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福州街頭突然彈出一條短信,像極了追債公司的最后通牒:“您愛車有路邊停車費未繳清,請及時繳費?!备碳さ氖?,部分車主因欠費金額過高,直接被掛上“老賴”名單公示。這波操作讓網友炸鍋——智慧停車本是便民工程,怎么成了“秋后算賬”的收割機?有人翻出半年前的“地鎖事件”:當時停車公司為防逃費,在車位安裝自動地鎖,結果導致多起車輛底盤被刮事故。如今舊賬新賬一起算,車主們集體懵圈:這錢到底該不該交?
【第一高潮】
爭議的焦點在于“智慧”二字。停車公司甩出數據:福州智慧停車系統投入超3億元,采用AI識別+無感支付,欠費率卻高達18%。他們理直氣壯:“技術成本總要回收吧?”但車主們反手就是靈魂三問:第一,收費路段劃線模糊,誤判停車時間怎么算?第二,系統頻繁誤識別,把臨時??克愠烧嘉皇召M;第三,最狠的質疑來自程序員車主@光之 的實測——同一輛車在不同路段計費單價竟相差3倍,“這算法怕不是看心情定價?”
【發展過程】
記者走訪發現,矛盾早在2024年就已埋下。當時福州推廣智慧停車時承諾“半小時免費”,實際執行卻變成“駛離后15分鐘內補繳享優惠”。有車主吐槽:“就像外賣平臺說滿20減15,結賬時告訴你必須倒立付款才生效。”更魔幻的是,部分欠費車主收到催繳單顯示,他們“被停車”的地點根本不存在。一位大媽指著曝光的欠費車牌哭笑不得:“這車是我兒子名字,可他三年前就移民加拿大了!”
【第一低潮】
面對輿論壓力,停車公司5月初召開發布會,宣布三項“讓步”:開通人工復核通道、減免系統誤判產生的費用、對困難車主分期還款。表面看是危機公關,細品全是文字游戲——復核需提供全程行車記錄儀錄像,分期還款要額外支付8%手續費。更絕的是,他們趁勢推出“誠信車主計劃”:按時繳費滿一年可抽獎,獎品是…下次停車打九折。網友銳評:“我缺的是那10%嗎?我缺的是那90%!”
【第二高潮】
反轉來得猝不及防。5月15日,福州交通局突然叫停追繳行動,并曝光審計報告:停車公司擅自將財政補貼的公共車位轉為商業運營,近億元收入未入國庫。原來所謂“智慧停車”,竟是場公私不分的糊涂賬。更勁爆的是,記者挖出該公司股東名單里,赫然躺著兩位前交通系統官員。這下輪到停車公司慌了,連夜撤下催繳公告,還“手滑”刪除了官網所有收費依據文件。
【第二低潮】
就當車主們以為勝利在望時,新套路浮出水面。6月起,欠費車輛在年檢時被強制捆綁繳費——不交錢不給過檢。停車公司換了副面孔打溫情牌:“我們也是為城市治理做貢獻呀。”但市民發現,這些追繳資金既沒用于改善停車設施,也沒公示流向。更詭異的是,同期福州新增了2萬個收費車位,連菜市場門口的電動車位都開始掃碼計費。有自媒體算了一筆賬:按這個趨勢,到2026年,福州人呼吸新鮮空氣可能都得先刷二維碼。
這場鬧劇最諷刺的莫過于,當技術戴上“智慧”的帽子,連割韭菜都顯得理直氣壯。停車公司把公共服務做成生意經時,大概忘了路邊車位本質上和公園長椅一樣,是納稅人早已買過單的公共產品。他們用算法替代人工時吹噓“科技向善”,追繳欠費時卻比舊社會當鋪還錙銖必較。要不怎么說數字時代高明呢?過去收保護費還得派幾個紋身大哥,現在發條短信就能讓全城車主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太斤斤計較了?”
【小編想問】
當公共資源被包裝成“智慧服務”,我們到底是在為技術買單,還是在為貪婪交智商稅?支持收費的說“天下沒有免費停車”,反對的懟“先把馬路修建的稅款退回來”。您覺得路邊停車位該收費嗎?或者換個問法——如果連踩一腳剎車都要掃碼,下次呼吸要不要也開個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