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在縣農業局干了二十年,去年突然被調去管檔案室了。
領導找他談話特直白:“老張啊,不是說你能力不行,但咱單位現在要求中層干部必須35歲以下,你這46歲得給年輕人騰位置。”
老張跟我說這事的時候猛嘬了一口煙:“現在提拔干部跟菜市場挑黃瓜似的,專揀嫩的掐!”
01 年輕化的經,咋就念歪了?
上頭搞干部年輕化本來是好心:打破論資排輩,讓有沖勁的年輕人上來。可到了基層全變味了——現在不是“能者上”,而是“嫩者上”。
就拿我們隔壁縣來說,去年搞了個“三年減齡計劃”:要求全縣科級干部平均年齡每年必須降1.5歲。結果鬧出個大笑話:林業局為了達標,把兩個40歲的副科硬塞去工會當“養老辦主任”,轉頭把剛入職的25歲的閨女提成辦公室副主任。
現在全局開會,臺上坐著一排娃娃臉,底下老同志都在偷偷刷抖音。
02 年紀輕≠本事大,基層最怕“三門干部”
現在體制里有種新品種叫“三門干部”——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機關門。這些年輕人學歷是漂亮,但處理起實際問題就抓瞎。
我表弟在鎮政府當文書,他們新來的95后副鎮長就是個典型。
上個月處理土地糾紛,村民圍著他說:“這塊地1982年分田到戶的時候...”話還沒說完,副鎮長直接打斷:“別扯歷史問題!按《土地法》第三章第五條...”氣得老頭當場摔了茶杯。
后來還是退二線的老書記出面,帶著兩包紅塔山在地頭蹲了三天才擺平。
03 中年干部被迫躺平,年輕人玩命內卷
現在體制內出現個怪圈:40歲以上的開始“保溫杯里泡枸杞”,30歲以下的在“熬夜咖啡配護肝片”。
朋友單位去年搞競聘,要求科長崗位必須30歲以下。32歲的李姐直接被系統篩掉,氣得她把準備了半年的競聘材料摔進碎紙機:“早知當年考研多復讀兩年!”而新上任的27歲科長更慘——每天加班到凌晨改PPT,上周體檢查出一堆結節,微信簽名都改成“活著就行”。
04 形式主義穿上新馬甲
你以為年輕干部上來就能改掉官僚作風?太天真了!現在的形式主義都改走“科技風”了。
某國企新上任的90后處長,要求所有匯報必須用動畫PPT,大年三十晚上@全體成員:“這個柱狀圖配色不夠高級,馬上重做!”底下員工邊改邊罵:“以前老領導頂多讓加兩頁文字,現在這是要進軍好萊塢啊?”更絕的是他們搞的青年突擊隊,天天在朋友圈曬凌晨三點的辦公室定位,配文奮斗正當時——實際上就是在會議室開美顏拍抖音。
05 這事到底該怎么破?
要讓年輕化不跑偏,得先搞明白三個理兒:
別把年齡當圣旨。浙江某市搞了個“雙軌制”:35歲以下的走“創新賽道”,35歲以上的走“經驗賽道”。去年破格提拔了個48歲的信訪辦主任,人家調解矛盾確實有一套,群眾送來錦旗都掛滿墻了。
給年輕人找師傅。四川某縣讓退二線的老干部當“成長導師”,每周帶著年輕干部趕大集、下田埂,有個海歸碩士開始天天抱怨身上沾泥,現在跟老鄉嘮嗑都能順手幫忙修三輪車了。
考核別看表面功夫。山東某開發區把“開了多少會”改成“解決了多少事”。有個年輕副局長半年幫企業追回200萬欠款,雖然沒搞過一場花里胡哨的招商會,照樣被評了先進。
結尾
這干部年輕化啊,千萬別搞成“年紀大的沒用,年紀輕的不會用”。咱中國有句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體制里那些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同志,不就是現成的“人形經驗包”嗎?
#熱點大家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