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24日算起,俄烏大戰已經打了3年有余,而且,照現在的形勢來看,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沒有把之前的所謂30天停火期看的那么重要,雙方依然上陣互毆,外界的調停撮合沒有任何作用。
對于烏克蘭來說,三年的戰事打下來,他們確實已經付出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是在2023年巴赫穆特戰役失敗和夏季反攻失敗后,他們短時間內就不再具備打破僵局,造成俄軍有生力量大損失的能力了,因此只能固守防線。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與2025年撮合和談,試圖逼烏克蘭妥協的計劃停滯的情況下,烏克蘭更不可能放棄抵抗了。
而對于俄羅斯來說,他們已經在烏克蘭方向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俄羅斯整個國家都已經進入了全神貫注打仗的狀態,普京是沒有退路的,他必須打下去,至少獲得一份體面,否則俄羅斯不可能退出。
而俄羅斯在這場大戰中,也從外交,經濟,軍事,政治等多個領域跟中國用親身經歷上了一堂課。
1,大規模戰事沒有神兵利器
俄羅斯給中國留下的第一個教訓便是,不管是真正的戰場上還是外交戰場上,都沒有能一招制敵的神兵利器,不要夸大某一種武器或某一對外政策的作用。
先說戰場上。
俄羅斯在開打之前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手里有很多蘇聯遺留,以及近年來制造的“神兵利器”,其性能,作用被吹的神乎其神,但一到戰場上才發現,并沒有那么厲害。
首先是俄軍的坦克洪流,這支鋼鐵之師以T-72B3,T-80和T-90為主組成,數量一度在3300輛以上。由于蘇聯時代坦克洪流的記憶,以及T-80,T-90的性能相對還不錯,再加上烏軍戰前一直被視為一支弱旅。因此,許多人認為俄軍坦克洪流能大顯神威。
然而嘛,開打之初,并不是每支部隊的指揮官都知道他們要干什么,很多部隊連燃料都沒有帶夠就去了烏克蘭,協調性很差,加上補給跟不上只能讓他們丟棄了一大批坦克,裝甲車甚至野戰防空車輛。又或者在基輔北面的公路上“堵車”了。
而后面烏軍使用“標槍”等西方反坦克導彈,以及無人機屢屢把俄軍坦克開了天靈蓋,也讓人發現,俄軍坦克洪流并沒有那么厲害。就連俄軍先進的T-90M也沒有逃脫開天靈蓋殉爆的下場。
如今,俄烏戰場上再也看不到大規模的坦克行進,更沒有大規模坦克戰,俄軍不少坦克甚至放棄了機動性,轉而套上了格柵板,厚鋼板,縮成了“龜殼”。
武裝直升機配合步兵和坦克行進壓制一直是莫斯科方面從蘇阿戰爭以來的有效戰術,但在烏克蘭戰場上,自從來自單兵防空導彈的威脅越來越大之后,俄軍也只能大幅度減少了武裝直升機單獨出擊的頻率。
與之類似的還有空降兵,俄羅斯從冷戰開始就把空降兵視為奪取勝利的“神兵”部隊,在當年干預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突襲阿富汗,進攻格魯吉亞的戰事中屢建奇功。2022年這次,俄羅斯還打算這么干,結果空降兵下場后,被烏軍反應過來的地面部隊拖住,俄軍后方增援部隊沒辦法及時協同,空降兵又缺乏重武器,最終在安東諾夫機場折戟。可以說,空降兵也不是萬能的“決戰神兵”,沒有周密的情報,協同能力強的后續力量支持,一樣要撲街。
高超音速導彈也曾被俄軍寄予厚望。比如“匕首”導彈,2018年初匕首導彈剛剛問世,普京就說這款導彈性能優越,是“世界上所有大國軍隊都想擁有的理想武器”。俄羅斯軍方更是宣稱匕首可以破開任何國家的防空系網。
然而嘛,2022年秋季以后,人們發現,匕首導彈打擊精度實在是太差了,識別目標的能力也很糟糕。而且,它也并非不可攔截,反而被烏軍的PAC-2和PAC-3攔截了不少。
類似的俄軍決戰兵器期望過高還有“莫斯科號巡洋艦控制黑海”,“蘇-30制霸天空”等等。
同樣的,烏克蘭方面也有不少北約武器被寄予了過高的期望,但最終沒有發揮決戰神兵的作用。
比如,美國援助的M240“海馬斯”火箭炮,是2022年夏季戰場上的神兵利器,它的確有精度高,火力猛烈方特點,取得了不少戰果。但它對堅固目標造成的毀傷效果在打擊赫爾松大橋時就證明了不行,而且在烏軍戰線拉長,俄羅斯轉入防御之后,它的打擊效果便大大下降了。
又比如,2023年北約國家援助的豹2主戰坦克,也一樣出現了在戰場上被擊毀的情況,類似的還有美援布萊德利戰車,M1主戰坦克等等。就連F-16,也出現了損失。而烏克蘭“北約化”部隊的戰場表現也被證明并不比其它烏軍高效多少。
這些情況無一不在表明,戰場上想靠某一兵種,某一類武器發揮“決戰神兵”的作用,在大規模戰事中上不靠譜的。中國也應該吸取教訓,不能真的信了許多網上的“某某兵種,某某武器一用,立刻獲勝”的奇談怪論,現代戰爭,實際上是打的體系戰,各兵種,各武器是互相配合,協同作戰的,除非是科技代差極大,否則根本不可能有“決戰神兵”。
外交上也是如此,俄羅斯在戰前確實擔心過歐盟國家會在烏克蘭問題上制裁自己,但他們總是認為只要揮舞“天然氣大棒”就能讓歐盟國家投鼠忌器。因為,在他們看來,歐洲國家最主要的天然氣供應端就是自己,自己不給天然氣,歐洲人怎么過冬?
結果2022,2023,2024三個冬天里,歐洲國家通過加大采購美國,卡塔爾,澳大利亞和北非天然氣,并沒有在冬天“全凍死了”。俄羅斯反而因此失去了一張能嚇唬,制衡歐洲國家的好牌。
同樣的,開戰之初,西方世界對俄羅斯集體施加了經濟制裁,并將俄羅斯趕出了美元結算體系,俄羅斯基本上斷絕了和西方國家開展正常貿易的可能。當時也有很多人將此解讀為“西方釋放金融核彈”。
但實際上,俄羅斯經濟的確因此遭受了慘重損失,但卻遠遠達不到讓俄羅斯承受不了,而退出戰爭的企圖。這是因為俄羅斯長期游離于全球貿易體系之外,過了幾十年的自娛日子,西方經濟制裁只要沒辦法徹底斷了能源輸出的支柱,俄羅斯就還能撐下去。
可見,外交上,經濟上也不能輕易迷信某一個手段就能讓對方束手無策。
如今,中國和美國就貿易問題發生了一系列矛盾,美國想要通過高額關稅,打擊中國貿易地位的做法,實際上就和以上的經濟,外交措施一樣,是無法發揮“神兵利器”的作用的。
2,真打起來,友情不如自強
俄羅斯給的第二個教訓,就是真出事兒了,打仗了,未必真有靠得住的“朋友”,出問題了還得自己動手,自己干。
俄烏開打后,西方世界自然是全面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就連許多西方原本的親俄政治家,也都不敢說俄羅斯的好話。希臘,意大利這些和俄羅斯原本關系不錯的國家也是這樣。
甚至于,中亞許多原本被俄羅斯視為“鐵哥們”的國家,也沒有給出俄羅斯滿意的支持。比如,當普京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尋求支持的時候,托卡耶夫當著他和所有電視臺直播觀眾的面,拒絕了他的勛章,拒絕了他索要的支持,而是提議俄烏應該和平解決問題,選擇了兩不相幫。
伊朗和俄羅斯關系也很好,結果俄烏大戰發生后,伊朗并沒有在公開場合支持俄羅斯。伊朗后來確實給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蜂群,但伊朗也乘著俄羅斯有需求,用高價出售的方式,賺了不少錢。
印度以往和俄羅斯關系好的很,印度軍隊用的武器以俄械為主,是俄羅斯最大的海外軍火客戶。俄羅斯和印度還在航天,通訊,金融等多領域有合作。
但當普京找印度尋求支持的時候,印度也選擇了兩不相幫的做法,從不公開支持俄羅斯,印度甚至還趁機低價買了俄羅斯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狠賺一筆。
至于厄立特里亞,尼加拉瓜,蘇丹,朝鮮這些國家,俄羅斯從他們那里獲得的聲音支持,以及出兵支持等等,都是要給出巨大的實惠或者援助的,并不是無償的。
打來打去,俄羅斯實際上也是在靠自己的家底,自己的人馬去戰場上消耗,其它國家并沒有那么好依靠。
同樣的道理也體現在了烏克蘭身上,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態度就把這種情況展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未來如果在臺海,南海問題出了麻煩,中國其實也還得更多的靠自己。
參考資料:
1,2024.3.20-環球網-俄專家:印度為買石油向俄羅斯“討價還價”,要求俄提供額外折扣
2,2024.4.29-新民周刊-俄烏沖突,讓坦克“進化”成這副模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