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在未來數周內訪問中東地區,這將是他第二個任期內的首次出訪。他同時聲稱,沙特阿拉伯官員已同意對美國公司投資近萬億美元。特朗普在白宮對媒體說,他計劃訪問沙特和卡塔爾,并可能到訪阿聯酋及其他國家,訪問“可能是下個月,也可能稍晚一些”。特朗普稱與中東有非常良好的關系,此次訪問對于吸引中東對美投資來說很重要。他聲稱,沙特官員已同意對美國公司投資近萬億美元,“對我來說,這意味著工作崗位”。
特朗普(資料圖)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宣稱 “百日訪華”,想要在 100 天內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推動所謂 “歷史性經貿協議” 。不過,中方始終未發出邀請。特朗普之前在 2017-2021 年第一任期內的表現,讓中方對其信譽存疑。那時,他多次承諾 “對華友好”,卻在貿易戰中對華加征最高達 25% 的關稅,還在臺灣問題上不斷突破紅線,甚至在 2020 年大選期間將疫情政治化,污蔑抹黑中國。這樣反復無常的做法,使得中方對他的承諾不再信任。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對華政策更是變本加厲。2025 年 4 月 2 日,他突然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 34% 的 “對等關稅”,加上之前已有的 20% 關稅,總稅率一下高達 54%。這一舉措對中國對美出口沖擊巨大,僅電子設備行業就遭受超 200 億美元的損失。同時,特朗普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要求中方 “取消對美制裁”“開放半導體市場”,這種蠻橫無理的要求被中方斥為 “強盜邏輯”。不僅如此,在 “百日訪華” 計劃推進時,美國國會通過《2025 年對臺軍售法案》,向臺灣地區提供價值 8 億美元的 F-16V 戰機零部件,特朗普簽署該法案還宣稱 “臺灣是主權國家”,嚴重觸碰中方紅線,遭到中方強烈反對。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資料圖)
在被中國 “拒之門外” 后,特朗普迅速將目光投向中東。沙特王儲小薩勒曼的 “6000 億美元支票” 成為他關注的焦點。3 月 31 日,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宣稱,沙特將在未來四年向美國投資 1 萬億美元,用于購買軍火、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項目。但沙特官方通訊社同一天澄清,實際承諾金額為 6000 億美元,其中 4000 億用于能源合作,2000 億用于國防采購。特朗普夸大投資金額,無非是想安撫國內選民,同時向沙特施壓獲取更多利益。
沙特愿意拿出這筆巨資,主要是為了換取美國的安全承諾。自 2018 年 “卡舒吉案” 后,沙特與美國關系一度緊張,拜登政府曾暫停對沙特軍售,還批評其記錄。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恢復對沙特武器出口,沙特王儲的這筆錢,實際上是花錢買平安,希望借助美國力量對抗伊朗和胡塞武裝。而且,沙特在俄烏沖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 2024 年俄烏沖突升級,沙特成為美俄秘密談判的 “中轉站”。3 月 23 日,美俄代表團在利雅得舉行閉門會議討論停火協議框架,特朗普此次訪問,極有可能推動俄烏首腦會晤在沙特舉行,沙特借此提升國際影響力,美國也能借此找到 “體面下臺” 的機會。
不過,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看似風光,實則暗藏危機。他曾在 2020 年促成《亞伯拉罕協議》,推動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關系正常化。這次訪問沙特,他想故技重施推動沙以關系正常化,卻面臨難題。沙特王儲明確表示,與以色列建交的前提是 “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而特朗普政府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 “清空計劃”,雙方立場分歧巨大,導致沙以談判陷入僵局。有媒體評論稱,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正在將阿拉伯世界推向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特朗普的 “金元外交”,中方采取了有力的應對策略。中國與沙特簽署《中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協議》,在新能源、5G、航天等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同時,中國通過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臺,加強與中東國家的多邊合作。3 月,沙特正式加入上合組織,成為該組織首個阿拉伯成員方。這種 “去美國化” 趨勢愈發明顯,使得特朗普的 “金元外交” 效果大打折扣。從長遠看,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用短期利益換取長期風險。6000 億美元投資大多用于購買美國軍火,對美國實體經濟拉動有限,過度依賴沙特等 “金主”,還可能導致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信譽進一步下降,美國的軟實力也會因此受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