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奇效:歐陽衛權治療皮膚病驗案(1)
1、黃連阿膠湯皮膚科新用
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 歐陽衛權 (510120)
黃連阿膠湯為傷寒名方,見于少陰病篇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為治療邪入少陰,灼傷陰血,邪熱擾心,而致失眠心煩。方中黃連瀉心火,黃芩善瀉里熱,二者配合瀉滯于心胸中之郁熱;芍藥散惡血,活化血分滯澀;阿膠益血潤燥;最妙在于加雞子黃一味,活血而除煩熱,潤燥而濡肌膚。諸藥協和,能散心胸之熱,而除心中之煩。臨床中治療長期失眠而陰血虧耗,心火亢盛,心中煩擾甚效。然余將此方移治皮膚諸疾,也取得良好的療效。
驗案一:
江XX,女性,75歲。初診2004年12月2日。雙手脫皮、皸裂3月來診。伴有輕度瘙癢。自搽派瑞松、尿素軟膏等藥未效。稍口干,睡眠尚可,稍手心熱感。查:雙手指脫皮,輕度肥厚,干燥皸裂。舌淡紅苔薄脈細弦。
考慮為皸裂性濕疹,給予黃連阿膠湯:黃連9g,黃芩8g,赤芍10g,阿膠12g,雞子黃1枚。5劑,水煎內服。藥后未再復診。20余日后其親屬因疤痕疙瘩來診,謂其服前藥盡劑而愈,故介紹親戚來診。
驗案二:
羅XX,女性,51歲。初診2005年4月9日。面部紅斑伴瘙癢半月。外院給予抗過敏藥內服及外搽激素軟膏、冷凍等治療未效。既往有腎積水病史。長期失眠,心煩甚,口干甚但不多飲,小便不盡感。舌暗紅苔薄脈細。
診斷:過敏性皮炎。
予黃連阿膠湯:黃連10g,黃芩7g,白芍12g,阿膠12g,雞子黃1枚。7劑內服。外搽消炎止癢霜(本院自制藥)。二診:藥后紅斑變淡,并訴睡眠極好,心煩口干均好轉,稍口苦,舌暗紅有瘀點,苔薄脈細。改方以溫經湯7劑,藥后紅斑消退而愈,睡眠一直很好。
案三:
胡xx,女性50歲,初診2005年1月14日。面、頸部及四肢紅斑瘙癢反復2年,口干,二便可。舌暗紅,苔薄脈細,余予溫清飲加首烏、白蒺藜、夜交藤、烏蛇,3劑。外搽羌月軟膏,藥后不應。再細詢問癥候,知其面潮紅烘熱感,心煩,長期夜寐差。癥舌脈相參,知此乃黃連阿膠湯證也!
故處方:黃連9g,黃芩7g,赤芍10g,阿膠10g(烊化),雞子黃1枚,3劑。藥后面部紅斑明顯消退,瘙癢消失。所稱奇者患者當晚睡眠變得出奇的好,訴睡到次日天大亮方醒,中醫不可思議之神奇可見一斑!患者十分高興,遂繼服前方5劑,藥后皮疹瘙癢全消,睡眠很好,亦無 心煩。并介紹其女兒前來看痤瘡。
以上三案,可以看出,黃連阿膠湯不但治療失眠效佳,而且移治皮膚科有關諸疾亦收良效。內科、皮膚科癥雖不同,然其病機一也,方證相合,故能收效。臨床體會應用此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抓住病機,方證對應。中醫能否取效,方證對應很重要。昔經方大師胡希恕氏認為方證辨證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尖端。傷寒六經辨證,若只辨證到病在何經,尚不能處方。比如病在太陽,是用麻黃湯?抑或桂枝湯?必須繼續進行方證辨證,表實者麻黃湯,表虛者桂枝湯;表實而兼煩燥則大青龍湯,表虛兼咳喘則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只要方證對應,收效即如桴鼓。但方證辨證不是簡單的表面的癥候相符。臨床上切莫將方“證”辨證變成了方“癥”辨證,前者是通過表象癥狀反映內在病機;后者則是簡單的機械的癥狀相符。黃連阿膠湯反映的病機關鍵是機體內的陰血耗傷,心火亢盛。那么外在的癥候表現呢?既可以是心煩失眠,也可以是體表皮膚因陰血耗傷無以濡潤的枯燥、瘙癢、紅斑。所以雖然表象癥候多樣,而內在病機一致,故能收效矣。
日本漢方家大冢敬節氏在其《漢方治療實際》中道:“本方目標:發疹主要見于顏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顯著。用指撫摸,有些粗糙,略帶赤色且干燥,很少作癢,有糠狀皮屑脫落,風吹或日照曬則惡化者。”即此方應用于皮病中之經驗總結也。
②注意黃連用量。黃連阿膠湯主藥是黃連,瀉心火力著。黃芩只起相使之用,故黃連量應大于黃芩量。原方即黃連量倍于黃芩。
③注意煎服之法。本方煎服法是:先入黃連、黃芩、芍藥三味,煎取汁,趁熱納阿膠烊盡,待藥水涼至不燙手時,沖入一個雞蛋黃,攪勻,分兩次溫服。雞蛋黃切莫燙成蛋花,否則無效。余臨床每開此方時,必詳細交代病人如何煎服。不然,方雖好方,煎服不得法,必至無功。
(待續)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