為地方政府提供了迫切需要的資金支持。
這筆交易成為北領地政府的“救命稻草”,不僅緩解了債務問題,還為當地項目注入了急需的資金。
然而今年三月初,卻有媒體放出了澳洲政府正在討論向中企“贖回”達爾文港的消息,理由又是老三篇“安全問題”。
當年的決策:“沒人反對,也無人質疑”
對此,澳洲前官員Elferink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5年達爾文港租賃協議完全符合當時的法律和政策要求,并獲得聯邦政府的批準。
他強調,時任總理Malcolm Turnbull領導的聯盟黨政府并未提出任何安全擔憂,工黨作為反對黨也保持沉默。
據報道,協議并未引發國際關注,直到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與Malcolm Turnbull討論此事,才引發地緣政治上的擔憂。
Elferink批評兩大黨派在交易過程中未展現任何異議,卻在選舉期間將北領地的決策用于政治宣傳。
2015年,中澳關系正處于歷史高點,兩國剛剛簽署《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經濟合作密切。
然而,短短幾年間,這種穩定的外交局面開始變化。
澳大利亞對中國投資的審查日趨嚴格,例如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加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對新冠病毒來源調查的呼吁,這些事件使中澳關系陷入僵局。
如今,澳政客又把注意打到達爾文港租賃協議上來了。
支持協議的一方則認為,在當時的經濟和外交環境下,這筆交易完全合理。
嵐橋集團支付的5.06億澳元極大緩解了北領地的財政壓力,并支持了當地多項基礎設施項目。
Elferink還指出,當時中澳關系較為穩定,協議經過審查,未被視為安全威脅。
反對方則擔憂國家安全問題。
一些專家警告,中資企業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可能成為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潛在威脅。
澳大利亞海事工會代表Thomas Mayo更是直言,將港口交給中國公司是“納稅人將為此付出代價”的錯誤決定。
是否收回控制權?代價與未來的選擇
目前,無論是反對黨黨魁Peter Dutton還是總理Anthony Albanese,都表示希望收回達爾文港的控制權。
然而,這一過程可能面臨巨大的法律和經濟成本。
嵐橋集團的聲明顯示,他們無意出售港口,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政府若采取強制回購,將需要支付高昂的賠償費用。
達爾文港的租賃協議是北領地在特定經濟和外交環境下的選擇,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這項交易逐漸成為爭議焦點。
未來,無論是強制收回控制權還是尋求新的合作路徑,達爾文港的命運注定將持續成為澳大利亞國內和國際政治的熱點議題。
但中國也有權利維護自己企業的正當權利,西方所謂的“國家安全”不可能成為他們胡作非為的遮羞布。
看到這里您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環球時報:“租約簽訂時,聯邦政府沒提任何安全問題”2025-4-9
中國商務部:中澳自貿協定解讀2015-6-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