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強勁引擎,是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更是為民服務的暖心工程。眼下,我市地鐵正逐步編織起一張便捷、高效、綠色的交通網絡,讓城市運行更通暢、群眾出行更便捷。
天津軌道交通Z4線泰達第五大街站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記者 趙建偉 攝
建設進展 年內3條線路建成通車
近日,記者來到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果園南道站的施工現場,只見站內施工人員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現場一派緊鑼密鼓的建設景象。中鐵(天津)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建設管理部工程師袁昊告訴記者:“果園南道站位于京津路與龍門東道的交口,是全線完成度較高的車站之一。車站開通后,將直接服務周邊商業區域,同時輻射果園新村居民區,極大地方便居民出行。”目前,該站裝飾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工人們正專注于燈具調試、勾縫、細部打膠等精細工作,力求每個細節都盡善盡美,確保工程高質量交付。
談及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整體進度,袁昊透露,地鐵4號線北段工程計劃先期開通小街站到西站站區段。當前,各車站都在進行裝飾裝修和設備安裝的收尾工作,地上罩棚裝修和地面鋪裝施工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工程目前正處于空載試運行的運營管理驗證階段,預計4月底完成這一階段后,便將正式開啟“跑圖”,即按照列車運行圖進行不載客試運行。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地鐵7號線王蘭莊站,依然收獲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王蘭莊站土建施工已圓滿結束,裝飾裝修步入收尾階段,建設者們正全力投入設備聯調聯試工作。”中建(天津)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寧子然說。
而放眼作為首開段的7號線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也已于不久前啟動空載試運行。
此外,市區另一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由鐵建交運集團采取“投建營”一體化模式實施的地鐵8號線及延伸線建設也在穩步推進,目前車站主體全部完成,正有序開展盾構施工、鋪軌和附屬設施建設。
發揮成網效應,完善城市功能。截至去年底,天津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已達335公里。當下,我市地鐵線路“多線齊建”,包括中心城區4號線北段、7號線、8號線及延伸線、11號線延伸線和濱海新區B1、Z2、Z4線等項目。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趙曉陽表示,按工程計劃,地鐵4號線北段(小街站至西站站)和7號線南段(賽達路站至鼓樓站)都將于今年下半年建成通車。屆時,天津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達到379公里。這兩條線路通車后,將有效緩解穿越北辰區京津路以及中心城區衛津路、南門外大街中軸線的交通壓力,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此外,年底前濱海Z4線北段(營城街站至北塘站)也將建成通車,屆時天津市地鐵通車里程將突破400公里,城市交通格局迎來嶄新篇章。
技術創新 多項成果為行業發展提供范本
地鐵建設不僅是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展示科技創新和精湛技藝的重要平臺。我市地鐵項目中運用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也為其他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地鐵8號線全線積極采用機械法施工聯絡通道,開創了天津地鐵區間聯絡通道“機械化、快速化、低碳化”建設全新模式。其中,澧水道站至梅江道東站區間聯絡通道長61米,施工團隊克服地層復雜、含水量大、臨近橋樁等難題,僅用1個月就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相比凍結法節約3個月工期,并且避免了凍脹融沉問題,成為同類工程的示范樣本。
同時,8號線作為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的全自動駕駛線路(GoA4級),科研投入巨大,除了與多所高校聯合開展科研項目,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還采用了全系統智慧運維健康管理系統和人工智能設備,構建起全方位風險防控體系,讓建設過程更加安全可靠,為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4號線北段工程是我國北方首條全線采用永磁同步牽引系統的地鐵線路。這一系統不僅高效節能,可將平均牽引效率提高3%至6%,使列車綜合節能25%,每年每列車節電35萬度,還能提升電網質量、降低噪聲污染、減輕車輛自重、提高控制精度,為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7號線同樣頗具“硬核”實力。在麗江道站至腫瘤醫院站區間,實現了天津地鐵建設史上首次負四層盾構始發。建設團隊憑借精湛技術和精心操作,如同技藝高超的工匠“穿針引線”,成功下穿地鐵5、6號線隧道,10次穿越中石油橋樁群縫隙,最終實現2公里超長區間接收高程零誤差,這一成果在地鐵建設領域極為罕見,展現了天津地鐵建設的高水平。
天津地鐵刷新的何止是運營里程,還有滿滿的科技含量。
退路還綠 73座車站“一站一策”
開展專題調度、優化交通導改方案、加快施工工序……去年以來,我市各個地鐵項目部克服工期緊張、地下管線復雜、周邊交通流量大等諸多困難,持續推動城市道路“血脈暢通”,讓市民切實感受到“拆圍見路”帶來的出行便利與市容品質的雙提升。
據了解,隨著建設進入沖刺階段,眼下,地鐵4號線小街站到西站站區段的退路工作已全部完成;地鐵7號線首開段車站中,已有6座車站完成退路,其他車站正在進行退路前期準備,如市政管線恢復、剩余附屬結構施工等。
趙曉陽表示,為最大限度減少地鐵占路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自去年8月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組織地鐵建設單位對中心城區73座在建地鐵車站制定“一站一策”還路計劃,在保障合理施工需要前提下應退盡退,爭取早日還路于民。截至目前,44座車站已達到退路標準,其中王蘭莊站、吳家窯站、腫瘤醫院站等33座占用主路施工的車站退出主路,使衛津路、復康路、友誼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得到改善。計劃今年8月底前,福安大街站、天塔站、馬場道站等17座車站的退路工作也將完成。
“此外,在恢復道路交通的同時,我們還組織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對重點道路在建車站的退路還綠工作進行全要素設計,將道路設施恢復、綠化景觀提升、交通設施和城市家具等元素進行全面整合,統籌考慮,高標準完成道路恢復和綠化景觀提升,為全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添磚加瓦,同時為市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趙曉陽說。來源:天津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