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殷,這位擁有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不僅曾在國際關系公共管理系擔任教授,還作為比利時歐洲大學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在國際關系領域稱得上是實打實的權威人物。
然而,真正讓儲殷教授聲名遠揚的,并非其學術造詣,而是在自媒體領域的顯著影響力。他憑借在《奇葩說》舞臺上的表現為大眾熟知,所運營賬號更是坐擁近百萬粉絲。
此前,儲殷教授的一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他直言當下存在一種現象:文盲極其自信,那些不讀書之人竟喜歡高高在上地指導讀書優秀者做事。
“這個時代的文盲超級自信”
儲殷教授在其視頻中如此表述:“這個時代的文盲盲目自信得很,明明自己一知半解,卻非要去教導專家教授如何行事。
不少人將此現象歸咎于學者缺乏所謂的氣度,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什么時候大多數學者都有那種被神化的氣度了?別被影視劇情節誤導了。那些整天義正言辭要求學者要有氣度的人,恐怕都沒見過幾個真正的學者。學者同樣是普通人,也要為生計奔波,不過是社會分工的一種。一個大學教授月薪也就一萬多塊,你還能指望他有怎樣超凡的氣度?
許多電視劇里,給專家教授設定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標配:幾百平米的豪華別墅,年輕貌美的妻子,漂亮的女兒。現實中哪有這般生活優渥的教授,完全是胡編亂造。就像我認識不少教授,復旦大學的教授去菜市場買菜,不也一樣會為了幾分幾毛錢計較、討價還價嘛。說到底,讀書不過是社會的一種分工,沒什么特別了不起的。”
“教授這個職業絕非光鮮亮麗”
儲殷教授還談到,許多大學老師選擇這份職業,往往是在社會競爭中未能尋得更好機會,只求一份安穩工作度日,所以別用過高標準去苛求他們。
就拿評職稱這件事來說,所謂大學教授的風度在此時蕩然無存。為了一個職稱,大家爭得不可開交,互相告狀。哪還有什么風度可言?
不少人批評儲殷,說他講話沒有學者風度。但他覺得自己只是說話直白。在學校評職稱時,他并未像有些人那樣低聲下氣、爭得面紅耳赤,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教學與研究工作。
他呼吁大家別把讀書當成遙不可及之事,而應看作是自我提升的自主選擇。書讀得多了,見識自然廣博,面對實際問題時才能有所思、有所想。
但專家學者絕非那些沒文化之人想象中那般,總是文質彬彬、從不與人爭執。那不過是沒接觸過讀書人的編劇臆想出來的形象,結果誤導大眾以為教授都是如此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